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民特点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创新

2010-08-15王勋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一村计划农民

王勋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基于农民特点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创新

王勋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本文阐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对象(农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创新教学,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民;远程;教学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迫切需要。湖北电大从2004年起在阳新县首批试点,随后在部分市县电大陆续启动试点;2008年初,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正式启动,非脱产项目主要依托湖北电大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进行,目前在校学生8000余人。

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是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开展的,具有开放教育所具有的共性。由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对象(农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学习者绝大多数为农村基层干部(村干部、党员)和种养殖大户,及回乡知识青年,是农民的精英,他们不同于其他群体;这些农民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多特殊性。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民大学生的特点

1.学习目的很明确。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的特殊政策,加快了农村的发展;这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民大学生,他们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是全村农民的领路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由于农村工作的需要、致富发展的需要及农村发展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他们比较成熟,而且珍惜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目的就是为了学实用技术、提高知识水平、扩展视野、更新观念。他们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更多的是“不在乎文凭,而在乎水平;也不在乎分数,更在乎本领”。当然,由于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入学,为他们提供了圆大学梦的机会。客观上,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素质和能力,增进技能,开阔视野,同时获得大学文凭。因此,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比较高的。而新农村建设也正需要有知识的领头人。

2.学习技能很实际。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是较低的,他们在学习职业知识上存在着求稳守旧、从众现实的心理;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常常喜欢用自己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事物相比较。经验中没有的事,没见过、没听说过就很难相信,更不愿意接受。因而他们对一些技术问题的判断是简单和现实的。有时候根据一年的经验或一家一户的实践就判断某项技术是否可行,能否采用。一次失败的经历就足以使他们完全否定某项事物。他们不容易相信别人所总结的经验,不相信书本上介绍的技术,而只相信自己亲眼所看见的。他们只有看到哪项技术真正出了实效,才会心服口服,也就愿意接受采用。使得他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上,只选择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技术,还要看见是成功的经验,这样才去模仿(学习),去照着样子去做。

3.实践操作能力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离开学校、离开课堂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程度差异比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读书时成绩不是很好,尽管各种现实需求驱使他们参加了学习,但在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后,其心理上依然没有良好的学习“情结”,表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带有明显的受动性。由于离开课堂的时间相对较长,平时学习较少,大脑的记忆活动较少,这些人大多记忆力相对较弱,从年龄上来说,理解能力要比记忆力较强些;在农村工作、生活使得他们更擅长动手操作,使得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

4.工学矛盾较突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者主要是农村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大多忙于繁杂的农村事务和种养生产活动,客观上又使学习者没有大块的时间学习,出现工学矛盾。由于他们长期较少学习,不适应挤时间去学习;加上他们对电大远程学习方式的陌生感,从而产生畏难和不适应情结。

5.学习条件比较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教育环境在农村,有别于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现代远程教育;相对城市而言,条件较差,学习基础条件不是很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虽然有“村村通”工程通网路,但在我省农村网络进户仍然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送到农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方式上与城市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不同的。而是更具有特殊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如何送教下乡、怎么样为农民服务,使学习者学到本领。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对象(农民)的特殊性,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开展教学,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

二、创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农民的特点,农村的实际,农业技术传播的要求。使远程教育更加适合农村办学的需要,真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制定切合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和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尤其是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探索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落实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保证教学的质量,使农民大学生能够读好书,上好学,得到优质的教育。

1.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农村职业特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是按照农业职业教育的要求开设的,属于高等学历教育,应符合国家对相应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同时,教育对象是农民,培养的农民应注重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农业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其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的特点,贴近农村实际,专为培养农村人才量身定做,实用性强,强调应用与实践。有些课程设置就是一门系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学生在学完系统的农村实用技术课程后,就能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学了就能用,为他们服务当地农业和农村科技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资源上要注重配套应用。为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中央电大为农村学生开发了适合农村学生的课程学习包。其中有适合学生自学的深入浅出的文字教材,有课程辅导的VCD光碟,有课后练习作业及复习资料等,此外,还提供音像教材、网上教学资源以及辅助录像教材等教学资源。各地电大建设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学辅助资源,这些丰富教学资源必须合理运用,要指导农民大学生如何配套使用教学资源,指导并帮助他们自主学习,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教学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解决农民学生的工学矛盾出发,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这样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方便了农民学员根据农忙和农闲的不同,合理安排时间,农忙时分散自学、农闲时集中教学。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4.在实践教学上要强化技能训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目标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地方人才。“留得住”就是如何根据农村成人业余学习不离乡或不离岗等特点培养农民大学生,从教学到管理、到学习支持服务,在培养模式上与之相适应,形成自身的特点;“用得上”就是培养的人在校学到的东西有用,做到学以致用,学成后能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远程教育除部分理论课在课堂教学外,主要的是实践教学,农民大学生要进行模拟操作、实验、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这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大棚、走进养殖场,教师开展现场授课,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示范,把深奥的农业科技通俗化、具体化,使得农民“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干得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各地还应根据当地需要,贴近生产实际,以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产业特色等地域特点,安排学生系统学习乡土适用技术和技能项目。以培养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5.在课程考核上要形式多样。“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为农村培养优质高等人才的学历教育,学生在学习完计划所开设的课程后,必须按照学历要求接受严格考核,以检测、验收学习效果。课程考核除了理论考核外,还要进行实践考核;形成性考核,期终考核;除采用卷面考试之外,还采用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践评估等多种考核方式。

6.在支持服务上要优化完善。电大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外,还要利用多种方式,完善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教学点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媒介传播教学信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努力为学生提供便利、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点还应设立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教师与学员经常保持联系,定期送教、送资源下乡,组织学习活动。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电大在新形势下伸向农村办学,为“三农”服务最具体、最实在的体现;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这既是党和政府赋予电大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也是电大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组织实施,落实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打造电大品牌,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陈遇春. 当代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启臻.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王曼文.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拓宽农村职业教育新途径[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

Distanc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he Plan of One College Student in Every Villag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ics Of the Peasants

WANG Xun-jian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eas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 of One College Student in Every Village”, target-oriented and innovates the teaching effectively, trains the high quality countryside practical talented person well.

“the plan of one college student in every village” ; peasant ; distance ; teaching innovation

G72

A

1008-7427(2010)03-0005-02

2009-12-2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z354)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083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一村计划农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一村三英烈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