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短信的解释作用

2010-08-15程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发送者接收者意图

程宇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短信的解释作用

程宇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关联理论自产生就表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其中不乏对幽默的众多分析解释,然而对于作为幽默家族中新兴的一员——幽默短信的研究却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图将幽默短信和其幽默解释与关联理论相结合进行尝试性的解读。

幽默短信;关联理论;解释

引言

幽默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它是生活的调味品和精神食粮。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反射。幽默一般可分为言语幽默和情境幽默两种。语言幽默又可以分为口头幽默(oral humor)和书面幽默(textual humor)两类,其中前者涉及听说,后者涉及读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短信成为人际信息传播的新宠,其语言上呈现出的鲜明特征也为语言学界所关注。而手机短信的流行和其中的幽默短信紧密相连,因为幽默短信的简短精炼以及通过谐音改写等方式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所以一方面能够让人开怀大笑另一方面传递了亲情增加了友谊。本文拟以手机中的幽默短信的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法国认知心理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在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有:编码与解码是推理的基础。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强调信息接受者对交际意图的推理,认为言语交际涉及语言编码和解码,也涉及推理。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话语产出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站在听话人的角度,话语理解则是一个解码加推理的过程。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借助于认知环境,运用推理模式来推断交际者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指交际者向交际对象表达或进一步表达一组信息的意图,相当于话语的字面意义。交际意图,就是把一个人的信息意图告诉给他的受众的意图,结合语境效果从而推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其中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更是言语行为中经常传递的,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程度与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密切相关。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反比。也就是说,处理努力越大则语境效果越小,关联性就越弱。反之,处理努力越少,语境效果越大,话语的关联性就越强。言语交际的成功还在于认知环境的互明。Sperber&Wilson(同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语境观,语境被称为“语境假设”。语境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或事实构成的集合,其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互明认知环境则强调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随着交际内容的变化,交际双方随时相互知道有关语境的所有信息或事实。

二、关联理论对幽默短信的解释力

英国幽默大师萧伯纳说:“幽默是一种元素,它既不是化合物,更不是成品。”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本身是并不幽默的,只有当其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并让受话人所接受其交际意图,幽默方可产生。从表面上看,短信是发送者的独白,但本质上却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因为短信是发送者考虑了特定对象后所做的选择,因此接收者往往是发送者的隐性的会话合作伙伴。

1.编码过程中的乖讹

乖讹(incogruity)指的是乖讹最初指的是某一物体、事件、思想、或社会现象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这种关系与常规相悖、出乎意料、不合场景、不合逻辑,我们就认为它是不和谐的,即是乖讹的(ineongruous)(MeGhee,1979:7)。很多哲学家,如康德、柏格森等认为,乖讹是一切幽默制笑之基础(ibid:10)。幽默短信的编写过程中,发送者者要进行编码,而接收者进行解码。发送者希望通过自己合理的编码,使接收者获取必要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做出预期的答复。但由于发送者在语言编码过程中利用某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乖讹,使得接收者会出现第一解读和第二解读,从而使得接收者忍俊不禁起来。发送者是利用以下编码形式进行乖讹的:

(1)利用编码中的同形异意词进行乖讹汉语中有好多同形异意词(polysemy),具有同音、同形、多义的特征。这种多义性最容易被说话者利用,进行乖讹。

1)同音、谐音和设歧

例:(1)我有两个心事,一直藏在心底深处,不曾对人说过,今天与你一起分享——一个是左心室,一个是右心室。

(2)黑猩猩不小心踩了长臂猿的大便,长臂猿温柔细心的帮她擦干净后他们相爱了,别人问起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黑猩猩感慨的说:“猿粪!都是猿粪啊!

(3)十岁学会自己洗澡-猪自清;二十岁光彩照人-猪时茂;三十岁找到工作-猪立业;四十岁雇了仆人-猪得佣。

以上的例(1)、(2)、(3)都是利用同音谐音设歧的方式来编码,进行乖讹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2)多义词的不同理解

例:(4)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

(5)如果说贝多芬是交响乐之父,那么是不是说贝多芬的父亲是交响乐之爷?

汉语中的多义词也给短信发送者制造了有利的乖讹条件,于是便出现了“当你往火坑里跳时,我会闭上眼睛”的幽默效果。

(2)利用编码中的不同的语法双关进行乖讹

语法双关是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明确提出关于语法双关的定义:“语法双关是利用语法结构的多种可能性造成的。“在幽默短信中的语法双关通过在词语结构层次上的改变,常规词语的不同层次理解从而造成歧义,幽默也就产生了。

例:(6)一大学生误入恐怖分子营地被抓,恐怖分子把他绑在了电线杆上,然后问他:说,你是哪里的?不说就电死你!大学生回了一句话,结果被电死了,他说:我是电大的!

(7)Comaq公司正准备将“按任意键”这一计算机指令改为“按回车键”。因为公司每天都接到无数顾客打来的电话,询问“任意键”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例(6)中的幽默源于“电大的”这个词语的语法结构双关。词语的结构一种是偏正结构,即为“电视大学的”简称,文中本是大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答语,但显然恐怖分子理解成了动补结构,既“被电击打而长大的”,有不怕被电击之意。在例(7)中的“任意键”的意思本来是指键盘上的随便一个键,然而却被误以为是某个固定件,所以笑话百出。

(3)利用编码中的标点模糊进行乖讹

短信中也经常利用省略标点来制笑。

例:(8)阁下莫非是当年华山论剑剑法独步天下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的少林寺高僧排名首位的智障大师收养的小沙弥低能心爱之狗旺财踩扁的蟑螂小强?

(9)护士看到一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地对他说:小心肝!病人微笑着说:小宝贝。

例(8)、(9)中通过省略标点,让人一口气读完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明示推理过程中的差异

短信传送过程同时也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一模式中的关键词是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信息意图即提供交际内容的意图,它可以帮助听话人明白一系列的语境假设即“明说”;交际意图,是让对方明白说话人有一个传递信息的意图,往往包含话语的隐含意义。短信发送者的幽默话语是明示刺激,听者则推导出说者意欲传达的含义,从而感受到话语的幽默效果。发送者意义中的明示可能只是一种信息意图,即只限于提供交际内容的意图,接收者从中可以获得语境假设。

例:(10)当我狠下心扭头离去的那一刻,你在我身后无助的哭泣和撕心裂肺的痛楚让我刹那间明白我是多么的爱你,我猛地转身哭着把你抱紧喊:这头猪我不卖了

(11)话说一天希拉里上了天堂,看见各种跑得快慢不一的钟。看门人说:“每一个钟代表一个人的一生,谁的外遇多,谁的钟跑得越快。”“那克林顿的钟呢?”“被上帝拿到卧室当风扇了。”

例(10)这条短信中,短信接收者在看到短信中发送者所明示的“你”时,会自然而然的推理为自己,想理解说是朋友和自己的感情深厚,直到看到最后才蓦然发现自己被戏弄了。读者体会幽默的过程显然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例(11)中的幽默意图也是通过对交际意图的推理产生的。(11)中的信息意图为克林顿的钟跑得最快足以取代电扇因此被上帝拿到卧室当风扇了,由此听话者可推出克林顿的外遇最多这一交际意图,从而明白这一讽刺的笑点所在。

3.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交际意图不同而使交际双方对相同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即理解的中心不同,这样产生的话题就毫不相干,从而造成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意义反差的产生,而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碰撞恰好产生了幽默效应,两者的碰撞越激烈,幽默效应也就越强。

例:(12)在我穷困潦倒之时,有一个女孩子,心甘情愿追随我,与我共赴黄泉,只见她两眼泛红说:“你再不还我钱,我就与你同归于尽。”

(13)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有一种思念叫望眼欲穿,有一种白痴会把短信看完。

例(12)的幽默之处在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巨大差异让人在结尾时猛的出乎意料。因为前面的叙述是让人感觉“我”和“女孩子”的之间有着极其忠贞的感情以至于可以生死相许,而结尾的一句话则彻底的打破的读者的惯性思维,让人大跌眼镜,从而产生了足够的笑料。而在例(13)中前面四个排比句传达了朋友之间美好的友谊,从而诱导信息接受者进入关于“友谊”的认知语境,并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当接受者一直往下读时,却发现最后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自己的期待完全相反。话语在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同时,产生了幽默效应。因而,具有最佳关联性。可见,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成了幽默效应的催生剂。

4.对互明认知环境的蓄意破坏过程

语境假设是动态的,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或事实所构成的集合。当双方的认知环境能够显映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他们之间才产生了认知环境的重叠,形成了认知环境的互明,从而使交际成功。如果认知环境不能重叠,不能互相显映,则使交际意图得不到实现。短信发送者正是通过对接收者认知环境的破坏赢得接收者的会心一笑。

例:(14)今天早上上班赶公共汽车,到站台的时候,汽车已经启动。于是我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悟空,你就别追了。

(15)坦白说我很喜欢你,你的眼神,走路的姿势,快乐的神情,撒娇的可爱甚至你睡觉的样子,我都着迷!可最让我生气的是你不逮耗子,还老掉毛!

乍一看到例(14)、(15)的前部分时,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自己的认知环境和短信发送者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直到最后一句,短信接收者才猛然发现他认为忽明的认知环境突然被破坏掉了。这种对互明认知环境的蓄意破坏而进行的幽默使得接收者忍俊不禁。

三、结语

时下,幽默短信已成为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年轻人的手机里都有类似的搞笑信息。看到这类短信的前半部分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其作用就是进行铺垫,让读者产生一种认知假设,后面的话可能是这个意思;直到读完最后一句,读者就会会心一笑,理解了发短信者的交际意图,获得愉悦和轻松,同时也能增进友谊,使关系更加融洽。综上所述,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幽默短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主要是从编码过程,明示—推理模式、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对互明环境的破坏四个方面出发,对幽默短信进行了解读。拓展了关联理论的解释性。我们既分析了幽默短信是怎样生成,又分析了幽默短信是怎样表达幽默发出者的交际意图。我们认为语用理论特别是关联理论,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幽默发出者总是间接地表达意图—这是因为这种多付出的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语境效果,即既可以表达意图也可获得愉悦。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Attardo,S.The Semantic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ies of Humor.Humor:Internatio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Vol.5(1997):395~420.

[3]China Gears Up For the MMSRevolution.〈http//:www.asia.internet.com/asia-news/print/0,161_1414161,00.html.〉July17,2002.

[4]Sperber.D.and Wilson.D.Relevance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5]Sperber.D.an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7]涂靖.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

[8]王钟锐.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析短信幽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4).

[9]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2001,(1).

[10]丛日珍.论关联理论对刻意曲解触发条件的诠释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1).

H043

A

1006-5342(2010)11-0081-02

2010-09-18

猜你喜欢

发送者接收者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
表情符号的使用角度对亲密度感知的影响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单粒子未知态的分级量子通信
燕山秋意图
基于概率论的发送者匿名性度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