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基于动画片负面影响的探析

2010-08-15李院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荣辱监护人动画片

李院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基于动画片负面影响的探析

李院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对是非、善恶、美丑以及荣辱的判断。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受动画片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对荣辱的认识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和深入践行。如何尽快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减少动画片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危害,成为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动画片;荣辱观

一、前言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委员联组讨论时,特别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1]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流向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由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引导,在对荣辱的认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动画片对留守儿童影响的角度,分析在特殊的家庭教育下,留守儿童在荣辱观问题上所存在的缺陷。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委托其他亲戚、朋友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却在这个关键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无论是谁,一开始都是生活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家庭应该是一个人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第一位老师”[2],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由父或母一方监护、祖辈监护或者是委托亲戚朋友监护。这样就造成了父母家庭教育角色的缺位。

与正常家庭教育相比较,留守儿童的这种特殊家庭教育无疑存在很大的缺陷,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威胁。无论是单亲监护(多数以母亲监护为主)还是隔代监护,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不高。在单亲监护的家庭中,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繁重的家务负担以及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在隔代监护的家庭中,祖辈人的文化程度则更低。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55~70岁的人口未受教育者高达 39.7%,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数字还会更高一些。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素质的偏低导致他们自身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识就不强。此外,由于繁琐的家务和沉重的劳动负担,监护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引导孩子,作为隔代监护人的祖辈往往倾向于“重养不重教”。

2. 动画片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负面作用

动画片已经成为农村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对是非、善恶、美丑以及荣辱的判断。这在提高儿童认知交往等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消极作用。一个社会的荣辱观扎根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并转化为内心的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娃娃抓起。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家庭教育,动画片对留守儿童在善恶荣辱的道德认知方面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儿童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也缺乏判断力。目前,儿童受动画片的负面影响暴露出来的道德认知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动画片中,既善良又勇敢的好人总是以漂亮、英俊的形象出现;而坏人总是以丑陋的面貌出现。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往往会靠自己的理解去接受教育。由于认知能力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很容易简单地通过外貌直接判断人的品行,这对儿童在荣辱方面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不利的。

此外,动画片的内容良莠不齐也会混淆儿童对善恶荣辱的判断。动画片中的一些含混不清、拐弯抹角的价值标准,容易使儿童混淆是非善恶,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感到无所适从。如《星球大战》、《奥特曼》等一系列动画片宣传的主题都是正义、扬善抑恶,但片中实现正义的唯一方式都是暴力行为,这无疑会导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一些错误观念。如果没有成人的指导,儿童接受的不一定是它所宣传的正义主题而是其中的暴力行为。

儿童在对荣辱的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必然会对其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动画片中的暴力性因素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根据任频捷得出的结论,儿童正处在道德的“他律”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而模仿能力非常强,动画片中的暴力性因素对他们具有较大的影响。[3]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通过观察学习,极易受其中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将荣辱观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动画片中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行为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顺利进行。

与普通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在是非荣辱的道德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究其原因,这与他们受到的特殊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首先,父母亲情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留守儿童沉迷于动画片。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特别渴望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并得到亲情关爱。但因父母(或父母单方)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关爱和引导,代理监护人在监护孩子的过程中又是重身体轻心理,无暇顾及他们的心理变化,留守儿童的一些困扰长期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留守儿童极易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多数留守儿童会出现害怕、自卑、孤僻和逆反等心理现象,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中国社会调查所的相关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据调查显示:42.9%的留守儿童父母感觉孩子与自己产生隔阂的原因是缺乏父爱和母爱;28.6%的留守儿童父母感觉孩子性格孤僻。[4]久而久之,留守儿童极易沉迷于动画片,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动画片。

其次,监护人监管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受动画片的负面影响较大。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单方监护或者祖辈监护。对于单亲监护来说,由于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农活和家务,对孩子的照顾只注重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没有更多的精力或者忽视对子女的管教。对于祖辈监护来说,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往往过分溺爱孩子,更倾向于重养轻教。留守儿童的自控力比较有限,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沉迷于动画片。由于缺乏辨别能力,留守儿童在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极易模仿片中的攻击性行为,长期下去,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是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监护重智轻德,很难充分发挥动画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留守儿童会受到动画片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如何通过动画片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判断荣辱是非却束手无策。留守儿童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受到监护人在荣辱观念上的正确引导,最终会混淆是非善恶的标准。

三、消除动画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负面影响的措施

1. 动画片制作者、审查机构、电视台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

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局出发,动画片制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制作出能够促进不同年龄段儿童健康发展的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动画片,从而有效减少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审查机构和电视台要加强对引进的管理工作,注意审查动画片中的暴力性因素及其它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因素,为未成年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动画片。这就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的实施细则。与此同时,家长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及时采取制止措施,以免对儿童造成更大的危害。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的动画片,并抽时间陪孩子一起观看。在观看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讲解有歧义或干扰性的材料,引导孩子正确区分动画片中所反映的是非善恶,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节目内容,引导孩子通过积极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使动画片真正变成孩子的良师益友。

2. 强烈唤回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增强他们的家庭教育责任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指出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5]正如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可见,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父母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人为地割裂了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双亲的关爱与精心呵护,极易产生孤独、自卑、绝望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长期存在,会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不但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会导致人格的扭曲。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外务工的父母必须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份关爱。首先,父母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父母应充分认识到金钱是不可以弥补感情的,不仅要保障孩子的基本物质生活,更要注重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其次,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加强亲子沟通。父母应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直接关爱、教育孩子,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如果确实没有条件,父母应当慎重地选择合适的监护人。与此同时,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等方式勤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情况。

3. 加强代理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意识,使其全面履行监护职责

代理监护人作为代理家长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的执行者,代理监护人的监护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代理监护人责无旁贷。首先,代理监护人应认真履行父母的义务,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其次,代理监护人应转变教育观念。代理监护人应当转变以前的那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的落后家庭教育方式,注重引导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后,代理监护人应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父母、代理监护人和老师等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解决。经常把孩子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反馈给其父母,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可以让孩子时刻感觉到身边的关心和爱护;经常与老师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儿童课后的监管。

[1] 胡锦涛.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求是,2006,9.

[2] 柳斌. 成功教育与素质教育[J]. 中华家教,1997,1.

[3] 任频捷. 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 南京大学学报,2002,4.

[4] 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漓江出版社,2005.

[5] 唐喜梅,卢清.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0.

C913.5

A

1008-7427(2010)05-0044-02

2010-03-14

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031。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荣辱监护人动画片
路口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无题(新韵)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沙漏
推荐一部动画片
我想抚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