APP下载

强化基础性技能课程、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2010-08-15庄小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性基本技能办学

庄小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强化基础性技能课程、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庄小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文章就高职教育出现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基础性技能课程,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具体实施措施。明确了基础性技能课程的实施基本原则以及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整。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强化基本技能课程实施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条件与解决措施,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基础性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办学特色;解决措施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类型,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100万人,为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劳动者,特别是目前急需的面向基层职业岗位的技能型实务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明显提高,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6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俨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是必须看到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二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二是大量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办学特色,缺乏核心发展力量,高职院校的发展步履艰难。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问题。工业企业追求通过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赋予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性,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从而树立产品及企业品牌,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校的客户是企业,加工生产“学生”这一产品的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数的高职院校参照本科教育或惯有的专业设置模式,设置专业或课程。往往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是高职学生在理论造诣上不及研究生、本科生,在动手能力方面不及中职生和技校学生,难以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空间狭小。二是学生没有特殊的技能,找不到发展的方法和渠道。学校因为“产品”没有特色,往往学生积极性不高,社会反应淡薄,学校也因此没有好的市场口碑。

因此如何通过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实现学生技能的差异化,通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成就办学特色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强化基本技能课程、突出办学特色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存在问题的模式之一。关于强化基本技能课程、突出办学特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与实践:

一、实施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1.着重突出基础性实用课程。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强调人才的实用型和技艺型,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与财富的创造相连接。为此,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应更多的体现为实用性。实用性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也千变万化,通过市场研究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发现:基本技能课程应着重突出基础性应用课程。所谓基础性应用课程指:这些课程所训练的技能是日常各类企业长期所需要的劳动方式或技巧。

2.把基础性实用课程作为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强化实施,形成学校标示性的课程内容。学生经过基础性实用课程的训练,在工作岗位往往会表现出“与众不同”,长期的积累便形成学校和学生的独到之处,自然成就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3.全面的实施基本技能课程。为使基本技能课程体现为学校标示性的课程,在学校各专业设置中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综合类均须设置基础性实用课程模块,作为高职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标志性的课程得到全面的实施。

二、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课程内容

1.电工学及实训: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现代化企业离不开电,生活中、工作中无处不与电、电器息息相关。学生一旦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电工学基础知识及其实用技能,学生就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岗位,能很快的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在职场上表现比研究生、本科生更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中职生和技术工人更有理论功底,在企业中得到重用获得升迁的机会就不言而喻。

2.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进行学习、信息管理、网络通信、营销服务等工作构成现阶段企业基本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后勤部门,计算机成了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已经是所有企业对员工的普遍要求。把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列为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课程内容,是现阶段市场对高职学校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学生课程设置中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国家二级以上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

3.安全技能训练: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高速化,必然存在风险和不安全因素。高职学生更多的是从事动手能力强的业务,通过一定的安全技能训练很受企业业主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安全技能是人们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安全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并且能成为有条件反射式的行为。在关键时候能很好的保护自已,是一门最实用的技术技能课程。

4.学生军训: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国家的教育法也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进行学生军训。

5.行为准则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需要进行严格的系统性的行为准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对学生而言是受用一生的好事。而且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赏识。

行为准则训练包含;诚信、勤奋、协作、服从等态度;还包含:准时,随手关灯、关水,排队等候,走斑马线等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

三、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整

要完成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需要针对基础技能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1.着重于动手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调皮、学风不好、不良习惯多。就现象而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从科学的人才观出发,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状况,事实上,调皮,正是知识时代这些学生的“优点”,他们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擅长形象思维,乐于实践,勇于创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办学层次和人才智能类型如何,无论培养目标是否相同,现阶段高职的教学模式都惊人的相似:几乎是千篇一律地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确立课程结构,采取大课堂上讲理论、实验室里验证理论的分段式教学方法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让高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形象思维型的人适合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展开学习,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只会让他们感到厌倦。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应着重于动手的实践教学,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

2.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普通课堂是学生台下排排坐,教师台上翻教案,教师“灌”得辛苦,学生听得懵懂;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参与的实际质量要靠通过比赛、竞赛等方式加以促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参加或举办校级、区级、市级、行业的比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这样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习者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顶岗练习。通过顶岗练习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快速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手。学生多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四、强化基本技能课程实施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条件与解决措施

要完成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并实现有特色的办学效果,应该清楚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

1.清晰学校定位,达成多方共识。实施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异议:一、当地的教育部门对基础技能课程一般不做要求,高职学校自行增加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否是“自讨苦吃”;二、增加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还会来自于学生及家长的质疑,因为一部分学生家长需要的只是“一纸文凭”,增加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会被认为“多此一举”。三、增加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需要诸多的实训基地和教学管理资源的投入,校办方则认为“纯属浪费”。

因此,面对上述的疑问,首先要统一认识:让学生及家长、校办方明确实施强化基本技能课程是对学生、学校、社会长期有利的教学方式。

2.严格贯彻、持之以恒。实施强化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一旦经过认证确定后,应在教学中长久的坚持。把它作为各个专业的基本模块,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基础技能课程强制训练才能获取毕业证书。这可视同于本科学生需要通过英语四级才能拿到学士学位一样的模式。

3.以校企合作方式解决实训基地的投入。实施强化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完备足量的实训基地,职业技能的训练无从谈起。一方面,学校合理分配资金流向,购置满足教学需求的设施设置;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筹措校企联合办学,把工厂的车间变成校外实训基地,又可以实现工学结合。这种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使学校、企业共同完成特色教学的任务。

4.培养、培训、锻炼一批多技能教师。强化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实施更需要一批有共识、多技能的实施者——教师。高职院校仍需要培养、培训、锻炼一批有共识、多技能教师,通过老师们的耕耘,经过基础技能训练的学生能桃李满天下;通过老师们的耕耘,有特色办学的学校也能誉满全球。

G712

A

1006-5342(2010)11-0212-02

2010-09-17

猜你喜欢

基础性基本技能办学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