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
——兼议校园之“三圈文化”

2010-08-15蒋亚军湖南科技学院团委湖南永州4251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寝室螺旋

蒋亚军(湖南科技学院 团委,湖南 永州 425100)

基于“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
——兼议校园之“三圈文化”

蒋亚军
(湖南科技学院 团委,湖南 永州 425100)

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文章尝试将“沉默的螺旋”理论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分析将“沉默的螺旋”理论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探讨大学校园“三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校园“三圈文化”。

沉默的螺旋;高校文化建设;三圈文化

高校文化,是指大学生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我们知道,先进的文化是个人、国家和民族得以进步的不竭之力,同样,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保证。问题在于,文化如何得以建设?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将“沉默的螺旋”理论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宣传”和“教育”,倡导健康向

上的主流文化,坚持大学校园之“三圈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实现校园文化的“软着陆”,以温婉的方式指引大学生前进的方向。

一 “沉默的螺旋”的含义

“沉默的螺旋”是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简单的说,“沉默的螺旋”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1]。

“沉默的螺旋”是舆论形成的一种假设,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害怕孤立”:从心理学看来,引发人类社会行为的最强烈的动力之一就是“不被孤立”,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意见气候”: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准感官统计”:每个人都具有“准感官统计”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判断“意见气候”的状况,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和观点被他们所处的环境认同或不被认同,什么样的意见和行为正在得以强化或弱化[2]。

二 “沉默的螺旋”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该理论能够被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受众的集中性与同质性使传播更加便捷和有效,主流文化更易倡导和建设。首先,大学生年纪相当,有同质的学识、家庭状况等外部条件,理论上其心理特点可以准确把握,校园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得以保证;其次,应该承认的是,大学生尤其是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刚刚离开家庭的庇护,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遇事尚无主见,他们害怕孤立,本能地会寻求跟自己意见相仿的人作为同伴,这种心理为引入“沉默的螺旋”打下基础。

第二,人性假设理论认为,在任务难以测定的单位里,应多用“Y理论”即“人性本善”来管理[3],在此理论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宣传”和“教育”的方式,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创建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导学生成为群体内和谐的人、行为上自律的人、学习中主动的人。

三 校园文化之“三圈文化”建设

根据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圈里“学会知识”,在生活圈里“学会生存”,在娱乐圈里“学会做人”,也就是“三圈文化”。其中,“学会知识”是核心,“学会做人”是关键,“学会生存”是目的,“学会知识”和“学会做人”是“学会生存”的重要保证,后者又对前两者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圈——学会知识

教学圈包括教室和图书馆等与学习有关的区域,由“教”与“学”组成,主流文化应倡导“用眼用脑”,在有制度保证的安静环境中“学会知识”。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三者互依互存,不可或缺,从中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圈的三种文化是最为丰富的,因此,笔者认为,保证教学圈文化顺利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多年的管理学经验和原理告诉我们,制度难分好坏,有效是硬道理,将制度有条不紊地执行贯穿了下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此圈内必须要有两个“狠抓”,其一是狠抓纪律,很多学校虽然在教学楼里设立了宣传牌,也似乎是有专人管理,但总是令不行禁不止,学生以旷课为荣,在教学楼里吃东西,大声讲话,在图书馆里打电话,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不胜枚举,并且由于较少的受到谴责或处罚,此种行为便愈演愈烈。我们要做的是马上叫停这种行为,令其在“沉默的螺旋”中不断沉默,这在客观上鼓励了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主流文化,从而学生才会尊重知识,敬畏老师,最终学会知识。其二是狠抓学风,部分教师抱怨学生不来上课,将“育人”的重任完全推给学生管理工作者,似有些不公平,毕竟,“教书”“育人”是教师同样重要的两大责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有效的办法是以系或院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学生迷失于“教学圈”的真正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4]。

“学会知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判断一个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全体教师必须在此圈中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二)生活圈——学会生存

生活圈包括寝室、食堂及其相关的区域,主流文化应倡导“用心用情”,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会生存”。

大学生寝室的集体性,使寝室文化具有同化——顺应的特点。居住在一个寝室的大学生共同生活后,在兴趣爱好、思想情操、人生价值等方面往往具有同质化的倾向,若我们能让寝室里多数学生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自立自强,用心做好自己,用情与他人交流,掌握沟通技巧,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自然、友好,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新机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生存,在“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导下,其它少数同学必然会受到影响,最终会形成理想的寝室文化。

首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定期进行评比,尤其要注重正强化的使用,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将受到表扬,这种表扬应是一系列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进行,发奖金、上校报、黑板报、校广播电台,使表扬成为震撼,在形成传统之前,这种方式应要持之以恒地贯穿下去。

其次,应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这是以往学生工作常常容易忽视的地方,实际上,寝室长是否负责直接影响寝室的发展、同学的关系和氛围的形成。因此,对于寝室长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辅导员老师要把好关,一定要选择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寝室长,同时要对寝室长的工作经常加以指导和检查,对于不称职的寝室长要及时换掉。

学会生存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超的沟通能力将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因此,生活圈的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此圈中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任重道远。

(三)娱乐圈——学会做人

娱乐圈包括体育中心、娱乐中心、实践中心等相关区域,主流文化应倡导“用嘴用手”,让学生在各项文体活动中体会做人的快乐。

高校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群众性、自我教育性、灵活性、实效性、可引导性和非盈利性的特征。它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品味,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5]。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给学生一个发挥特长、渲染个性、结交朋友的舞台,让他们展现青春,享受生活。要开展好高校文体活动,要坚持如下“四个原则”[6]。

一是坚持方向性原则。注重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注重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让健康的歌声、甜美的笑声、琅琅的读书声和文明的谈话声充满校园,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二是坚持特色性原则。有特色才能吸引学生,要注重寓教于景、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德育效果。三是坚持参与性原则。要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强引导。四是坚持整体性原则。学生文体活动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四者应同时着力协调发展。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要使学校学生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的整体功能。

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基于 “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地将“沉默的螺旋”运用高校文化建设,建设好校园“三圈文化”,以“学会知识”、“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为主旋律,从而能够形成主流的校园文化,创建一个充满学术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处世的引导教育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张琳.论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96-98.

[2]袁琳.意见形成中“沉默的螺旋”现象[J].学习时报,2005,(269).

[3]麦格雷戈.企业中人的方面[M].英国:企鹅图书有限公司,1960.

[4]蒋亚军.构建和谐校园的“三道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8):310-311.

[5]方昉.高职院校开展文体活动的意义[J].商情,2007,(4):91.[6]徐永胜.新时期高校学生群体性文体活动的分析与思考[A].西安交通大学思政研究论文集[C],2006.

Three Circles Culture Basing on “The Spiral of Silence”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Discuss “The Spiral Of Silence ” of Campus

JIANG Ya-ju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munist Youth League, Yongzhou Hunan 425100, China)

Advanced campus culture can guide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outlook, views on life, values,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stud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have full persona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introduce “th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ircles Culture”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The Spiral of Silence” in campus, by analyzing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to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Spiral of Silenc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ree Circles Culture

G645

A

1673-2219(2010)03-0175-03

2009−11−01

蒋亚军(1975−),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书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刘志壮)

猜你喜欢

沉默的螺旋寝室螺旋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沉默的螺旋”下的暴力美学
网络自制剧热播现象解析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