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2010-08-15柯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政治思想

柯伟

(孝感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柯伟

(孝感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批判性思维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全球化与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善与创新.批判性思维强调独立思维与判断能力的理念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完善、方法创新等各方面.

批判性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

批判性思维是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在英语中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作为现代教育目标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观点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判断的思考.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发展、能够自主地批判并处理信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服务素质教育,引入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是发展趋势.

1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思维技能的概念渊源于杜威的“反省性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志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1962年将批判性思维概念表述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纷繁多歧义,有基于充分的理性和事实、而非感性和传闻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说;有作为一个技能表现为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的“反省性思维”说;有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从支配自己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的“解放性学习”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思维技能的智商侧面;另一种是性格、情感、信念等情商侧面.

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主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探究工具.

对批判性思维存在的主要误解:(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上是发现缺陷.实质上批判性思维是建设性的.一个批判性思维者的质疑、批判是为了寻求理由或确保正当性,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进行理性奠基.批判性思维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价值、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2)认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消极的.其实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主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自治的人是较少依赖、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等影响的.(3)认为批判性思维不包括创造性.其实创造性本质上是打破规则,但也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循.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应对教育领域以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大学生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性的建构与能力发展.新时代适应学校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自律能力等.

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有全面的、客观的自我认识,不歪曲自己的特性,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2)有客观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的能力.能根据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测去准确地了解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3)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表现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2)学生能理解和控制生活情景,应对情景压力,调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与生活情景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的过程.

3 两者的契合分析

批判性思维的理念、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运行规律、方法选择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是高度契合的.这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3.1 批判性思维对于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作用

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格模式、社会适应力、道德素质等智力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人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水平会渗透到上述各个方面.批判性思维理念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的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思维能力越强.人的思维能力在于不仅能用大脑运作的一般知识,还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的素质差异,本质地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逻辑能力,拥有许多其他的能力与性格倾向也很重要.

从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角度看,人的知识是在对话和交往中相互促成的,即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各自经验和观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而建构起来的.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对话思考和建构知识的一种理想模式.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或者它的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信念的总和,它意味着陈述这一系列信念的一组命题被人们认为是真实的.提出恰当的问题和进行好的推理或者论证既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也是世界观形成、发展与应用的关键.

3.2 批判性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方向引领

由批判性思维理念引申出一系列新型教育理论、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提供的方向与思路.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93年在他的《心智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的智力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家智能、存在智能、道德智能等,智能通常以复杂的方式综合运作,每一项智能都有多种表现的方法.这个新智力的定义是一种基本能适应生命中新问题和新情境的能力,强调智力的人文性和训练性特征,认为处理问题的理智能力是通过训练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训练有一定的规范,而且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来进行.

在组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遵循“探究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等理论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提倡好的教学从充分理解学生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复杂思维的形成构造特点、学习动机的关联因素、学生个体差异等都应当成为教学方法创新的切入点,影响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发展因素、个体与社会因素都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应当关注的.“探究学习”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有效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术语,相当于“发现学习”的含义.区别于教师向学生提示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接受学习教学方法,发现学习则是教师不提示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局部知识的教学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找到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规律需要引入批判性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等使学生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复杂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让大学生实现知识的获取,同时教会大学生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还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能够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提供情感前提、心理动机、兴趣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实现的,这种自我教育就是个体在外界的影响下,对自己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自我指导和培养,是人们从自我理想信念出发,进行自我规范设计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大学生不是教师能够随心调教的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发展了基于自身基因条件、家庭、学校、社会成才环境等综合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智商与情商特质.他们习惯接纳与个人信念系统一致的观点、理论,拒绝与之相悖的.他们具有尊重与肯定自我的心理倾向,爱好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而拒绝老师强制灌输.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要求探求个人及社会生活中矛盾与分歧,循着真理愈辨愈明的思路,使学生认识偏见与不合理的问题,讨论与分析自己同意的观点与不同意的观点之间的差异,考察特定观念形成的背景、历史条件、成立的前提基础等,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

总之,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等是相互融合与渗透的,都体现了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陆.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1997(3).

〔4〕杨金武.逻辑和批判性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美)布朗,(美)基利,赵玉芳等译.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6〕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G641

A

1673-260X(2010)04-0182-0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