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创新
2010-08-15孙本芝刘碧云张家峰
孙本芝 刘碧云 张家峰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经贸实务]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创新
孙本芝 刘碧云 张家峰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必须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但由于各种原因,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研究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和探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国际贸易流程;“订单式”培养;路径创新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资源匮乏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的对口单位主要是专业外贸公司、有外贸业务的生产企业以及一些外贸中介服务机构。经过国有改制后的外贸企业人员不断精简,不具备大量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且高校各专业近年来扩招增幅较快,安排多个班级学生的实习单位,难度较大。
(二)实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应深入到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但各外贸公司的客户资源、进出口货物单证、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不愿向外泄密。再者,国际贸易涉及时间较长,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目睹一项完整的交易。因此,实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师资欠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与教研能力迅速提升,但有些院校的师资队伍质量改善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丰富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贸工作的第一线,而具有良好学历背景的校内教师则缺乏从事外贸实际工作的丰富经验。
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创新的探索
(一)身临其境模拟国际贸易流程
1.组建模拟外贸公司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到大三时已经学习了国贸实务课程,并且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展了课程设计,基本掌握了外贸各环节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操作技能。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模拟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全部操作流程,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组建模拟的外贸公司,按照进出口业务部、单证部、报检报关部、运输部、结算部等业务部门,学生需要掌握每个部门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职能,在每个部门必需填制哪些单据,办理何种业务手续。在掌握基础技能和单项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训,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国贸实务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运用计算机软件网上模拟国际贸易流程
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运用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进行网上模拟实习,以实际贸易流程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虚拟国外交易对象、国际货运公司、海关、银行、商检机构、保险公司等国际商务环境,建立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外贸模拟联系系统以及外贸实习平台,在虚拟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让学生亲手参与操作,学生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处理进出口业务;教师通过系统教学软件,指导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分。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下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过程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填制单证、国际结算、报关等各项环节。通过软件网络模拟实习,让学生通过电脑进行角色扮演和流程模拟来进一步了解和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学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使理论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聘请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进课堂
聘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的业务及管理人员做教员或客座讲师、教授等,定期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1.聘请多年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公司资深业务专家,包括本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校友,结合自己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经验体会,给学生讲述国际贸易全流程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及风险规避。如:Offer-Contact:Commodity(Specification,Quality,Quantity,Packing);Price; Shipment;Arbitration;Forcemajeure;Claims;Government Law。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大量的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具体解析外贸实务各环节的要领,加深学生对国贸实务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针对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关键环节,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的资深专业人士,从专业实践的视角,讲述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银行业务的特点,通过案例讲解国际结算实务,并深入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
3.邀请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资深专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给学生讲述进出口检验检疫的业务范围:商品检验项目、动植物检验检疫、卫生检验检疫、食品检验检疫;进出口检验检疫的工作程序;当今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并给学生展示进出口检验检疫中鲜活案例及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进出口环节实际检疫工作的理解。
4.针对进出口业务的海关报关环节,聘请海关关税处资深专家,结合最新海关工作进展,给学生生动地讲述海关的主要职能:征税(归类、估价、原产地、减免税);监管职能、查私、海关统计。向学生讲解通关改革后的通关体系,H2000-精关工程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海关的先进报关系统及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操作过程。
(三)校企合作实行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常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困境,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南工大国贸专业在全校率先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南工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远东国际集团合作,成立了远东国际贸易班,旨在校企共育适应地方社会与经济需求,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远东国际贸易班的师资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和远东国际集团,教学地点分在两地,部分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国际贸易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均在远东集团进行。论文采取团队毕业论文的形式,论文题目均围绕远东国际集团产业多元化、跨国经营及国际贸易展开,对远东集团经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学生在远东国际集团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在实践中写作团队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远东国际集团工作。校企合作办学能优化教育资源,在远东国际贸易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远东国际集团企业要素资源的优势在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如建立校外导师制,远东国际集团相关职员与学生建立固定联系,重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深入工作单位毕业实习
制定详尽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实习指导书,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的前七周,学生从寒假开始就可以结合自己找的工作岗位,到实习单位深入实践,可进入外贸公司、企业的进出口部门、外资企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及专业实习基地单位,作为实习单位的准职员,尽可能地深入第一线实习,有些同学已与工作单位签约,很快进入外贸业务员的角色,在实践中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实习过程管理及加权考评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对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目标考核、量化管理。规范化管理需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制订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和便于监督管理的考评措施。制定了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动员,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指导思想、毕业实习任务、毕业实习具体安排(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组织安排)、毕业实习要求、成绩考核。注重过程管理,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每天记实习日记,记录实习所干的工作、收获得失及感悟,实习结束时写实习报告,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实习评价与鉴定。
改革实习考评体系,强调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与考核,特别注重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部分,采用多种考评方式结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实习单位鉴定、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绩效测评系统的评定分数、口试答辩等按权重进行综合评定,突出了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淡化了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以课程考核改革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充分改革创新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路径,能较有效地解决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如研究可持续性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发展等问题。
[1〛俞毅.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
[2〛赵振铎,郑明贵.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探讨[J〛.经济师,2009(10).
[3〛李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F740.4
B
1002-2880(2010)12-0077-02
孙本芝,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校企互动的“金贸类”三创型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基于民办学院培养化工与经济管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课题组合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