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看不见的人》分析美国黑人的困境、地位和根源

2010-08-15吉丽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布洛克美国黑人根源

吉丽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透过《看不见的人》分析美国黑人的困境、地位和根源

吉丽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美国黑人作家Ralph Ellison(1914-1994)的作品《看不见的人》是一本划时代的小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这部作品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誉和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主题虽未脱离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以及黑人的抗争,却又远远超越了这个局限。它从更深层面来探索种族问题,涉及到了自我寻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中黑人的地位、困境、根源以及走出这一困境之路。

困境;根源;种族主义;自强

一、《看不见的人》中美国黑人的困境和地位

1.主人公“我”。《看不见的人》是由第一人称主人公讲述一个美国黑人青年的种种生活经历。“我”出生于一个南方小镇,从小就按照白人的价值观来塑造自己,希望能从这个充满敌意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我”高中毕业后被邀请去本镇白人头面人物的集会做讲演。到场后发现白人对讲演内容毫不在意,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取乐,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黑人男孩只是他们的玩偶,但最后还是奖励给我一份州立黑人学院就读的奖学金。当我成了黑人大学生,不经意间带尊贵的校董去看了黑人学校中不光彩的一面。因此我受到了黑人校长残酷而无情的捉弄。这使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只是一个无形的不被正视的人。我产生了寻找自我和探究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我寻找自己身份的过程中目睹了一对老年黑人夫妻因交不起房租而被赶出家门,冲动地站出来发表的演讲煽动了白人官员及警察发起冲突。我的讲演才能受到一个组织—兄弟会—的注意并招募我做宣传鼓动员。然而随着对兄弟会虚伪本质的认识我选择了逃离并信手给自己戴上了一副墨镜和一顶宽边帽子,这一装扮使自己成了莱茵•哈特先生并获得了流氓、赌棍、情夫等多重身份。如此身份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究竟是谁,什么身份。在一次骚乱中,我逃离险境时跌进一个深洞,为照明烧了公文包所有记载我背景和身份的文件。这样我失去了一切身份,成了一个无名无形的人。我一心想找到自我本质做一个真正的人,但结果总是徒劳无获并落入别人的圈套。我顿悟不能丢弃自己的黑人身份,不能漠视黑人文化,并表达了自己对身陷无形境遇的愤恨与无奈,控诉了白人社会对黑人的压迫和蹂躏。

2.布莱索。小说中的黑人大学校长布莱索是与我是不同类型的黑人人物。布莱索在黑人乃至白人世界中均有影响,还拥有名车和漂亮的浅肤色妻子。他在白人面前时刻表现出顺从和谦恭,以自己的尊严和个性为代价来博取白人的信任。在黑人种族中他有着两张面孔。一张是和颜悦色的教育家面孔,另一张则是严厉、冷漠的面孔。在白人眼里他是一个温顺奴才。而在黑人那里他出卖了自己的种族亲情。布莱索是一个游离于黑白世界之外的孤独者,他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归属,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他也是无形的。

3.布洛克威。布洛克威属是习惯于被奴役的老年黑人。他长年在艰苦恶劣的地下室中工作并没有任何怨言,对白人老板忠一不二。可老板并不因为他的恭敬和顺从而善待他。在白人眼里布洛克威并不能被称之为人,充其量只是一件工具。布洛克威一类人总想融入白人社会,却总被白人拒之门外,他们也不肯与黑人为伍,因此也陷入了无形的困境。

二、美国黑人困境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黑人被强行带到美国并遭受长达200多年的压迫与剥削中逐渐失去了个性和反抗精神。为能在惨无人道的压迫中存活下来他们大都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尽管内战后黑人争取到了自由的身份,但这种自由并未改变他们受压迫的命运。内战后很长时间他们不能去白人常去的地方,不能乘坐白人的公共汽车,他们的孩子更不能在白人学校读书。当埃利森创作《看不见的人》的时候已进入20世纪中期。黑人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表现好的学生还可以进入黑人大学深造,然而这一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黑人的命运,其性质已从剥削和肉体折磨上升到了无视其存在的地步。

2.文化根源。美国社会同时存在着黑白两种文化价值观。这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冲突。一方面,白人有优于黑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其文化在冲突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对黑人文化的统治;另一方面黑人为了得到白人的认可,而接受白人文化的主宰。这种文化冲突中的统治与被统治最终导了致黑人个性和自我的丧失。

三、美国黑人的自强之路

1.埃利森创作的思想背景。埃利森提出的寻找自我而走出无形困境这一自强之路的观点不仅来源于他对美国社会黑白两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美国19世纪以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影响。超验主义者的本质是勉励人们走出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社会的依附并真正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爱默生的这种观点在埃利森塑造的《看不见的人》中的美国黑人青年形象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埃利森对于黑人民族主义的否定。黑人民族主义是黑人对于被歧视被压迫地位的自然反应。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因处处受到白人的蔑视而无路可走,于是思想极端的黑人就会走向黑人民族主义。《看不见的人》中的拉斯这一黑人形象便是极端黑人民族主义者的代言人。作为一名狂热的黑人民族主义者,拉斯把摧毁白人世界以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奉为自己的行为原则和人生信念。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暴力的存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体现了埃利森对美国社会中黑白两种民族之间的冲突的担忧以及他对于黑人用暴力来解决种族问题这一观点的反对。

3.埃利森对黑人同化主义的否定。黑人同化主义是黑人们为迎合白人意志而获得经济收入不断增长、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自然反应。同化主义者乐于接受白人的评判价值标准,极力摒弃黑人的一切传统和文化。同化主义可以使一个人不惜放弃人格尊严来向白人巧言献媚。黑人同化主义只能使美国黑人丧失自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主张、也没有根源的社会附属品,但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人格、尊严、思想和意识,这也不是一条通往光明和自由的解放之路。

[1] 拉尔夫•埃利森. 看不见的人[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2] 黄铁池. 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I106

A

1008-7427(2010)03-0096-01

2010-01-14

猜你喜欢

布洛克美国黑人根源
李德仁:从溱潼走出的布洛克金奖中国第一人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THE JAZZ AGE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牛仔裤也能弹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