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0-08-15刘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动画课程体系

刘超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浅析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刘超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新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水平,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高职;影视动画;课程体系改革

21世纪是数字文化消费的时代,中国拥有3.7亿少年儿童这样广大的市场。美国、日本、韩国等动画行业发达的国家早已盯上了中国这块大蛋糕。面对美、日、韩经济与文化的入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扶持中国本土动画行业的发展,激活了沉静已久的本土动画行业,同时也促进了动画人才市场的迅速发展。

面对蓬勃发展的动画行业所导致动画人才的短缺,高职院校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应该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人才呢?

一、国内影视动画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带来的思考

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动画行业所蕴含的市场潜力不言而喻。目前,将动画作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的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除此之外,还有5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设中国“动漫之都”或“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元,较2009年增长22.4%。预计到2012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20亿元。在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刺激下,各地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动漫以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资金难题破解之后,动漫作品数量及品类逐步丰富、儿童动漫消费市场逐步成熟,中国动漫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未来三年平均增长率稳中有升。但近期在北京、济南等地召开的动画人才招聘会却显示出动画人才培养的滞后:166家动画企业现场招聘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分别为:3D模型师、渲染师、特效师、原画师、动画师等。然而,登记的各类人才只有2234人次,达成意向的仅325人。“中国动画人才现在的需求量在20万人左右,但现有人才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信息产业部相关负责人称。据悉,目前全国动画专业人才不足10万人,而我国影视动画、游戏动画人才需求量大约20万人,若再加上动画相关行业如:广告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建筑等,动画人才的缺口将达到百万以上。有的企业甚至以年薪30万元来招聘优秀的游戏动画设计师,但应征的人寥寥无几。在这种市场巨大的需求面前,人才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的动画教育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迅猛的发展起来,根据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所作的最新调查,从1999年全国只有两所高等院校开设动画专业,到2010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艺术院校已增长到900多所,在校的动画专业大学生已超过50万人,人数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动画发达国家,各种培训学校更是如雨后春笋,总量不下几千家。然而,热闹的背后其实潜藏着盲目和危机,这就必然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动画人才如何培养?

二、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定位

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整体动画水平的发展需要创造性的精英动画人才的带动,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动画工作者,两个层次之间,上层牵引下层,下层支撑上层,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不同的院校只有根据自身的条件来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才能得到市场与社会的认可。

专业设计院校及重点院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及开发经费来源充足,又有较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工作条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于原创型、科技型、复合型、经营型高级动画人才的培养。而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手绘和色彩运用,并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产品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然而,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沿袭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千篇一律,这不符合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不能过分强调学科性、系统性而面面俱到。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适岗、应用、变岗、创新”作为课程建设方向,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真正的做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设想

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新课程体系;加强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和单门课程的实施密不可分,应该两者兼顾、整体设计。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证和动画设计技能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

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和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模块。我们认为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1.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为依据,准确定位和全面调整影视动画专业课程建设总目标

影视动画是21世纪朝阳产业,人才供不应求,我国动画产业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近几年,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影视动画职业也会越来越热,成为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领”职业。针对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准确的定位和灵活的调整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框架,根据市场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使我们的课程符合教育规律、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符合成果化、就业化和创新化。

面对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和动画、动漫游戏企业的人才需求,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本行业文化创意原理与技术实现手段,并胜任影视动画创意设计制作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既具有影视动画的创意设计能力,又能胜任二维动画制作与三维动画制作工作职业岗位,同时应注重汲取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道德素质的教育、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并鼓励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批判性精神。培养、发现、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具备“技能+项目+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我们进行专业课程框架构建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调整影视动画的课程体系,创新影视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2.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导向,以就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按照教学由浅入深的原理改革课程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全面改革和整合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拓展平台等三大平台课程体系。

(1)美术基础课和艺术设计课构建基础设计实践课程体系

对于刚入学的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而言,必然会产生诸如:影视动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去学习、学完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毕业后的就业如何,等等问题,这些应该及时给予解决。因此我们在开学初期专门为学生安排一个对专业的认识和规划的讲座。回答学生经常会产生的问题,同时介绍学校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和考虑,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和软件,以及学习动画的方法等。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大体的认识。然后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将基础课的教学和实践贯穿于整个动画学习过程,扎实的基础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入动画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基础课教学和实践,大量进行素描、色彩及速写的综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对形体的塑造能力及审美情趣。通过素描学习,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掌握素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重点加强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色彩构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色彩构成规律,提高对色彩的感觉,掌握运用色彩表现空间及结构的能力。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有草图的意思。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也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通过速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事物结构和动态的基本规律,提高稳、准、快速捕捉对象的能力。

在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方面,在第一、二学年每学期开设影视作品赏析课程,让学生通过对世界经典动画影片及影视大片的欣赏和深入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世界动画制作的顶尖水平、制作的风格以及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力求通过这些精彩影片的分析解读,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为学生勾画出动画电影创作的思路。

(2)按动画制作流程和动画岗位设置来安排影视动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和市场对动画岗位的要求来安排课程。我们的认识是“宽基础、窄出口”,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广”,而不求“精”与“专”,动画行业需要的不是什么都知道一点的“通才”,而是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专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还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不能脱离市场,应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要的方向,按照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来安排主干课程体系

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按照动画的制作流程来设置课程,课程要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来设置。动画的制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地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立性,又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连,只有一个环节完成好了,才能做好下一个环节,是一个流程性的工作。根据这个特点,按照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来安排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后,能够了解动画的制作流程,从而在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更深入的专门化的、直接能够上岗的职业能力学习;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业动画片的制作流程是:剧本→角色设计→角色原画→人物服装→表情→口型→转体→全体角色比例图→动物→植物→道具→动画运动规律→场景设计→画面分镜头→制作动画(通过软件制作完整动画片)→配音→音乐音效→特效、剪辑→片头、片尾→合成→输出成片。

根据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我们设置课程先后顺序为:动画编导→卡通造型设计→动画原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里面包含表情、口型、动物、植物的运动等)→动画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脚本与镜头→软件课程(FLASH、MAYA等)→后期合成(AE、Premiere Pro)。

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动画的制作流程,基本体现了从编剧到制作到成片的流程,也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过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思路和想法与企业对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要求相吻合,为我们进一步修订和确定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蓝本。

(3)加大软件课程的比重,设置专题综合训练配合教学

在当前无纸动画的时代里,动画专业学生对软件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尤为重要,软件技术就相当于绘画专业学生手中的画笔,掌握相应的软件技术是学生设计作品的前提。

我们认为软件课程的比重要稍大一些,对软件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前期的软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技术。在此期间,学生主要是学习MAYA和3DMAX两个软件,而After Effects、Premiere的学习则放在专题训练课程中学习。其次,利用专题训练的方式将前面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综合的训练,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后期的专题综合训练课程时间适当长一点,可以分组、分阶段进行2—3个专题设计和具体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分工,在校期间就培养好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几个专题的训练,让学生在熟练的掌握软件技术的同时,把前面所学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专题训练中还应该加入后期合成与栏目包装这门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前面所做的动画制作成短片的形式,为将来就业作好储备。通过专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行业规范,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软件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Photoshop的学习。第二,Flash、MAYA的学习。第三,After Effects、Premiere的学习。这三个方面的软件学习基本上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软件学习之后,单个学生基本上可以熟练的运用这些软件制作简单的三维动画。如果3-5名学生进行团队配合,则可以制作高品质的比较复杂的小型动画片。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不能学校、企业两张皮,应该让企业尽早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上,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安排好课程,另一方面,要让合作企业将实际进行的项目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实战的氛围中接受企业文化和企业岗位要求的训练。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影视动画行业当前急需的是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产品的高素质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和技能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具备艺术素养、文化修养、社会感悟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在此方面,我们应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开设文学类、音乐类、戏剧类、传播学类、经济管理类、营销类等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学生成为高素质创作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陆炜妮.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24(11):170~171.

[2]冯四东,付洪萍,吴荣光.高职动画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6).

[3]于瑾.动画制作流程—动漫与媒体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G710

A

1006-5342(2010)11-0144-03

2010-09-21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动画课程体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镜头设计在影视动画中的影响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我国影视动画出版的市场价值体现途径分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影视动画中的美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