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宁夏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思考

2010-08-15欧国才贺兰县粮食局宁夏银川750200

当代经济 2010年24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市场化粮食

○欧国才 (贺兰县粮食局 宁夏 银川 750200)

关于推进宁夏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思考

○欧国才 (贺兰县粮食局 宁夏 银川 750200)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宁夏也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宁夏粮食购销要走向完全市场化,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两个置换”增强粮食企业发展动力,突出市场化;二是加快推进机制创新,提高粮食市场竞争能力,突出民营化;三是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公司,提高经营综合实力,突出产业化;四是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保证粮食市场适度供大于求;五是全区的粮食储备稳定在一定的规模上,使各级政府具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粮食 购销 市场化 进程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明确提出过“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其后,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粮食市场曾经“死一块活一块”,市场的作用趋于活跃。但是,粮食市场化,想说爱你不容易,随后粮食的市场作用又受到质疑。中国粮食改革进程曲折而艰难,实际上就是对市场作用的肯定与否定的反复,对市场机制多一些或是少一些的摇摆。一直到上世纪末,还有一种颇为流传的见解:“既然国家敞开收购,哪里还有什么市场和市场价格。”当时不少人主张国家是粮食唯一的收购者和出售者,国家即市场,市场即国家。这实际已经偏向“市场取消论”,在粮食改革政策设计中的“管住批发、放开零售”,“管住产区、放开销区”,“垄断收购、放开销售”都是对市场机制的干预,限制其“完整”地有效发挥作用,作为改革中一种过渡性措施,双轨运行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双轨制的最初设计是要限制传统的计划体制,对发展的增量部分实行市场化经营,而实际上双轨运行已经限制了市场化经营,所以有些人提出疑问,我们究竟是要扩大市场的作用,还是怀疑轻视市场。

我国粮食改革的经验教训是,一遇粮食供求形势紧张,有人就主张走回头路,拿市场开刀,而不是在完善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上下功夫,这种对市场的疑虑还表现为拒绝市场创新,满足于陈旧的交易方式。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开阔新思路,拓展新空间,实现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产区、放开销区、省长负责、宏观调控”的粮食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我区粮食生产稳步提高,为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十多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连续丰收,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农业工作,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特别是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6个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22条政策措施,为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来抓,落实政策,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产销平衡、从调入省到调出省的历史性变化。

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根据自治区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1984年我区首次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十一五”期间,我区粮食生产保持了连年增产的势头。2006年,我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达到310.9万吨,实现“十一五”粮食生产的良好开局。2007年、2008年、2009年,又连续三年实现了稳定增产,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10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266.1万亩,总产达到350万吨,连续七年实现增产,人均占有量为560公斤,位居全国前列”,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比“十五”末增加50.2万吨,增长了16.7%。我区人均占有粮食预计达到550公斤,位居全国第五,西北之首。按照人均占有粮食350—400公斤基本满足需求的标准,我区粮食供给能力充足。近几年,我区每年都有10万吨稻谷、40多万吨玉米销往外省区。

2、粮食消费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近几年我区粮食消费量一直保持在22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115万吨,种子用粮19.2万吨,工业用粮34万吨,饲料用粮51.8万吨。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步伐的加快,粮食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2003年度兑现退耕补助粮26.6万吨,2004年将达到50万吨左右。工业和饲料用粮需求量逐年增加,仅永宁县的4家制药企业每年就需要玉米145万吨,全区一年的玉米总产量都不够用。粮食供给呈现出口粮不缺,工业和饲料用粮偏紧的趋势。

3、健全和完善对粮食产业的支持保护

我区要建立一个粮食安全生产线,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依法全面落实耕地占用的数量和质量,有计划地开发备耕地资源,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大体稳定在275万吨以上。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放,改善农业资源环境,实行科技兴农。要把在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改为按实际计税田亩直接补贴给予农民,确保农民生产粮食能够得到实惠,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我区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措施

1、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

(1)要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储备粮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做到储得进,调得动,用的上,规模适当。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储备规模为2.85亿公斤。一是按全区570万人口,每人50公斤储备的;二是全区非农业人口168万,按人均月口粮15公斤,以6个月时间来计算,需储备粮约1.5亿公斤,全区农村缺粮人口50万人,按人均月口粮15公斤,以6个月时间来计算,需储备粮约0.5亿公斤,山区靠天吃饭的农业人口141万,按人均每月15公斤,以3个月时间来计算,需储备粮约0.7亿公斤,这样规模的储备体系使我区能够应付各种复杂形势,有利于自治区人民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

(2)要继续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在执行保护价政策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区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在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增加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粮食购销市场化后,为了防止各种因素引起的粮食严重短缺,应当继续保持现有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不断增加规模,来增强各级政府的粮食调控能力。

(3)要建立精干高效,政令畅通的粮食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在粮食购销市场化后,保留省(区)、市、县三级粮食局,负责全社会的粮食市场平衡和管理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作出反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供应。例如,2003年4月份,因非典型肺炎引发的抢购粮食风潮,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迅速作出反映,并采取得力措施,在短短几天内就平息了抢购风潮,稳定了粮食市场。

2、突出市场化,推进“两个置换”增强粮食企业发展动力

(1)实行政企分开,促使粮食企业尽快走上市场。县粮食局从对企业人、财、物的全面管理和承担盈亏中解脱出来,专司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和资产受益及行政管理等职责,不再负责企业盈亏,让新组建的股份制粮食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2)因企制宜推进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企业的大型仓库、场地、专用线原则上可全部出售转让,中、小库、站(所)可整体或切块出售转让,对未出售的国有资产实行租赁经营。企业股权和产权整体由经营者或经营管理层买断。凡出售资产,均采取竞价转让或公开拍卖,出售资产收入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或一次性预缴养老保险金。国有资产出售后,及时办理产权变更和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3)依照政策规定,调整职工劳动关系。通过变更、解除、终止、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办法,依法调整职工的劳动关系,多形式、多渠道做好企业的减员分流工作。在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

3、突出民营化,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机制。不论粮食工业企业和粮食商业企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和兼并,都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规范运作,依照《公司法》注册登记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金由法定代表人募集,职工参股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建立董事会为决策机关,经理层为执行机关,监事会为监督机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理顺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并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约束机制,按照民营化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四自”企业。

(2)建立优胜劣汰,效益分配的竞争机制。在劳动用工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竞争上岗,人员能进能出;在干部人事管理上,实行公开选聘,能上能下;在机构人员设置上,根据生产经营业务量,按照人人尽全力,工作满负荷的要求,实行定员定岗。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工资收入能增能减,真正实现按效分配。强化竞争风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企业法人责任机制,加强企业自我积累,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3)建立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除对粮油购销公司骨干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采取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租赁、民营、股份制经营等,逐步退出国有资本,改变粮食企业的产权结构。吸引更多的个人资本、法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参与企业改造,鼓励个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全资收购粮食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型粮食企业。

(4)建立严格管理的监督机制。确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先进管理理念,无论是科学决策还是生产经营,无论是财产资金还是成本费用,无论是劳动用工还是收入分配,都应建立起与粮食市场化和机制民营化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粮食企业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的投入,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于粮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培养和造就粮食部门的企业家队伍,建立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改变人才的选用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马选才”,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考核,全面推进企业经营者的聘用制、任期制、考核制和奖惩制,不断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4、突出产业化,组成粮食产业集团公司,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1)以组成粮食产业集团公司,形成大粮食,大流通的新格局。采取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和提升,尽快发展成为较强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大粮食企业集团,适应流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2)以名优名牌产品为延伸点,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建立科研、开发、生产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机制和投入机制,改造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挖掘现有生产要素潜力。通过精加工、深加工和延伸开发,提高粮油资源利用率。粮油购销企业向生产和消费延伸,米面加工向食品工业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延伸。油脂加工向植物蛋白开发和油脂化工延伸。从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到广告宣传,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

(3)以县城为辐射点,培养和发展统一开放的粮食市场。以铁路中转站、国道为枢纽,以县城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以乡镇粮食集贸市场为基础,建立起集贸批发销售、营运一体化网络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油市场体系。鼓励、吸纳多种经济主体投资参与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实行股权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加速形成与周边乃至全国大型粮食批发市场联网,一头连着农户,一头伸向国内外市场。

(4)以招商引资为主攻点,加速经济联合。跳出购、销、调、存、加和人为分割及行政区划的界限,以经济为纽带,粮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及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开展联合。主动出击,与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协作配套,实行跨区域联合。盘活有效资产,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变“小帆船”为“大帆船”形成开拓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新格局。重振宁夏粮食雄风,为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而奋斗。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市场化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我的粮食梦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 确保乐山粮食市场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