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0-08-15贾丽美王云
贾丽美,王云
(1.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2.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浅析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贾丽美1,王云2
(1.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2.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对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人才为基础的竞争,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才素质,其中人才的信息素养也成为竞争中一个很大的潜在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1.1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1].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在1998年的研究报告《新教师为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准备好了吗?》中,对信息技术的定义为:“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网络,以及把信息(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转换成普通数字格式的诸多设备.但信息技术绝不仅仅是硬件、通讯线路和二进制代码,而且包括有效使用数字信息扩展人的能力.”[2]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要从事教育事业,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骨干力量.针对这种高等师范院校特有的情况,师范学生信息技术所要学习的内容,应有自己的特色,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师范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即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等,还要学习如何把这些技术应用于教学,尤其是应用于各个不同学科的教学.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学习还要包括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展人的能力,更好地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服务.
1.2 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的最优化.[3]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不同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和地区差异,制定了适合自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标准,选择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上,同一地区的不同水平的院校之间的差异上.通过制定适合各个院校不同情况的信息技术标准和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以求促进教育的最优化.
1.3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也称信息素质.我国学者彭绍东提出,学习者的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下述八种信息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搜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3)处理信息的能力.(4)创造信息的能力.(5)表达信息的能力.(6)利用信息的能力.(7)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如,能开展网上的自然科学实验协作,能进行网上交互写作、网上交谈讨论与网上协作性科学研究.(8)信息免疫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4]
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让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将来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服务.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到中小学任教,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信息素养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地、顺利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做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将来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解决一部分问题.
2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0年以来,部分普通高校制订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③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5]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大部分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不同的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所差别.有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对学生讲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等.这部分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为主,如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有的高等师范院校则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在这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等,如山西师范大学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从上述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上分析,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计算机教育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一类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更适合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如何把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3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反馈和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效果.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探讨.
3.1 课程内容的重复
随着近年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的层面上,学生在中学就已经进行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而进入高校后,学习的基本内容有很多都是和中学学习的内容重复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高等师范院校在编制信息技术教学使用的教材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的内容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习.
3.2 课程内容陈旧
高等师范院校目前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教材,大部分的内容都比较陈旧.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Word内容学习的时候,大部分教材都是以Word 2003为基础进行讲解的,有的教材甚至仍然在学习Word 2000的使用.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Word 2007已经投放市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如果还停留在很陈旧的教学内容上,这就不能不让人对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产生怀疑.这样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更应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新知识,不让学生在已经过时的知识上浪费学习时间.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信息技术本身的优越性.
另外,根据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育中,还更应该考虑师范生的特点,加入更多的有助于教学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学习.如山西师范大学目前所使用的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王云李志河主编),其中就充分考虑到了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内容上,不仅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向学生介绍了投影教学软件的制作与应用、数字教育电视教材的制作与应用等知识,这些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都会对学生将来步入教师工作岗位后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手段.
3.3 只注重知识传授,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很注重实践操作.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校很重视计算机技能方面的训练,例如,在进行Power point软件学习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该软件,并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该软件.诚然,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师范院校的学生.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特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如何使用软件.但是,针对学生的本专业学科,并没有掌握如何利用软件来制作出适合本专业教学使用的软件.如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Power point幻灯片的设计,就和中文专业学生的关于小学语文Power point幻灯片的教学设计是不同的,制作的幻灯片也应该具有各专业的特点.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一样的,没有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学生只是学习到在技术上如何操作,对于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该如何制作出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幻灯片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和具体的实践训练.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加入不同的教学内容,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论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该专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把本专业的教学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能把信息技术知识内化成能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知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进入中小学后,在教学中他们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在高校中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这样做的另一好处是,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中,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内容的学习,减轻培训者的负担,把更多的再教育时间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
3.4 学习效果评价的形式化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效果的检验,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形式上.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很好的方式,是督促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考试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就显得大打折扣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内化成了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不是可以通过传统的考试就能做出合理评价的,它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上.
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效果检验,更多的应该考查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通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与本专业教学结合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必拘泥于考试这种传统形式来检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效果,适当减小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只作为最终成绩的部分参考.
4 结束语
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因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存在差异,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在此仅提出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为探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将不断提高.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沿,更需要探索有特色的改革之路,通过不断地探索,更好地为信息技术教育服务.
〔1〕〔3〕〔4〕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2〕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政策分析之视角.首都师范大学,2002.
〔5〕张淑君.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2).
〔6〕朱广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7〕喻丽,赵波.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J].情报杂志,2007(5).
〔8〕葛祥国,鲍明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培养[J].高校讲坛,2008(4).
G642
A
1673-260X(2010)11-0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