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08-15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者按]学院党委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区域教育实际,集中了学院广大教职工的智慧,编制了《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是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本刊全文刊发《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对《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解读。同时刊发学院党委书记靳雁涛同志撰写的《积极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构建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以飨读者。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区域教育实际,为加速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序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大连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业,以专业教育服务为基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五年内,成功实现了两次改革转型,初步构建了区域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了区域教师教育业务统领,创新了教师教育体制、模式、手段,并实施了系列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了各类专业教育服务,提升了办学实力和服务水平,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科学发展、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代教育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专业教育服务市场化还需进一步探索;教职工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教师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专业教育服务是适应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方式。学院要在区域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方面进一步发挥统领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与学院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完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为方向,以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为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构建立足大连服务辽宁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把学院建成在辽宁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教育学院。
2.具体目标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按照我市建立高端校长培训基地的要求,构建自主开放、灵活高效、多元创新的校长培训体系,在建设一支符合区域教育现代化需要的中小学校长队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教育要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模式和手段,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建设集业务统领、教师培训、资源服务于一体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教育基地。
——专业教育服务要以“教育广场”建设为中心,以应用性研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服务项目。
——学历教育要以农村教师学历提升为重点,发展网络教育,探索多样化、多层次办学模式,年招生数稳定在2 000人左右,在校生数稳定在5 000人左右。
——科学研究要加大领军人物培养力度,建成10个左右具有优势研究领域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取得一批能够引领区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人力资源建设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与学院发展功能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大连教育网为基础,重点加强大连教师网的建设,将大连教师网建成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网站。
——“教育广场”要初步建成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集培养、训练、咨询、评估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完善服务功能的区域专业教育服务集散地。
——图书资源建设要突出教育特色,丰富数字图书资源,建成现代化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中心。
——附属中学要将初中办成小班化教学成效显著的区内一流初级中学;要将高中办成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外语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民办高中,办学规模稳定在1 800人左右。
二、实施策略
人才强院策略。牢固树立人才是学院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职工队伍,培养一批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的领军人才,增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研引领策略。强化科研兴院意识,浓厚学术研究氛围,提高教职工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建立科研与工作相结合的机制,以工作带动科研,以科研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多元开放策略。树立大教育观,打破区域封闭状态,实现教育资源全方位开放,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学院的服务范围。
标准先行策略。加强各类标准研发,发挥标准的统摄作用,自觉运用标准规范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完善标准,进一步提升标准的实践价值和指导功能。
项目牵动策略。建立和完善适应学院体制需要的项目运行工作机制,根据工作需要,以项目为单元,统筹各方资源,集中攻关,打造品牌,彰显特色,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三、重点工作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
继续开发校长培训系列研修课程,打造实践性研修课程品牌;构建区域校长综合素质发展常模,制定区域性培训标准;探索分类、分层、分岗培训规律,完善校长培训模式;搭建全域性校长研修、资源、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加强中青年骨干校长的培训,建立5个名校长工作室,为造就教育家型的杰出校长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参与高端校长培训基地建设。
(二)教师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以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的区域教师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和制度,着力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研训专题和培训课程开发,开发500个研训专题,打造100门精品课程,开设精品课程超市;研发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各项标准,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高端引领;构建各类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加大区域教师教育业务统领力度,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教育基地。
(三)专业教育服务
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不断完善专业教育服务机构,以“教育广场”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教育服务集团的可行性研究,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教育广场”区域专业教育服务集散地作用。深入开展标准、资源、模式、基地、队伍等课题研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打造10个左右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育服务品牌。
(四)学历教育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充分利用大连教师网的优势,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网络教育,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师范专业为主,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挖掘院内师资潜力,发挥院内师资优势,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
(五)教育科研
开展教师教育体制、模式、手段、标准和专业教育服务标准、模式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建立一批教育科研和专业教育服务研究基地校,聚焦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研究;强化教育科研对工作的指导,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加强教育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推进重点项目团队建设,培育10个左右创新型教育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文库工程”建设,争取年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不少于150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20篇,积极申报国家、省、市课题立项,5年内重点课题不少于10项。
(六)人力资源建设
根据学院事业发展需要,进行人才供需预测,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坚持高校选聘与基层选拔相结合,引进高素质人才。继续实施素质提高计划,坚持“任务驱动、制度促动、课题牵动、督查推动”策略,增强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教职工专业发展档案,引导教职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鼓励教职工立足岗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严格编制管理,完善岗位职责,坚持聘任工作常态化,给教职工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大连教师网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网在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领域的作用。加强软硬件建设,重点建设5个交流类平台和1个专业业务培训平台;整合区域网络资源,研发网络精品课程,建立区域特色网络资源库。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加强与省内外专业网站的合作,建立网络联盟,拓展大连教师网的服务功能和空间。积极推进教师网的应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提高教师网的点击量,确保年增长10%。建成集培训、资源、交流、指导、管理、社会服务、技术支持和合作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系统。
(八)“教育广场”
“教育广场”要围绕“一线一吧五中心”的建设做好项目设计。搭建教育交流、合作、信息咨询与考试的国际教育联线,创办集阅读、休闲、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书吧,建立为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学业质量监测、培训、评估、心理咨询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等服务的五个专业教育服务中心,创设市场化服务运行机制,积极开发服务项目,建立服务菜单,全力推进专业教育服务市场化进程。
(九)图书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学院教职工和区域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服务。注重基础教育图书文献收藏,收集、整合学院教职工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教育文献库;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资源库存量达50万册;合理配置图书信息资源,提高图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流动图书站的作用,稳步增加流动图书资源数量,提高流动图书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附属中学
秉承“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要认真探索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中要稳定办学规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办好“SCI”实验班和外语特色班,继续做好音乐、美术和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构建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培养出3~5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专业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学历)的占65%,具有博士学位(学历)的占15%,高校系列职称人员比例达到40%以上;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入口关。建设一支团结进取、善谋发展、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又了解基层学校和教师实际的“顶天立地”型的研训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较强市场意识和较高服务水平的专业教育服务队伍;建设一支甘于奉献、主动服务、团结协作、行为规范的管理服务队伍;造就一批学科知识、研训工作、专业教育服务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专家团队。
(二)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和完善“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体制,进一步加强“研训一体”的研究和探索,促进“研训一体”由形式结合向内涵融合转化,重点提高研训教师实施“研训一体”的素质和能力。巩固和发展以教育学院为统领、进修学校为桥头堡、基层学校为前沿阵地的三级培训和管理体制,健全院校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统领,进一步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建立健全专业教育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搞好市场需求调查,科学确定服务项目,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三)实施科学管理
按照“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成果化”的要求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制度执行的行动对策,加大各部门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提高工作执行力;实施重点工作项目管理,完善院内项目申报、实施、考核程序;强化督导评估,实施重点工作督导评价,确保学院各项事业科学、规范、有序推进。
(四)增强办学实力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院的财力支持,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广开创收渠道,实现事业性收入年递增8%;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院发展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学院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学院党委领导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院、民主办院,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由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推进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民主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提高学院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大学文化,提高教职工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学院。
[责任编辑:阅力]
1008-388X(2010)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