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教学领域,实行因材施教
——高职钢琴教学改革思考
2010-08-15吴芳
吴 芳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北京 100011)
拓宽教学领域,实行因材施教
——高职钢琴教学改革思考
吴 芳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北京 100011)
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道路宽广,责任重大。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提出,高职钢琴教学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明确培养目标,拓宽教学领域,实行因材施教,是做好高职音乐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拓宽教学领域;调整课程内容;实行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方法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讲过“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时运交移”是指历史演变的必然规律。历代王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交替更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质文”(即文化艺术),无论其内容(质)还是形式(文),也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革,即是“代变”。唯有如此,我们的文化艺术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丰富、繁荣,否则将会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所淘汰。因此,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应当积极主动参加到变革当中,以使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我们的钢琴教学,也能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而教育界责无旁贷地更需要长期而深入从理论上深刻领会国策精神并在实践中落实。笔者以为,在高职钢琴教学中,至少要在“拓宽教学领域”和“实行因材施教”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拓宽教学领域,是钢琴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钢琴教学内容如何开拓,这是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钢琴教学就会失去普及与提高的方向,失去钻研与提升的目标,从而变得无的放矢,无为难治。笔者试运用相对论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理顺产品与市场的关系
这好像是经济领域的思维方式,然而当我们进一步思考高职教育的问题时会发现,这正是我们应当借鉴的一种最切合实际的思考方法。我们的学校就是一家企业,或叫工厂,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我们制成的产品。哪有一家企业不问市场需求,只顾埋头生产呢?因为,市场最终决定产品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培养的钢琴学生的市场何在?笔者认为,目前有三个市场可供我们选择:一是钢琴演奏专业人才市场;二是钢琴专业型教育人才市场;三是钢琴普及型人才市场。
对前两类人才,社会的需求是少而精的,显然不是我们的首选市场,也不是高职钢琴教学的优势;第三类人才在目前我国城乡则市场广阔,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钢琴普及型教育人才、通用性人才,复合性人才,应该是我们的首选,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多能一专,他们毕业后可以到社会文化培训单位,如群众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还可以去各种唱片公司、影视公司或传媒公司。
(二)明确培养目标与调整课程设置的关系
既然在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上有了一定共识,那么在钢琴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就需要多思考,多动脑,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钢琴教学。以往,钢琴教学多以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为主要内容,采用传统的小课授课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独奏能力为主;现在,可以加入自弹自唱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弹声乐作品的原谱伴奏,其中小型中外经典作品要求为必弹曲目;到高年级,学生可采取即兴伴奏方式,这样可以和我们开设的钢琴即兴伴奏课很好地衔接。另外,还可以开设四手连弹、双钢琴弹奏课,这样可以促进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不言而喻,随着钢琴课内容的调整,授课形式也会发生变化,在以往“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上,还可采用小组课、大组数码钢琴课形式,或者相互交叉,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好的师生互动、广泛交流的教学效果。
二 实施因材施教,是钢琴课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明确了教学方向之后,更应该稳步地、科学地改革教学方法,编写特色教材,丰富学科教程。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确定钢琴教学思路的基本点
现在,我们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用分离,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对隔离,教学处于半封闭状态,这与“学以致用”的原则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所学的知识不太适用于实际。这一点,已经从每年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现实中看出端倪。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市场观念。
“学以致用”是我们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高职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音乐应用型、普及型人才为主,钢琴课是这一类人才的必修课、基础课。要通过钢琴学习,使他们真正走进音乐殿堂;同时结合音乐理论、音乐作品分析等各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对音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不断丰富、创新钢琴教学方法
高职钢琴教学应当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是“兴趣学”、“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钢琴弹奏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采用“兴趣学”方法教学,应该都是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譬如,在相同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歌曲,甚至是流行歌曲,自己动手编写钢琴伴奏。一开始,学生可能编得一塌糊涂,或者根本不会,但是不要紧,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并告诉他们正是因为不会才更应该主动去学。
在现实教学中,只要结合学生实际多动脑子,好的教学方法会有很多。“启发式”、“互动式”、“问答式”……都是值得倡导的一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积极动脑;互动式、问答式教学会使课堂产生宽松、活泼的气氛,从而使钢琴教学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这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祈盼的理想境界。
(三)编写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教材,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纵观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直到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音乐或世界音乐,乃至于与它们相濡以沫的钢琴音乐,还没有完全为我国最广泛的人民大众所接受,更没有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既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的钢琴教学是否也可以借鉴呢?不妨让我国的钢琴创作也来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怎样“中国化”,还需要慎重思考,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去论证、研究、实施。在这方面我国的音乐界前辈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编配出版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教材,但目前还是缺乏形成系统的钢琴教材。因此,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不断创作出阶梯式的、系统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钢琴教材。
(四)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科教程选择
教程的设置,是一个既有很强原则性、又有很大灵活性的科学命题。这里尤其强调因材施教。目前,高职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小学习钢琴,到大学阶段已经有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二是有一些钢琴弹奏的基础,例如来自艺术中专的学生;三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毫无钢琴弹奏基础。当然,实际教学效果除了要看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以外,他们的乐感天赋也是学好钢琴的重要条件。
因此,应当针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甚至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别,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同时选择合理的学科教程。
总之,音乐是一种最富有生命力和灵性的艺术,情真意切是它的特点;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音乐艺术的手段。因此,我们的钢琴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走在生动活泼、灵活机动、多姿多彩的百花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常言道“送人以黍,不如授人以术”。钢琴教学永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新、更科学地“授人以术”,以期达到钢琴艺术扎根中国大地,融入中国大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文化修养的目的。
[1]涂荫森,薛书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黄莹.精诚合作共创佳绩[J].钢琴艺术,2008(1).
(责任编辑:陈 棠)
J 624.1
A
1009-9743(2010)04-0124-03
2010-11-02
吴芳(1975-),女,汉族,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研究。
注:本文获“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