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康建刚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信息技术

康建刚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康建刚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

本文对于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从为什么(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到怎么样促进外语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运用Webquest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为案例,对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信息技术;外语教学;Webquest

在2007年2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专门辟出一条“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另外单独把一门课程的改革作为建议的是大学英语课程,“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对于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做了明确的阐述:“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和“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等。本文对于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做文献综述,首先提出信息技术的操作化定义,其次对于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作一个梳理,再次讨论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学,最后用一个案例具体阐释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表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以及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整合技术[1]。在本文中,采用较为宽泛的第三种理解,即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同上。此定义包括静态的信息媒体(计算机、网络、视听媒体等)和动态的对于媒体的应用(采集、加工、存储等)。

信息技术用于外语教学有较长的历史。从最早的留声机、录音机、CD机、电视机等用于外语的视听课程,到当代的网络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广泛使用。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外语教学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1980年代,与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观相对[3]。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渗透,使外显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解释和建构。信息技术使得建构主义的学习成为可能。首先,信息技术使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小的成本接触到更大量的信息,在网络的海洋中,教师很难继续保持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在课堂中)和权威的地位,因为学生可以使用网络搜索到相关的信息。其次,信息技术增强了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感知,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呈现学习资料,学生容易产生交互式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消化能力[4]。最后,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具体表现在使得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以及使得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间的逻辑性加强[5]。

建构性学习的六大核心特征,分别是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5]。信息技术给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与教师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建构知识,同时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这样的外语学习才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外语教学

以信息技术促进外语教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其优势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6]。第一,信息技术为外语学习创设了自然真实的学习情境。各种文字、图像和视频材料创造了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第二,信息技术提供机会让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意义协商。第三,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练习并进行反馈。第四,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整。第五,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控制自己学习的时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在实践上看,信息技术在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贾积有发明的智能型网上英语陪练系统(希赛可,www.csiec.com)具备了上述五个方面的优势,“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将用自然语言进行的人机对话系统应用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上,在国际上也是一种创新”[7]。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机交互在当前的发展还与真正的人人交互有较大的差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和学习者的交互性有欠缺,机器人难以根据学习者对于问题的回答使得话题继续下去。往往是机器人提问,学习者回答之后,机器人又提出另外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这样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深度不够。

教育界对于新技术总是有一种过于乐观的期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使很多人认为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甚至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但信息技术并不理所当然地对于教学有促进作用,也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汪琼指出技术的使用满足六个方面的特点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8]:“目标”(需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合作”(技术需要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反馈”(技术需要能够及时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使用提供反馈)、“融合”(技术需要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项目”(学生在设计和实施项目中能够得到技术的支持)和“环境”(整个学校的氛围都支持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做好“三件”的建设,即“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思想理论、方法的建设”[9]。其中硬件的建设比较容易,主要在于资金的投入,如果学校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投入方面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软件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经常可以见到学生用着最先进的计算机和高速网络系统玩网络游戏和从事一些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学生的自觉性是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很多的教学软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无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心理,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他们需要和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软件。可能最为困难的是潜件的建设,即需要建立适合外语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CALL,computer-aided language learning,也译为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模式等。

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对于CALL的研究较为集中,其发展经历了1950年代的行为主义取向阶段(利用计算机让学生反复操练和练习)、1970年代的交际取向阶段(注重人人和人机之间的交互,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1980年代之后的整合取向阶段(帮助学习者在更为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并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综合语言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10]。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和困难

信息技术的需要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但“人件”(humanware)也不可或缺[11]472,即需要有适当的人进行技术的开发和培训(技术人员)、使用(教师和学生)等。硬件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级部门对于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的重视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软件的开发投入力度较小,但也有一定的成绩。如2004年我国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四家出版社为180所参加试点的高校提供教材和光盘。多媒体教学光盘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但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方面的工作较为忽视。CALL领域的一个共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够影响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能够施加影响的是技术的使用者[12]。即使有很完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但如果教师不会或者不愿意使用技术,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运用技术,技术和课件就成为一种摆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需要对于教师进行技术运用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加自觉有效地使用技术[13]。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搜寻和使用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水平。正如Warschauer指出的,信息技术和语言学习的融合需要我们采用“发展的方法”,需要语言教师和学习者更加强调主动性,自主性,反思和自发的创新的能力[14]。一方面,学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对外语进行认知和掌握,并且学会使用技术进行交流、研究和知识生产;另一方面,教师在采用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有适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一个案例:用 Webquest网站进行探究式学习

“Webquest”(网上探究活动)的定义是“一种以探究为目的的课程形式,学习者从网络中得到大多数甚至全部所需要的信息”(www.webquest.org)。学生需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自主地浏览一些规定的网站,最后完成各项任务,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或海报并且进行口头介绍。网上探究活动在我国受到了不同层次(大学,中学等)、不同科目(英语,化学,物理等)老师的重视,并且有了较广的应用[15-17]。网上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能力,并且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批判式思维的素材,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学习。

笔者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分成4~5人的小组,各个小组在这个网站中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网站中,学生有海量的信息输入,需要读和听大量的与主题有关的英语信息,同时他们还需要针对每个人的任务写出文字材料并且用PowerPoint软件向全班同学做展示,语言的四个技能听说读写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他们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确定主题,进行任务分工,制作文字材料等。甚至对于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也主要由学生来进行[18]。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就明确给出评价标准,并且有详细的分值公式。这样学生在进行资料搜寻和文档制作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头脑之中,在进行全班展示时由全班同学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而教师的打分只占其中的一份。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变成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协作者,当然教师需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充当指导者,在学生动力欠缺时充当促进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充当帮助者,在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充当仲裁者。在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过程的元意识,并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

与教师的角色转变伴随而来的是教学模式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模式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做粗线条的要求,学生自己确定任务,自己分组,大量的工作由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成了重头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包括实时化、个性化、讨论式、探索式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19]。在Webquest教学过程中,实时化体现在学生通过服务器获得教学内容,并在网站创建人的建议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话题。个性化学习表现在每一个学生都有特定的任务,他/她需要针对分配的任务进行自主的网上资料的搜索整理,并且对于所遇到的语言现象进行学习和分析。讨论式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通过BBS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讨论,并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在协作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争论也互相帮助以求对于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探索式教学模式在Webquest中的体现最为明显,因为教师只是给学生做了总的要求,余下的工作需要学生主动地在网上进行探索,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Webquest虽然对于学生的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作用,但有论者指出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认知水平较低和技术操作较简单[20]。认知水平低的问题植根于大学外语教学的特点,因为大学生一般都已经成年,他们的母语认知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在进行外语学习时,外语水平的局限使他们很难理解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对应的外语材料(包括书面和口头的),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也无法用外语表达出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应的思想和感情。所以我们只好用低认知水平的外语材料学习语言,等外语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再使得语言的使用接近学生的母语认知水平。至于技术操作简单的特点似乎并不是Webquest的问题,而毋宁说是它的一个强项。因为技术的最终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傻瓜化”,完全融入到学习之中,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某一种技术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在使用这种技术,就像我们传统的学习使用纸和笔,但很少有人会想到“我在使用纸笔进行学习”。技术操作的简单恰恰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软件提供的内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上,而不会因为技术操作困难而阻碍对于外语的学习。

六、结语

本文梳理了外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文献,讨论了为什么和怎么样进行应用以及如何认识应用中的局限性的问题,并以一个实际的教学过程为案例对于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反思。可以看到,相关的文献对于理论问题比较关注,也有大量的实践描述,但重复性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和完善理论的工作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论述的,“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21],信息技术也需要进行大力的发展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候信息技术对于外语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8-20.

[3]刘春燕,钟志贤.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4]于霞.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信息技术外语教学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5]王湘玲,宁春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英语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2(6).

[6]孙燕青,董奇,张建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回顾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7]贾积有.希赛可——一个智能型网上英语陪练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

[8]汪琼.教育技术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提高学生成绩[J].中国远程教育,2006(1),上.

[9]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10]孙燕青,董奇,张建伟.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回顾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11]Warschauer,M.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technology on language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2002(3).

[12]Kern,R.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s[J].TESOL Quarterly,2006(1).

[13]王琼,缪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14]Warschauer,M.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technology on language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2002(3).

[15]芮小河.网上探究活动在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J].外语教学,2004(6).

[16]唐晓鹏等.应用Webquest改革传染病见习课教学[J].实用预防科学,2006(6).

[17]郑晓鸥.基于WebQuest的高中英语主题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18]王丽珍,刘志华.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J].教育探索,2003(3).

[19]张金泉,藏国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20]刘志华,蒋至诚.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67.

(责任编辑:杜红琴)

G434

A

1008-2603(2010)06-0131-04

2010-10-18

康建刚,男,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