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数字用语的文化认知

2010-08-15彭永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英汉内涵数字

彭永爱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英汉语言数字用语的文化认知

彭永爱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数字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数字作为计算功能的意义是一致的。但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或相同的数字,汉英有着不同的崇尚或禁忌习俗,以及不同的联想和意义,并由此而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文章将从英汉数字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讨论其在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神话故事方面的差异来阐述英汉语数字文化。

数字;汉语;英语;对比;翻译

一、引言

数字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数字作为计算功能的意义是一致的。英语和汉语都喜欢用数字表情达意,在这些由数字组成的句子或成语中,既有人类对数字相同的心理认知所导致的文化巧合,也有对不同或相同的数字,汉英有着不同的崇尚或禁忌习俗,以及不同的联想和意义,并由此而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1]因此,我们在数字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数字反映在各自语言中不同的文化色彩。数字的不同文化色彩正是英汉民族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了解英汉语言在数字运用上的文化差异并分析这些数字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促进中西文化更好地相互交流将是十分有益的。

二、语言、文化与认知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观察事物方式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在同样符合语言规范的条件下会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词和句子来表达非客观的意义。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语言又能促进认知的发展。[2]认知发展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的发展;语言是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力基于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背景、宗教信仰、自身经验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异。从而,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人们对于同一场景下的同一语言表达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同样,为表达同样的含义也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理所当然地积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和内涵。

三、英汉数字文化认知差异的渊源

数字词语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两类。内涵意义是对概念意义补充和延伸。由于某些历史事件和宗教义旨的影响,某些数字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在一个民族中也许是及其普通的量化概念,而在另一个民族中却蕴涵着特殊含义,由此,人们对数字的偏好也显示出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必然结果。西方人崇尚单数,忌讳双数。现在在一些西方国家给病人送花只能是单数;在西方,“3”被认为是一个幸运的数字,“7”被认为是神秘的神圣的数字。西方人常说The third time’s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莎士比亚戏剧里也说,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s.(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美国著名的波音航空公司的客机都冠以 7×7的芳名。[3]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问,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七种天罪。这是因为它与神圣有关。例如,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哀的事;主祷文共有七部分;圣灵有七件礼物。而“7”在汉语中却是被人们常常忌讳的数字。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饭桌上的菜决不能是七盘。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 7、17或27。其原因一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所以,汉语中由七构成的习语多含贬义,往往用来比喻杂乱、多而无序,如: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嘴八舌、横七竖八等。十三,虽然也是单数,但在西方文化中却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他们的住宅门牌号以及运动员的编号都回避使用该数字。然而十三,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却对十三情有独钟。北方的戏曲和曲艺的押韵都定为“十三辙”;儒家的经典有《十三经》;明朝皇帝的陵墓有十三座,统称“十三陵”;北京同仁堂药店有十三种最有名的中成药,号称“十三太保”。九也为汉文化所偏爱,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分九层,极言其高,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另外在汉语里,“九”与“久”同音,因而“九”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9”有关。如: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许多歌名都以“九”开头:“九妹”、“九九艳阳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4]中国人对双数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双数是吉利,6、8、10都属于吉利数字,六六大顺、八发发发、十全十美,使用起来方便、简洁,又迎合了人们求吉求利的心理境界。但国内当下数字“4”引起不少人的厌恶,汽车牌照中不要“4”,电话号码排斥“4”,证件号码中也忌讳“4”,在有些大宾馆中,房间号码、楼层就去掉了“4”,这都因其谐音为“死”所致。[5]那人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1.英汉数字文化的宗教渊源

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讲,宗教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过去,在一些国家中,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英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英美民间流行着一句俗语:“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十三是个不祥的数字),人们忌讳用它。数字“13”之所以成为西方世界不吉之兆,传说与基督(Jesus Christ)蒙难这个不幸事件有关。据《圣经》记载,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太(Judah)为了30个银元而出卖了他,最终导致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耶稣被捕的前夕,恰好是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over),耶稣特意邀请他的门徒共进晚餐。席间,犹太正坐在第十三个座位上。于是,世世代代的基督教徒们便将对犹大的恨发泄到与之巧合的数字“13”上。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的宗教传统,赋予了数字“3”在基督化国家吉利而又神秘的文化内涵。三位一体指的是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合为一体。这种宗教传统对社会生活中人们对“3”字的使用起了决定性作用。人们习惯性地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数字“7”表示吉利的文化内涵也源于基督教文化。根据《旧约•创世纪》(the Creation)记载,上帝耶和华(Jevo-vah)花了七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万物,因此七天表示一周成了世界通用的计时方法之一。在《新约•启示录》( the Rev-elations)中,也多次提到数字“7”,如“亚细亚有七个教会”、“耶和华宝座前有七勇士、七灯”等。[6]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文化统治了人们的思想长达两千多年。中国的传统和宗教不能割裂开来分析,回为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很难说清某一宗教信仰究竟确切地来自于这三种体系中的哪一种,道教和佛教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即好和劣,对和错,长和短,明和暗,动和静。这就使双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被看作吉祥数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而任何事物相对的两方面也符合了人们传统的审美心理。在佛教文化里、数字“108”是佛的象征,它与佛教中的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如寺庙的108个菩萨是佛的化身,寺庙里的钟声响 108次,佛教徒的佛珠是一串108颗,这足以说明对佛教的虔诚。另外,还有一些含数字的习语也来自于佛教,如三生有幸,三生指的是佛教里的前生、今世和后世。总之,宗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宗教文化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2.英汉数字文化的神话传说根源

中国神话中的神仙往往是远离人间,不食人间烟火,但以希腊神话为典型的西方神话中的神却近乎人类,充满人生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中西远古神话内涵具有巨大差异,体现了东西方不同民族在性格上的深刻差异,决定了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全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些差异也体现在数字文化方面,古神话对数字吉凶象征方面的影响,在西方比在中国显得更广泛和更加强烈。英文化深受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中,“三”一般是全能、力量、统一的象征。希腊神话中的三兄弟宙斯、波塞东和哈得斯以三种作用控制了希腊世界。可见数字“三”的文化内涵在神话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数字“十三”在西方,尤其英美成为头号大忌,其原因在于它源于神话和《圣经》中的不祥传说。传说云:“在天国,一次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12位神同席就餐时,突然闯入不速之客凶神罗基,凑成13个人,结果使在座的最高之神奥丁的儿子遇难,其他众神也因此一蹶不振。”[7]这也是13为不吉之数的原因之一。正是摄于神话和宗教的威力,西方人忌讳13就像逃避瘟疫。在汉文化里,数字的文化内涵与古代神话传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西汉王朝坟墓中出土的战国非官方书籍里记载有黄帝有四张脸的神话传说。在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超人——哪吒,有着三头六臂,掌管着正义,他能随意地把自己变成三个,并且拥有非凡的权力。数字“三”被赋予了“强大的”、“神奇的”文化内涵。

3.英汉数字的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比较稳定的来自文化传承塑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它包括思维方式和定势、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它外化的表现,除语言外,更多见于人们较普遍地信奉的哲理、道义、宗教等精神文化产品,较广泛地认同和遵守的典章制度、凡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存在着差别,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着儒家诸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和道教诸家的“天人合一”观点,而英美文化则受《圣经》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国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重伦理教化的社会,重视的是一种和谐,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因而也就更加重视现实的生活。西方民族重对立、中华民族主和谐的不同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国人的这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审美心态中,便是从崇偶数以为美为吉的欣赏心理,积蕴成重两两相对的美学传统,即在一切文化领域和文明活动中无不以成偶成双成对为至美至善至高的境界。在中国人看来,数字是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属性和关系,而不是一种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的无法感觉和把握的实体,这是思维始终联系而不是摆脱实际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表现。对西方人或英美人来说,数是一个神秘而无法捉摸的实体,由数字而产生的联想大多与《圣经》相关。[8]

四、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根植于文化现实之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语言行为的社会环境,要想理解话语归根结底必须了解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数字在汉语语言中的不同意义和作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即中国人是直觉感受性的具象思维方式,西方人是理性认识和逻辑推理性的抽象思维方式;汉语是形象化语言,英语是抽象化语言。因此,研究英汉数字的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精华,还有助于我们学习英汉数字文化,并由此从一个侧面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发挥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1] 江义勇. 英汉语言中数字运用的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

[2]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黄苹. 英汉数字差异的文化意蕴及其对比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4] 罗选民. 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5]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 黄兵. 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

[7] 曾剑平. 从词语看汉英民族的思维差异[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8] 殷莉,韩晓玲. 民族文化心理与英汉数字习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H03

A

1008-7427(2010)03-0110-02

2009-12-29

作者系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英汉内涵数字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答数字
数字看G20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成双成对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