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TEM-4完形填空指导

2010-08-15陈玉莲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语法

陈玉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基于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TEM-4完形填空指导

陈玉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本文指出,TEM-4完形填空对考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而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由于缺乏语篇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在解题时常遇见困难。鉴于此,本文主张采用语篇衔接、连贯理论对TEM4完形填空进行指导,论证了采用这一方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TEM-4完形填空;语篇;衔接;连贯

1.TEM-4完形填空体现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完形填空作为TEM-4测试中的一种常规题型,自2004年考试大纲修订后,难度在不断增加,主要体现为选文长度和试题数量的变化。1996—2004年期间完形填空部分为15道多项选择题,而2005年以后,则固定为20道多项选择题。所考查的题型大致可归为三大类:词汇题、语法题、语篇题。

词汇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词汇意义和用法的掌握及对词间细微差别的辨识能力,如单词的基本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等。

语法题测试的重点则是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各种从句的基础上还要初步掌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常见的语法知识考点涉及虚拟语气、从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等。

如:2001年的36题:

It is, (36) ____, desirable that he should have an approximate idea about the pronunciation of his source languages…

A. however B. accordingly C. consequently D. thus

这是典型的语篇衔接题。(36)句与前一句的关系并不是一种顺承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考生不仅要辨别四个选项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句联系。

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近年来,TEM-4完形填空在语篇理解层次上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大纲修订后,语篇层次上的考题比例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很多情况下,考生尽管能依靠获得的词汇、语法知识完成试题的单个项目,但是一旦把句与句之间联系起来,就经常出现所选择的选项不符合全文的主题或者作者的意图和文章本身的意境。甚至会出现整个篇章内部意思不连贯,作者目的不明确的现象。

显然,这些问题不是单纯的语法层次问题,而是语篇的连贯问题。我们认为,完型填空的考试重点是上下文的联系(coherence)和句子及短语结构的内在凝聚(cohesion),但命题重点在前者。因此,要解决问题,提高完形填空部分的成绩,有必要运用语篇的衔接、连贯理论来进行指导。

2.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

语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交际系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七个要素构成: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达到,语篇就失去了交际性(de Beaugrande & Dressler.1981)。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虽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Cohesion in English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这部著作系统的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及其运作方式。虽然在书中Halliday和Hasan也多次提到了“连贯”一词,但是却是侧重从语言形式层论述语篇连贯,强调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该书指出衔接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语法或词汇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它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

此后,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本质以及如何分析不同语篇的衔接连贯特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经过32学时的教学实验,对两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比测试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合作学习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都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经过数据分析,身体素质各项数据p值都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Van Dijk(1977)指出,衔接是连贯的一种具体类型,是用来解释深层语义连贯的语法表现形式。

黄国文(1988)认为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连贯与衔接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篇章的连贯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特征,篇章的连贯程度可以有一个较大的范围,从最连贯到最不连贯;然而连贯却是篇章最基本的特征(刘辰诞,1999)。张德禄(2000)认为,连贯是语篇的衔接机制和情景语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总体效应。程晓堂(2005)则从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的角度探讨了连贯的本质、表现及实现手段,并提出了包括概念连贯(ideational coherence)、人际连贯(interpersonal coherence)和篇章连贯(textual coherence)的新的语篇连贯框架。

从Halliday提出用衔接手段、主位推进模式来揭示连贯到从认知、语用关联角度来理解语篇连贯,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得到了不断的研究与发展,给予英语学习者以深刻的启示。

3.基于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TEM-4完形填空指导

实践中,我们发现TEM-4完形填空,很多测试点都有赖于短文的衔接来选取正确答案。在完形填空的理解过程中,前文提到的衔接手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涉及到语篇类型的题目的时候,照应、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倘若考生在考试前已具备一定的语篇分析的理论知识,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会游刃有余。

(1)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它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语篇中的各个成分是连贯的,而不是彼此无关的。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衔接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历年来,TEM-4完形填空的短文体裁不尽相同,涵盖了议论、说明、描写和叙述多种类型,但是却具备了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内部连贯,主题明确,能够准确、有效地再现真实的或想象的物质世界和经验世界(包括人物、事物、经验、事件、感受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程晓堂(2005)提出的概念连贯的条件:1)语篇再现的内容有一定的正常性;2)语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3)语篇的整体保持了话题的延续性。譬如,1908年的试题告诉我们三种原始货币流通的特点;1907年的试题叙述了作者和一个教授之间的友谊;1906年的试题则描述了英国常见的几种迷信现象。几篇文章均是由多种衔接手段组合而形成的连贯整体。

(2)Halliday在其主述位结构的论述中提到合理、清晰的主位推进程序是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重要保证。多重主位的选择(语篇性主位、人际性主位、主题性主位)使语篇得以形成意思连贯的整体,而且不同语域不同体裁类型的语篇会呈现出不同的主位特点。顺序性、步骤性较强的语篇中常会出现语篇连接性主位。而叙述性、说明性体裁的语篇中则常出现相同的参与者成为语篇多个语句中的主题性主位。这种由相同的参与者构成的链结构“participant chains”之间的相互关联促成了语篇连贯。它不仅涉及人称,而且包括了任何可能在及物性结构中扮演“参与者”的成分。如从以下的例子,我们就不难发掘出该篇短文的主题和语义结构特点,而这些结构成分后的内容则成为作者想提供的信息的焦点。

The translator must have …

It is desirable that he should have …

He should be willing to…

He should be able to …and, if he… should have …

Bearing in mind the nature of the translator’s work …he should be able to…(2001)

(3)TEM4完形填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阅读理解活动,考生并不一定了解或熟悉所遇见考题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个时候就要充分依赖已有的信息刺激大脑,形成特定的图式,对空缺的信息进行推测。加之语篇特征一半源于结构,一半源与衔接。因此除了前文提到的语篇整体的结构性之外,对完形填空已给出信息中的各类具体的衔接手段也要关注,常见的包括:1)照应;2)词汇衔接: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关系词、整体部分关系词和搭配;3)逻辑联系语:附加、反意、因果、时间、比较、结果;4)替代和省略。

1906年的试题就大量采用了词汇衔接手段中的重复和同义词。避而不谈作者为了达成语篇的人际连贯所运用的第二人称“you”的重复,已知信息中主题词“superstition”重复了三次,对主题理解相当关键的词“luck”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多次,其中包括其原形“luck”、反义词“misfortune”、形容词“lucky”和“unlucky”以及搭配“bad luck”。如果考生能轻松的抓住这一点,对作者的意图和感情表达就能一目了然,且能直接帮助解题。如:

Another common(39)is that it is unlucky to open an umbrella in the house--it will either bring(40)to the person who opened it or to the whole(41).(2006)

39. A argument B superstition C opinion D idea

40. A loss B difficulty C tragedy D misfortune

文章的开头,文中和结尾部分出现的“superstition”不仅是单个词的重复,同时也提示了我们描述的结构顺序:“There are many superstitions…”,“The superstition is supposed to…”,“Finally, a commonly held superstition is that…”。显然,从这三个点的表述能够推测出文章的大意就是谈论不同类别的迷信行为,从而也就能轻易的获得(39)题的答案就是 superstition。同样,(40)题的答案则为misfortune。由此可见,上下文的衔接、篇章的连贯对增进理解尤为重要。

4.结语

尽管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现今已经成为了口头禅似的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解释性地位,我们认为,实际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语篇理解问题是很难精确描述的。完形填空测试中面对的困难,有些是共有的,有些则是个体考生独自具有的。这说明教者与学者不仅都要掌握和熟练基本的语篇语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逐渐养成运用语篇分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1] De Beaugrande, R. and Dressler, W. U. Introduction to Textlinguistics [M]. London:Longman, 1981.

[2] 程晓堂. 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TEM-4 Cloze Test directions based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ory

CHEN Yu-lian

It is investigated that many students meet with difficulties in handling the cloze part of TEM-4 examination due to their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ext linguistics, especially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ory. Therefo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 them the knowledge of discourse and to apply it to TEM4 cloze examination.

TEM-4 cloze; discourse; cohesion; coherence

G42

A

1008-7427(2010)05-0137-02

2010-03-29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语法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跟踪导练(二)4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