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以湖北省Y校为个案*

2010-10-17夏再兴杨红霞章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岗位效率

夏再兴,杨红霞,章普

(咸宁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以湖北省Y校为个案*

夏再兴,杨红霞,章普

(咸宁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高校资源配置效率根据产出有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之分。本研究以Y校为个案,详细呈现高校人、财、物在高校内部的配置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影响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有政府、市场和高效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要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应更多地在高等教育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机制,改变行政主位的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

高等教育的效率常常被划分为两个层次:高等教育的内部效率(Internal efficiency)和外部效率(External Efficiency)。高等教育的内部效率通常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或学校方面的投入与直接产出(Out put)之比,“是指教育系统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高等院校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合理、是否经济有效。”[1]高等教育的外部效率指高等教育的间接产出(Outcome)与教育投入的比较,衡量的是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满足情况和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2]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是一个多类型投入和产出的机构,有限的资源分配给这三项活动,三项活动均有不同的产出。这带来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概念。配置效率用来衡量多类型生产机构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指的是以最小成本的合理配置达到最大的产出。[3]若衡量的是间接产出,则配置效率指向外部效率问题;若衡量的是直接产出,则配置效率指向内部效率问题。[4]本研究所指的产出主要指直接产出,因此,本文中高校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内部效率。

目前国内对于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非常重视,并且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有的从制度经济学、成本控制、竞争机制等角度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宏观分析我国高校资源使用效率,得出的结论也较为一致,认为我国高校资源使用效率较低,普遍存在资源浪费,这种浪费分为体制性浪费、结构性浪费、资源性浪费。有的研究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偏低。还有研究运用统计数据对高等学校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研究。以上研究或以侧重于计量数据分析或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研究并非是要研究量化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如果教育资源的利用中存在很大的浪费和耗散,可想而知,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必然是小的,那么,如果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尽量的减少由于外围因素导致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耗散,实际就可以相对提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以Y高校为个案,从微观上探讨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资源在高校内部是如何分配的,这个分配过程能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影响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一、Y高校概况

Y高校是由一所医学院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2年3月合并而成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位于湖北省X市。学校有70年的办学历史和30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至2008年,该校有18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普通生15221人;有3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有教学科研人员821人。校园占地面积1837亩,校舍建筑面积61.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49.68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03.08万册,中外文期刊20271种;Y校由师范院校与医学院合并成地方型综合院校,经历了合并后的新校区的建设,这在我国地方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中国众多地方型院校的一个缩影。

二、Y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高校资源配置表现为人、财、物在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分配。2008年7月,课题组对Y高校的各部门进行了调研,搜集相关数据并就学校人、财、物的分配使用情况,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谈。从总体来看,Y高校对于既定资源的配置使用以按需配置、量入为出、开源节流为主要原则。

1.人员配置现状

从人员配置情况来看,Y高校根据学校各院系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按计划引进人才。从人员配置来看,一方面需要衡量师生比、生源比,另一方面需要考察职工在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之间的分配。

生师比、生员比从总体来看,该校教职工总数1609人,其中:正式教职工1308人,同工同酬17人,临时工132人,附属医院152人。学校离退休254人,附属医院离退休人员32人。全校在岗教师830人,行政管理人员221人。生师比为19.54:1(16222/830,学生16222人,其中:普通15480人,自考561人,国院学院181人),我国2004年试行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普通综合类本科院校生师比在18:1与16:1之间,Y校生师比高出规定的比例1.54。全校生员比为12.4:1(16222/1308),生员比稍大于规定的10~12:1。即使将临时工(149人)计算在内,生员比为11.1:1,也在10~12:1的控制范围内。由目前生师比和生员比来看,Y校还可以引进部分教师,降低生师比。

表1 正式教职工按岗位类别统计表(单位:人,%)

说明:(1)87位双肩挑人员中有48人(教务、科研、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语委等部门的正副职,三员中的教师职称人员)计入教师岗,39人未计入教师岗。

(2)未计入教师岗位的39人可作为双肩挑人员计入专任教师队伍,全校专任教师人数为:800(教师岗)+39(双肩挑)-9(不在岗)=830人。

岗位比例表1中,管理岗编制占16.9%,小于规定的20%,其中机关管理岗占9.6%,小于规定的10%。专技岗占75.6%,教师岗占63.5%。我国人事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2007)》规定,“高等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学校岗位总量的55%。经核准,少数高水平大学教学科研辅助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可适当提高。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学校岗位总量的20%。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总体来看,Y校管理岗小于规定的20%,而专技岗、教师岗均大于规定的比例。符合“控制管理人员,加强专技人员”的岗位设置要求。但是,“如果将临时工计入总编制来考虑,整个岗位结构发生了变化,教师岗位不足(55.3%,教育厅要求教学型地方院校教师岗位以60%为宜),工勤岗位超编12.4%,大于规定的10%。”

2.经费配置现状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对于经费在这三大职能之间的分配,是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Y校是省属高校,办学经费一方面来源于省级拨款,另一方面来源于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学生学费、住宿费等)和其他办学收入(Y校主要有国际学院办学收入、自考助学班收入等)。从该校收入来源来看,教育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2006年为72.6%,2007年为72.1%,2008年为68.2%。2008年比例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国家加大了资助贫困生的力度,增拨了国家奖学金、贫困生补助等,2008年省级拨款比2007年增加了近1000万元。

表2 2006-2008年Y校收入来源(单位:元)

另外,政府对学校基建没有拨款,基建借入款,2006年2.23亿元,2007年3.38亿元;2008年为3.34亿元。

2007和2008年均有附属单位缴款,2007年为2000000元。2008年为5331934.22元。

教学与科研在对于高校而言是不可分的,教师一方面要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事科研,因此,教师工资支出可以看成是教学和科研的共同支出。但不同类型的院校,教师劳动中教学和科研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差异。Y校是一所教学型地方院校,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学。表3是Y校06-07年的支出明细表,根据有关规定,科研经费单独核算,因此,科研支出在表中没有反应,但据了解,Y校每年用于科研支出的数目非常少,在核算时将其列入到其他支出中。

表3 2006年—2008年各项支出数量及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单位:元)

表3中的教学支出包括教学人员的工资、用于教学的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招待费等,该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2006年为42.6%,2007年为41%,2008年为39.6%。从获得的数据中我们发现,2006年和2008年科研的经费支出分别是1794490.74元和2691886.87元,这些经费包含重点学科经费、科研项目费、课题管理费和学术交流费等。以上数据表明,Y校用于科研的支出非常少,而用于社会服务的支出在账面上没有反映,教学支出是该校所有支出中的重点。这种经费分配符合教学型院校的特点,但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可以更新知识,了解各自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Y校行政管理所需的经费占较高的比例,行政管理支出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2006年为12.4%,2007年为11.8%,2008年为10.5%。从Y校的数据来看,近3年行政管理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逐渐降低,主要原因一是最近几年加强了内部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每年的支出总经费有所增加。

3.实物配置现状

本文的实物是指各类教学实验设备、办公设施、教学行政用房等的分派使用。实际上实物的分配仍可以通过经费的分配得以实现,但通过分析实物的配置可以直观地观察其合理性。Y校负责实物配置的是总务处和设备处,总务处负责总务处的职能是制定全校办公设备的调配计划,设备处负责全校教学科研用设备计划的拟定和报批、组织全校仪器设备的统一招标和采购,负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验收、管理等,总务处负责行政办公用设备的调配计划、清查、注册和管理,负责房地产的管理、房屋维修和基本建设的规划及实施,以及学校水电计划校园绿化环卫等工作。从Y校数据来看,教学用设备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2006年为5.2%,2007年为8.7%,2008年为7.1%。而行政管理用设备占当年支出的比例较少,2006年为0.8%,2007年为0.2%,2008年为0.7%。“办公设备(包括办公室、办公家具、电脑等)的配置主要根据需要配置,有特殊事务由总务处打报告给学校领导,由领导审批。虽然没有已成文的规定,但大致有个操作标准。总体来看,各院系和各部门间的设施有一定的差距。有的院系办公条件好些,有的院系条件差些。”“现在每个院系都有会议室,有空调,但实际上,会议室的利用率非常低,如果院系办公能够相对集中,共用会议室,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部分办学成本。除此以外,像机房、一些实验室等都可以资源共享,但由于院系过于分散,大家都各干各的。”学校的资料、经费、仪器设备等也被条块分割,形成部门间的阻滞和封闭,流通、合作困难,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

三、影响X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分析

1.政府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鉴于现实生活中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大于零等约束,任何时点上的资源配置只能是次优选择,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任何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内生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制度是中性的,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昂贵的服务,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决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5]

政府是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高等教育制度影响高校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为高等学校提供部分办学经费,提供金额以上年的拨款为参照,通常比上年略有增加。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规定,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高等学校预算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编制。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高校自然是有多少用多少,同时尽量多争取经费,高校在节约经费上的激励不足。但是,政府对于拨款的使用除专项经费外,一般没有限定支出用途,这使得高校在经费的使用和分配上有一定的自主权,高校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有文章可做。

Y校收入中来源于政府的经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并不高,2006年-2008年分别是24.9%、25.3%和28.6%。最近两年有所增加是因为政府加大了对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大部分经费来源于事业收入。这使得高校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足够的生源。同时,高校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支出。例如,Y校曾在图书馆和体育馆上希望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减少学校支出。Y校希望通过与X市政府共建图书馆,希望市财政为图书馆建设投入部分经费,学校图书馆向市民开放。但地方政府没有投入,所以这个想法没能实现。再如X市体育馆,就在Y校附近,体育馆规模很大,每年举办的活动很少,而每年的维护费用是笔很大的开支。Y校新校区没有体育馆,希望使用市体育馆,这对学校对地方都能节省资源。但这个计划也还没有达成最终协议。

而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由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政府通过其强制性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据Y校相关负责人的介绍,Y校是2002年由两校合并,2004年开始新校区建设,当时对于新校区的选址问题各方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学校本身而言,当时师专校区的西面是小山丘和农田,如果以师专为主体,在师专西面征集土地建校,那么估计只需要1亿经费就能发展得很好。但是,X市政府希望将新校区设在开发区,促动整个开发区的发展。最终在各方利益博弈下,新校区定在了开发区。现在,Y校分为新校区与师专校区两个校区,两校区又相距很远,这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学校已投入7.9亿建设新校区,按规划的到三期工程需要多少资金现在还难以预计。由于Y校没有政府基建拨款,每年的收入维持学校日常运转后所剩无几。如此大规模的基建工程所需经费只有通过银行贷款来筹措。这导致目前Y校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每年仅利息就高达3千万。

2.市场

市场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机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一直照搬苏联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以政府指令和行政化管理为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高校也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Y校也在学校管理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如学校的后勤服务,以往由总务处统一管理,设立了后勤集团。2009年,后勤集团开始采用“拨改付”政策,“拨”是以往的实报实销政策,“付”是根据市场服务价格并参考同类学校价格,按在校生人数240元/人的标准支付学生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经费使用原则上实行“统一划拨,包干使用,节约留成,超支不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权限。“拨改付”比以前节约成本,工作人员减少了很多,就环卫一块就裁掉了约20人,效率比以前要高些。再如Y校的无纸化办公,是与移动公司合作,通过网络端口,将学校有关文件、会议通知等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或其他服务端口。前提是学校员工都使用移动公司的服务,这对移动公司来说可以获得固定的用户群,对学校来说可以零花费实现无纸办公,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效率。目前在高校很多方面都引入了市场操作方法。

然而,市场机制在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就以目前较为普遍实行的后勤社会化来说,高校仍需要进一步放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Y校后勤集团是学校的一个附属机构,集团总经理是正处级干部,集团员工中有42人是正式员工,即原来学校的带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对这部分员工集团没有人事权,另有14个同工同酬员工。这类职工人事关系在学校,但工资由后勤发,剩下的都是临时工。集团有权聘用、辞退临时工。目前后勤集团共有职工550余人。正如后勤集团负责人所言,后勤集团既不像企业,也不像行政部门。

3.高校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

我国一直照搬苏联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特点即在于高等教育管理行政化,很大程度上显现出科层等级制度的内部资源配置特征。我国传统高教体制是由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的科层组织。行政等级方式将整个高校人为划分为若干个权利等级和界限分明的组织,使得物质、人力资源等不能在交易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实现共享,学校、院系各自为政,重复购买,高校之间、系与系之间,各类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都不能实现共享,这是导致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与科层制相对应的是程序化管理,行政管理人员作为程序中的一环一般会谨遵程序以减少风险。当程序过于繁杂时,办事效率降低。另外,学校与教职工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个人实现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之间存在不一致,教职工缺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动机,容易产生消极怠工,这些问题不仅使学校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还会带来低效率。

四、改善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针对Y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在高等学校的资源配置中可以发挥进一步的作用。第一,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实行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要求高等学校控制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出台高校办学成本核算方法,这需要政府采取行动,促动核算方法的出台,避免由于制度缺失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第二,打破公立高校一统的局面,发展民办高等学校,通过市场竞争刺激公立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第三,高校从“办社会”转向“办学校”。高校应从一些辅助服务中适当退出来,如后勤服务、附属学校、附属医院等,集中精力办好学校。或者以市场的方式运营这些服务,从过去一条龙式的服务中转变过来。

2.在高等教育体制中应用激励机制

一方面,政府通过激励机制鼓励高校节约资源,改善办学质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标准应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控制成本结合起来。定期对高校办学质量按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估,通过某种方式将办学质量和成本控制因素纳入拨款公式。另一方面,高校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由于聘任合同不完全,学校不可能预先规定与教师工作有关的一切细节。因此,学校不可能在教师工作的一切方面都根据预先规定的标准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能够预先规定教师工作的所有细节,学校也很难根据这些标准对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通过激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当然,激励是多样化的,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激励(如工资和奖金),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如荣誉和社会兼职),不同教师的价值观通常也是有差别的,有的更重视工资、奖金之类的货币收益,有的更重视学术地位、个人声誉之类的非货币收益。因此,激励采取物质与非物质的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3.改变行政主位的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

受传统的官本位的影响,高校行政人员划分不同的职务和级别,往往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同时,行政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服务意识,办事缺乏效率。由于这种体制造成条块分割,等级明显,部门、院系之间难以资源共享,因此要下大力气改变各自为阵的局面,实现部门、院系间的资源共享。可以采用大部制和大院制,合并机构,整合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成果。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教育研究机构的整合为优化组织管理机构,节省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1]成刚,吴克明.我国高校内部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

[2]丁小浩.高等学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3~68.

[3]Stephens M.Economics of Higher Education.In Burton R.Clark and Guy Neave.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M].Pergamon Press Ltd,1992.8962906.

[4]李文利,由由.对高等学校办学效率的实证方法和计量分析技术的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7,(2).

[5]宁本涛.调整结构明晰产权,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问题的制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0,(3).

G40-054

A

1006-5342(2010)11-0001-04

2010-07-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一般项目——中国地方院校的教育浪费与成本控制(编号08JA88058)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岗位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跟踪导练(一)2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