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宣翻译中“译前处理”的运用

2010-08-15范锋

关键词:译文原文汉语

范锋

浅谈外宣翻译中“译前处理”的运用

范锋

从“译前处理”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出发,阐述译前处理的技巧即根据海外受众的文化传统习惯,通过改写、删减、增添或重组对原文进行能动性的加工,可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

外宣翻译;译前处理;能动性加工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广泛和深入,对外宣传报道也日益重要。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1]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2]

然而外宣翻译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翻译,面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为了实现预期的、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外宣译者往往不能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而必须对文本进行“译前处理”。“译前处理”就是译者在抓住原文主旨与精神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能动性的“加工”;对原稿存在的行文逻辑等问题进行纠正;对原稿内容根据海外受众的文化传统习惯进行必要的转换等等。由此可见,译前处理实际上是按照对外宣传的特殊目标,对原文进行综合处理的“二度写作”。因此,如何针对原文问题选择有效的译前处理技巧,是整个外宣翻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译前处理”的理论基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埃文-左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图里(Gideon Toury)的描述翻译学理论以及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3]、苏姗·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4]、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为代表的 “操纵学派”(manipulation school)理论[5]。多元系统理论为面向译入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操纵学派的 “翻译就是文化改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翻译的全新视角。翻译研究的译入语文化取向,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翻译应符合译入语文化,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思维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严复的翻译是一种“对内宣传”,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对外宣传”道理是一样的。“赫胥黎书的原题是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严译为《天演论》,字面有减;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严译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字面有增。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为如此),严译才能为当时的知识界所喜闻乐见,迅速传播。”[6]显然,严复的“信”绝非一味“忠实”译出语的字面,他时刻牢记了翻译的目的和译文可能引起的读者反应。严氏的这番苦心对我们今天做好外宣翻译不无启迪。

王佐良在《新时期的翻译观》里曾指出,翻译要“为读者着想”,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注重译文的效果[7]。黄友义在谈“外宣三贴近”原则时就强调,“最好的外宣翻译不是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时要删减,有时要增加背景内容,有时要将原话直译,有时必须使用间接引语。”[2]因此,进行适当的“译前处理”是完全有理论依据的,而且是必需的。

三、“译前处理”原则

外宣翻译(主要是汉译英)的目的是让译文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外宣翻译要以目的语为归宿,使其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在现代传播学中,无论是信息内容的选择,还是信息产品的制作,都是以受众的根本需要作为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黄友义的“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中,其中两个原则都是以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思维习惯为出发点的[2]。因此,国外受众的各种特殊性和差异性为我们提出了 “译前处理”要遵循的原则:一是充分考虑与理解海外受众的社会经济背景,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自然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这应该是首要原则;二是真诚理解与尊重海外受众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三是熟练掌握与运用好海外受众特定的语言风格与思维范式。如果我们的对外宣传适应对方的语言风格、思维范式,则会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

四、“译前处理”技巧

“译前处理”的技巧包括改写、删减、增添和重组,以对原文进行能动性加工,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

(一)改写

许多汉语外宣稿件从语言角度讲并不“规范”,有时套话连篇,出现大量的“高调词”。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修辞语在程度上往往强于英语,如“圆满结束”中的“圆满”,“不幸遇难”中的“不幸”等等,主要是起强调作用,没有实际的语意,直接译成英文会显得多余累赘,不符合英语的表达逻辑;有时词不达意,模糊拖沓,逻辑混乱;有时即使原文的语言很“规范”,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是原文撰稿人往往不熟悉中英文化差异,不甚了解对外宣传规律,对英语受众心理、习惯知之不多。

例1:原文: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xx精神的鼓舞下,在XX会议的推动下,在XX方针的指导下,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具体的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这个讲习班开学了!

这样的汉语原文是按 “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看”的套路来行文的。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如按照汉语原文直译下去,势必使译文语言拖沓、累赘重复,很难达到宣传的效果。译者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文进行大胆的压缩整合,翻译如下:

Respect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have the honor to declare the seminar open.I’d like,if I may,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vey our gratitude to those whos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have made the seminar possible.Our particular thanks should go to all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 concerned.

以上译文虽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大相径庭,但在基本意义功能上却是一致的,符合英美受众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能起到宣传的目的。

(二)删减

同义反复也是汉语外宣稿件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同义反复是汉语中习以为常的一种修辞手法,但是在英文中,除非必要,被视为是英文表达的大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根源在于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的差异。英文是一种讲究客观理性的语言,以平实为好。而汉语则相反,追求表达高雅,喜欢借助于同义反复来实现这种高雅的韵味。这种表达如果照直翻译成英语,不但显得多余别扭,还会削弱甚至破坏原意表达,一般宜做删减处理。

例2:原文:

在中国一提到孔子,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的顽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许多地方都建有祭祀他的寺庙,海南也不例外。

“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的顽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是一句典型的汉语表达,反复运用,词藻优美。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孔子在中国家喻户晓”,如这样删改就很简洁地道了。翻译如下:

Temples in memory of Confucius(551B.C.—479B.C.),a household name (among old and young)in China,could be found in many places across the country.Hainan,China’s second largest island next to Taiwan,is no exception.

许多地方政府在总结报告中,为扩大影响,把多年获得的荣誉悉数托出,几乎无一遗漏。这就是典型的“内稿外用”。国外读者哪里知道那些具有中国国情的荣誉?如勉强译出,又有多大意义?对这类稿件中的荣誉部分应统统删节,宜提取其中最具信息价值的成分,改成一篇短小平实的稿件。

(三)增添

例2的英译和汉语原文相比,除删除的部分外,有两处是增添的内容:一是孔夫子的生辰年代,二是对“海南”加以了注释说明,添加了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是因为中英两种语言所承载、依附的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般英语受众对中国及其文化的了解相当有限,甚至一无所知。美籍华人赵浩生教授指出,美国一般的人民,包括大多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对中国所知有限[8]。而著名对外传播专家段连城先生也曾指出:“我们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能力,但也切勿高估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了解水平。”[9]因此,对于汉语外宣稿件中的历史事件、地理名称、专门机构、政治术语和口号、行话和俚语、传统节日、特有的饮食文化等等,必须加予注释说明,这样外国受众看了才不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才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例4:原文:“天府之国”的旅游业今年实现开门红,1月份游客人数达到88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8%。

这里,“天府之国”指四川,必须加予说明。同时,外国受众没有中国方位上的认知,因此必须指明四川在中国的哪个位置。

译 为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also known as the Land of Abundance,got off to a good start this year,with 880,000arrivals in January,an 18percent increase over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

典型的中国政治行话、具有中国国情的特有词汇如“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锅饭”、“铁饭碗”等等,如不加说明,国外受众根本就不知为何物,这就会失去对外宣传的目的,因此必须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使外国受众取得和中文受者对原文相同或相似的宣传效果。

(四)重组

翻译中的重组就是译者对原文信息进行能动的鉴别、筛选和分类,在译文中进行重新编码和解码,改变其原来的行文格式,以突出有效信息。重组在外宣翻译实践中被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对外宣传报道的消息类新闻中,大量的信息在跨文化传播中被重组。

例6原文:非法闯入我军事演习区域采访 三名香港记者被遣送出境

新华社福州3月10日电,三名香港记者擅自闯入我军事演习区域进行非法采访活动,在福建省平潭县东澳码头被当地公安机关扣留。经审查,香港女记者孙蕴、邓德慧、刘玉梅三人受香港东方报业集团周刊部主管指派,于3月6日晚上飞抵福州,在3月8日凌晨潜入我军事演习区域窃取我军事演习情况。她们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的有关规定。福建省公安机关已在责令其书面承认错误并没收其非法获得的有关资料后,于今日下午将她们遣送出境。

原文仅一段文字,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是一则短小精炼的新闻报道。从信息功能来看,原文向读者表达了四层信息,但从标题上看,以第一、四句为主。翻译时应增加译文的逻辑性,突出有效信息。我们按事实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将原文信息进行重组,把最重要的信息即三名香港记者被遣送出境的事实及原因作为导语置于全文的第一段,尔后分两段陈述了原文信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将原文背景材料中有关的次要信息在译文中略去。翻译如下:

Mainland expels HK journalists

FUZHOU (Xinhua)-Three journalists from Hong Kong were expelled from the mainland on Sunday afternoon by public security officers of South China’s Fujian Province,for violating the State Security Law. The journalists were detained after they were found to be conducting illegal interviews inside an area where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as holding exercises on March 8.

They admitted that they had flown to Fuzhou,the provincial capital,on March 66,and got into the exercises area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March 8,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ercise.

通过重组,译文虽改变了原来的行文格式,但保持了原文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取得了与原文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效果;同时突出了有效信息,增加了译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五、结论

外宣翻译的特殊性,要求译者应具备“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注意内外有别,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根据英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汉语原文信息进行译前处理,即通过改写、删减、增添或重组,增强译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当然,译者的“译前处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的,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严肃的政治文献的翻译,译者必须坚持高度的“信”与“忠实”的标准,对原文不能任意删减或增添,更不能任意改写或离开原文自由发挥。

[1]沈苏儒.关于中译英对外译品的质量问题[M]//《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3]Lefevere,Andre.Introduction: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J].Comparative Literature,1995.

[4]Bassnett,Susan&Andre Lefevere.General Editor’s Preface [A].Translation,Rewriting&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2.

[5]Hermans,Theo.Introduction:Translation Studies and a New Paradigm[A].Hermans,Theo.Ed.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C].London&Sydney:Croom Helm,1985.

[6]段连城.对外传播初探[M].北京: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7]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8]赵浩生.政治游说、国际公关与中国形象[J].国际新闻界,2001(4).

[9]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M]//《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123.

H315.9

A

1673-1999(2010)06-0125-03

范锋(1975-),江苏启东人,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9-10-17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D/2008/01/035)。

猜你喜欢

译文原文汉语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译文摘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