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2010-08-15肖成林
肖成林
(孝感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孝感 432000)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肖成林
(孝感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孝感 432000)
留守学生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留守学生的教育和保护问题应该摆在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该文分析了留守学生的现状,探讨了问题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留守学生;现状分析;对策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上学孩子。他们是学校的特殊群体,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农村学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为国家更多的输送人才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现状,分析了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
1.家长的教育期望:一是对孩子是否需要接受教育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搞不好还能挣钱;再说现在上大学根本上不起,上完了又找不到工作,所以,不念那么多书简直是有赚无赔”。 二是上到何种程度视子女自身成绩而定的态度。认为“能读就尽力送,不能读就读个初中毕业,完成国家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 三是尽量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的态度。这部分外出务工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出了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不仅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情况,而且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总的来看,打工者对子女的期待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在缺乏约束,甚至是父母默许的情况下,逃学、辍学,将自己的前途定位在和父母一起打工上。
2.留守学生被监护的几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为多数情况。二是单亲监护型,父亲或母亲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这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相对较好。三是上代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四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落在孩子头上,通常由大孩子照顾自己和小孩子。
3.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①心理问题。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是学生情感健康健全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临时监护者往往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落后的教育条件也使得他们很难从学校获得适当的心理辅导。虽然大部分留守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是正常的,与没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偏差,但也有很多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相对于非留守学生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孤独、敏感多疑、少年老成等特征。
②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他们的伙食标准下降,营养结构很不合理。初中生还可以自己煮饭,但小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餐的现象是经常的,部分留守学生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卫生习惯也较差。父母的离位、爷爷奶奶身体的不适,使留守学生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那些寄居在他人家里的孩子,往往通过多做家务来获取监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学生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③教育问题。农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较高的,很多留守学生比较早熟懂事,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在外面也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和痛苦,所以他们在学习上依然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由于监护人多年老体弱,一些留守学生实际上处于反监护状态,他们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家务活,还要照顾长辈生活,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成绩下降。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不能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习和价值观方面的辅导,以及“读书无用论”的灌输使孩子产生了厌学、弃学心理,很多留守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了。
④安全问题。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或事务繁多等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了留守学生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患病不能及时医治,也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问题成因
1.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留守学生的大量出现,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学生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部分城市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离开了原籍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高收费、受歧视等现象在公立中小学依然存在。加上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今日留守学生的学习问题。迄今,留守学生已有二千万余,但相关部委没有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台相关政策,使留守学生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解决。
2.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位。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学生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婴幼儿期到学生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甚至是学习成绩。留守学生问题正是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造成的。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
3.学习困难,留守学生遭遇学习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天当中与父母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与父母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智商明显要高。较之孩子的父母而言,任何临时的监护人无论责任心,还是精力等各方面都不能与孩子的父母同日而语。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因此产生隔代教育问题。临时监护人普遍文化素质低,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想辅导学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临时监护普遍存在着重吃穿,轻情感,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不会加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和培养。
三、我们的对策
1.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改革入手,这是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如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弟学校,制订适合的收费标准,使留守学生能上得起学,享受与父母打工所在地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这是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学生的根本所在。
2.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一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减少留守学生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如可针对留守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开展“体谅父母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学生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为留守学生建立专项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家长(监护人)热线、定期访问制度等,经常与留守学生的代养人、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要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3.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家长尽职尽责。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要让他们多督促孩子的学习,不要惯了孩子,而且祖辈家长也可以利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教育和促进孩子发展,教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与人沟通,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4.强化教育管理,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根据留守学生缺乏监护的现状,建议对双亲外出留守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二种是以村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这样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让外出的家长放心。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拓展思路,相互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留守学生教育特点和规律,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An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rear students’ status、cau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XIAO Cheng-lin
As the process of rural people and labor force transferring from countrysides to cities on a large scale , an unique students group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of our country , those students are called rear students .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 this group would continue to expand . The issues of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on rear students would arouse the concern of whole society , and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agendas of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s . This text has analysed the rear students’ status , explored the causes about the status , and provided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about it .
rear students ; status analysis ; countermeasures
C913.5
A
1008-7427(2010)03-0068-02
2009-12-13
作者系孝感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