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及其思考——以山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10-08-15○刘

当代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日照开发区

○刘 华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3)

日照临港靠海,具有发展水产品加工的资源优势,近年来,众多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陆续入驻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发展水产品精细加工,促进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据悉,开发区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招引水产品深冷精加工项目,使其尽快发展成为该区主导产业之一,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一流水产品加工基地。

占尽先机才能化危为机,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该区善于从经济发展中总结规律,依靠敏锐的先知先觉,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将危机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顺利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该区牢固树立招商是项目之源、项目是发展之基的理念,突出抓好项目招引、建设、服务三个关键环节,推动招商引资不断有新的突破。

一、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背景资料

日照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8月,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欧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在我国重点援助的四个环保试验区之一和山东省第一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省级开发区。建区以来,开发区不仅引进了大量的外资,而且建设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其中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216亿元。在开发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2个,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在开发区设厂,其中包括日本丸红、美国邦基、德国蒂森克鲁勃、比利时伊索、韩国现代等。目前,该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能源、浆纸、粮油加工、机械加工制造等几大临港支柱产业。

二、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思路

为促进开发区经济技术的发展,日照市政府跟据国家对开发区的发展政策指导结合本地的区域特色,制定了“一个目标、四个发展、五个重点、三个保障”总的发展思路。所谓“一个目标”,也就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创建国内一流开发区。这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指导路线,也是开发区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和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所谓“四个发展”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这是开发区在国家“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之下制定的发展战略。同时,要走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街道和村居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五个重点”之路。还要做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稳定建设“三个保障”,最终打造和谐健康极具发展潜力的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在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街道和村居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日照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创新、开放和服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韩国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汽车商贸城和粮油产业园发展势头明显。其中,食品加工园区实现占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水产品、果蔬加工、发酵制品和乳品加工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其产品大量出口日韩两国,有效拉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

2006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共有在建和新招引项目319个,实际到位资金79.6亿元,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00万美元,进出口总值7.9亿美元,同比增长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37%,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7%。开发区发展已经成为日照市工业强市的重要途径,全市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带头区,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贡献巨大。预计2010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5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力争跻身国内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列。

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区内大企业数量较少,难以成为规模经济发展的支撑

从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案例来看,只有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才能得到长足发展。日照经济技术虽然在招商引资总量(累计过百亿)上成就可喜,但区内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数目较少,据统计,目前区内年产值过十亿的企业仅占全体企业的6.72%,该状况严重制约了规模效用的形成,企业长期平均成本难以降低(亚当·斯密,《国富论》)。

2、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山东省政府和日照市政府以及日照市规划委员会对开发区的发展做出了总体思路方面的指示,但是没有针对开发区的园区特色和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开发区目前只能“跟风随大流”,无法领先于整个市内各区域的发展水平。由于区内包含多家跨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其发展备受当地法规限制,难以实现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3、加工企业多进行低技术附加值的生产,难以实现长足发展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多为加工制造型,尤其以粮油产业园、韩国工业园为主,该两园主要为外国公司加工和生产半成品。该类型的加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段部分、微笑曲线的低谷(施振荣,《微笑曲线理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因而附加价值很低。目前区内产值过分依赖于该种加工生产企业,没有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长此以往,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4、人员思想水平不高,缺乏长远战略和国际战略眼光

开发区建立之初,由于本地人才资源稀缺,区内工作人员多引自当地乡镇企业,该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国际化教育知识,难以摆脱只顾眼前利益和本企业利益的短浅目光,造成了开发区至今没有完成向国际化道路的转变和发展。再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目前,区内工作人员的冗余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五、对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日照经济开发区全区上下着眼于主动应对而不被动应付,积极作为而不消极无为,做到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问题研究得更深透一些,把举措谋划得更实在一些,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增强创造性、提高执行力、坚定发展信心,力求化“危”为“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夺取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的新胜利。

1、实施旅游开发战略

日照经济开发区位于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约为12.7度,堪称“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长期以来,日照一直以“碧海、蓝天、金沙滩”闻名于世,市内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泻湖和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被誉为“中国第一滩”、“东方夏威夷”。2004年日照入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40个魅力城市之一,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确定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29届奥运会帆船帆板赛前训练基地,并成功举办过多次国家级和世界级世界帆船赛。同时,作为“江北第一茶”——日照绿茶的产地,市内拥有多个景色秀丽、芳香怡人的大型茶园,可供休闲娱乐之用。

开发区可以依托母城日照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自身的旅游产业。同时整个山东地区可以为日照开发区提供重要的客源市场,同时可以受到青岛、烟台等旅游胜地的客源市场辐射,成为来这些城市的旅游者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开发区要做好旅游空间的布局设置,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着重发展地方特色,如茶文化,充分利用“茶旅游节”和“茶博览会”发展开发区旅游产业。

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对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法规和措施的研究,加强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建立和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开发区走上正规化、法制化发展的道路。着重监管区内重工业企业,严格做到好清洁生产、节约能耗和可持续发展。针对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做到监管有法必依、有法可依。

3、协调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发展

目前,开发区内各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帮助各企业和全区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做到三者的协调发展,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不能好高骛远。

4、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开发区要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技术改革和技术进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采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限制,努力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靠拢。同时,在继续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加工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工业,充分利用日照市矿产资源丰富和作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5、培育区域集群品牌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有极强的号召力,是企业的巨大无形资产。因此,开发区必须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首先要做好区域品牌的定位,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做好品牌的营销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做好品牌的传递工作,尤其要做好区域的形象设计,这对于招商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6、走土地集约节约发展型发展道路

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瓶颈和资金的约束,因此要做好区域土地开发规划,合理用地,坚决打击乱占耕地现象。政府要在这方面发挥控制力,严格监管开发区用地问题,做到土地规划合理、正规、科学。

[1]韦伯: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1909.

[2]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商务印书馆,2004.

[3]顾凤霞、刘文宝: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构想——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福建建筑,2009(4).

[4]包丹菲、施良展、宋美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的路经研究[J].福建论坛,2009(4).

[5]田贵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及其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9(3).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日照开发区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疫”起战斗——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战线同心抗疫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在日照(节选)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