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再认识

2010-08-15刘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作风领导

刘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再认识

刘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随着党的执政环境、党担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状况的深刻变化,领导干部的素质不同程度地以作风的形式显现。本文对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干部和组织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借鉴。

领导干部;作风;管理体制;监督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领导的作风建设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少数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氛围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一、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作风不振,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保守僵化,存在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实际工作中,满足于已有成绩,工作中,凭经验办事,缺少创新、锐意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只是主观臆断,骄傲自大,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决策失误多、损失大。再者,一些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

2.学习风气不正,背离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对学习的根本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功利思想严重,满足于拿文凭、混学历;对学习缺乏一定的热情。坐不下来,静不下心,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却整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甚至沉迷于灯红酒绿,或搞假学习,说一套做一套。对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掌握得不够熟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法律法规等应知应会知识掌握得不够;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深化理解。

3.工作作风不实,背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是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深入基层、加强研究,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盲目决策,导致工作随意性大。二是一些同志只注意工作的形式,忽视工作的实际效果,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下了,工作部署多,实际检查少;个别领导就会议传达会议,就讲话学习讲话,就文件落实文件。三是一些同志为了捞政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在数字上做文章。

二、制约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成口号来喊,或作为个人工作总结中的套话,认为“理论书籍”仅能成为书架上的摆设,供装饰“门面”所用,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一些领导干部常常是琐事缠身,热衷于应酬,不重视理论学习、修养的提高和党性的锻炼,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在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上发生了偏离和错位。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即便发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也能找到很好的理由和借口自圆其说。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领导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员干部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逐渐弱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客观原因:一是学习载体过多,主题变换过于频繁,以致于党员干部产生逆反心理。二是学习方法不多。学习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各个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教育形式无非就是集中上大课、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教育方式灌输式居多,引导式少,收不到明显的效果。三是学习缺乏应有机制。对学习教育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四是干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存在许多不足。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现象。五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片面强调抓经济、抓业务,忽视党的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差,对来自下属、基层群众的监督表现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切实加强教育,着力打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首先,要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要做到系统性、经常性、长期性,使广大领导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要把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用周围的光辉榜样激励人,用身边腐败分子的惨痛教训警醒人,使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再次,要注重创新教育形式,着力在“实”、“活”、“新”上下功夫。“实”,就是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活”,就是采取集中学习、成果交流、考试测验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进一步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新”,就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最后,要明确教育责任,将各级各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在单位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对思想理论教育制度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出现偏差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从而保证思想理论教育的效果。

(二)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作风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评价标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依据,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评价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科学界定不同的能力层次和能力标准,从领导干部作风层面进行定位定量,在群众观点、创新意识、事业心和责任心、廉洁自律意识等方面细化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制定后关键还在于落实,在干部年度考核、晋升职务考察等工作中,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列为考察的一项重点内容,改进干部考核和考察的办法,“积极探索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建设的有效方法,要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标准来防止和克服党员干部为一时的发展而牺牲长远利益、为一时发展而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1]。同时,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标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作风建设有问题的要坚决拒之门外,切实把好关口,把一些作风表现好的干部提拔上来,使作风建设好坏成为能否提拔的决定因素,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注重自身的作风建设,自觉按照好的作风建设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强化制度建设,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强有力保证。一是加快推进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以工作绩效为核心,以丰富年度考核绩效内容为重点,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探索一套能够真实反映干部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分类测评体系,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实行立体测评方法,邀请考核对象的上级、下级、同级、服务对象参加测评。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既要看到“显绩”,又要看到“潜绩”,“既要防止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又要防止精神不振、无所作为,使考核工作更科学、更准确。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褒奖考核优秀的、群众公认的有政绩的党员干部,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惩戒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或无所用心、消极腐败的党员干部,努力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工作没本事的人不会被重用的用人导向”。[2]二是健全领导干部作风监督制度。探索领导干部社会生活联系制度,将作风监督向八小时外延伸,及时洞察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采取激励性谈话、约束性谈话和诫勉性谈话等手续,强化预警作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议事规则,加强集体领导程序化建设,探索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办法,逐步构建决策的形成机制和评价机制”。[3]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纪律处分条例》,强化党内监督。另外,还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创新评价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建立完善创新的激励、奖励、考核的工作机制,营造鼓励领导干部主动创新的工作氛围。三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4]。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制度,切实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四是认真坚持并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组织要经常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党组织监督。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5]。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同时,要按照领导干部权力,作风统一原则,突出监督重点,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题易发部位和环节要加强监督。二是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执行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加大对各种违反制度、规定典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的合力和实效,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1]陈建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注重抓成效[J].学习与研究,2007,(7):12.

[2]刘晓苏.论素质模型理论对党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启示及应用[J].学术论坛,2007,(6):60.

[3]邓和秋.匡正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之管见[J].长白学刊,2008,(2):112.

[4]何勇.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中国共产党,2007,(9):6.

[5]陈绍泽.严格监督: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J].红旗文稿,2007,(8):8.

D630

A

1006-5342(2010)11-0029-02

2010-09-12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作风领导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