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情绪障碍的成因及其干预

2010-08-15李志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障碍情绪

李志专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浅谈儿童情绪障碍的成因及其干预

李志专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在明确儿童情绪障碍概念的基础上,从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儿童自身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儿童情绪障碍的成因,介绍了对儿童情绪障碍行之有效的三种干预途径,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环境与教育干预.

儿童;情绪障碍;成因;干预

情绪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中占第2位,仅次于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梅竹,等,2002).近年来,伴随着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增多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情绪障碍对儿童的品德、认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及时加以干预和矫正.

1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万国斌,2003).狭义的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只发生于儿童少年期的情绪障碍,如DSM-Ⅳ中列出的离别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ICD-10中列出的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恐惧性障碍、儿童社交焦虑性障碍、同胞竞争性障碍等;广义的儿童情绪障碍则既包括特发于儿童期的情绪障碍,也包括在儿童期出现的各种类型成年期的神经症,如恐惧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癔症等.本文要讨论的是广义儿童情绪障碍.

2 儿童情绪障碍的成因

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儿童自身因素是其主要方面.

2.1 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

儿童情绪障碍往往伴随有相应的生物学症状,过去称其为儿童神经症,这提示情绪障碍的发生是有其生物遗传基础的.相关研究显示(陈修哲,等,2006),早产可能影响脑功能发育,进一步影响儿童情绪发展;同时,儿童期疾病史、父亲不良嗜好可以作为有害因素导致患儿脑功能损害,影响患儿的情绪活动,引发情绪障碍.也有研究发现(Brenman,Hammen,Katza.eta1.,2002),抑郁症患者的子女患重性抑郁的风险较正常对照组高3倍,患恐惧症的风险要高3倍,患惊恐障碍的风险要高5倍,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而父母为恐怖症、抑郁症者的子女患焦虑症是正常成人子女的7倍(Kendall,Brady,Verduin,2001).Silberg等也发现抑郁与遗传有关(Silberg,2001).

2.2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功能模式理论和系统模式理论认为,家庭是儿童心理发展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发展理论也认为当家庭环境系统失衡或功能失调,控制能力减弱,就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胡赤怡,等,2005).因此,家庭环境因素可能是情绪障碍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Cuffe,Mckeown,Addyc,et a1.,2005).处于结构不完整家庭或重组家庭中的儿童,要么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接纳与情感支持,要么极易陷于强烈的情感冲突中,很容易形成各种情绪障碍.此外,家庭暴力、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尤其是父母)、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支持和鼓励,相互的猜疑和排斥甚至斗争也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引发因素.戴文献等人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情绪障碍患儿父母双方都存在管教过严,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和保护过多而关心理解和支持不够等消极的养育方式(戴文献,等, 2003).家庭成员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如异常的个性、情绪和行为方式等)则不仅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危险性,而且容易被儿童模仿,使儿童表现出不良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张勇,等,2006).

2.3 儿童自身因素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31-2007)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引起.儿童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还很片面和肤浅,甚至很偏激,极容易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产生消极的评价,进而表现出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体验.因此,消极的认知倾向可能是导致儿童情绪障碍的原因之一.

此外,人格与个性特征也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有研究证实,完美主义人格倾向的人易患抑郁症和强迫症(张亚林,等,2001);性格内向、无爱好与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有一定联系(陈修哲,等,2006).

3 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

目前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环境与教育干预等三个途径为主.

3.1 药物治疗干预

如前所述,儿童情绪障碍有其生物遗传方面的基础,药物治疗是儿童情绪障碍干预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药物干预的用药方面,传统情绪调节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杂蕈类等副作用大,用药次数多,剂量不易掌握;近年来,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用药简便、剂量容易掌握的SSRI类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大量应用于临床,虽然价格较贵,但仍能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梅竹,等,2002).目前,药物治疗多采用新型的抗抑郁症和抗焦虑剂.由于药物对处于儿童发育中的大脑是否安全还缺乏充分的研究,国际上对12岁以下的儿童用药都强调慎重.

3.2 心理治疗干预

实践证明,心理治疗是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使用较多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游戏治疗、家庭干预疗法、元认知疗法等.

认知疗法认为,正是由于激活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消极信念,情绪障碍个体才产生了消极想法,因此,治疗师应该通过有意识的言语操作和行为操作,改变个体的认知系统,从而实现情绪调整(关曦,等,2007).行为治疗也是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如冲击疗法对恐怖症的治疗、脱敏疗法治疗对焦虑症和恐惧症的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当因儿童语言表达不完善,思维水平较低,领悟能力有限而影响疗效时,游戏疗法(如沙盘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用游戏的方法,治疗者也能了解儿童的想法,与儿童进行沟通,让儿童自然的表露与疏泻情绪,使情绪得到平息.家庭干预疗法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用行为改变的方式去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仅可以训练儿童使用正确的认知和行为策略,而且可以提高父母教养技能、融洽亲子关系,有利于增强家庭的功能(齐晓栋,等,2006),从而为儿童情绪障碍的消除提供有力支持.元认知疗法主要侧重于训练个体的元认知对情绪加工的执行控制,通过各种元认知治疗技术分析和改变适应不良的元认知信念,这给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提供了新启发(关曦,等,2007).

此外,生物反馈和松弛训练、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积极心理治疗、意象对话技术、精神分析法在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3.3 环境与教育干预

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也会增加儿童罹患情绪障碍的可能性.进行环境和教育干预既是避免儿童情绪障碍复发的有力保证,也是防患于未然的需要.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避免因教师的偏差行为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惑;家长除了要科学地养育孩子外,还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竭力营造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家庭环境;同时,联合各界力量,努力净化周边的社会环境,尽量减少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儿童情绪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共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为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应该以环境与教育干预为主,以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开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小剂量的药物治疗.只有这三者紧密配合,才有可能使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获得最好的效果.

〔1〕梅竹,等.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260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5.

〔2〕万国斌.儿童情绪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l8(1):51—53.

〔3〕陈修哲,等.儿童情绪障碍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8):505.

〔4〕Brenman P A,Hammen C,Katza.et a1.Maternal depression:parental psychopathology and adolescent diagnostic outcome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70:1075-1085.

〔5〕Kendall P C,Brady E U,Verduin T L.Comorbidity in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s and treatment outcome.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1,40(7):787-794.

〔6〕Silberg J L.Butter M.Eaves L.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the temporal association between earlier anxietyandlaterdepressioningirls.BiolPsychiatry,2001,49(12):1040-1049.

〔7〕胡赤怡,等.试论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J].医学与哲学,2005,26(8):63-65.

〔8〕Cuffe S P,Mckeown R E,Addyc L,et a1.Family and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in a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dolescents[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5,44(2):121-129.

〔9〕戴文献,等.情绪障碍患儿家庭环境父母心理状况及养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32-33.

〔10〕张勇,张亚林.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2-74.

〔11〕张亚林,杨德森.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及其可塑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0 (5):414-415.

〔12〕关曦,刘海燕.治疗情绪障碍的元认知疗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l(5):356-358.

〔13〕齐晓栋,等.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的家庭干预效果回顾[J].中国特殊教育,2006(9):64-67.

R473.6

A

1673-260X(2010)11-0181-02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障碍情绪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