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造教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0-08-15周东滨刘桂春
周东滨,刘桂春
(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试论创造教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周东滨,刘桂春
(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创造的时代必然离不开创造的理论、理念及教育,必然需要多样化、整体性的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创造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一模式改变了当今学校教育的导向,它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现在,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理念.本文就创造和创造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创造;创造性思维;创造教育
1 创造的概念
创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最高级过程,是包括像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意识等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的反映.从本质上说,创造是“从无到有”的活动,是打破旧框框,建立新路子,灵活多变地解决问题.广义的创造是指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前人是否提出过这个问题,是否用这种方法解决过,并不对该个体的首创性产生影响.不少国外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见性,不在于这一解决曾是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因此,可以把创造定义为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都能创造性地解决不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它们不一定都有社会学意义,但对个体而言这种行为仍然能体现出创造性.狭义的创造是相对于社会或人类来说的,即对全人类来说前所未有的首创性.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它们的新颖性是具有全人类历史上首创特点的,它们的价值性也是极具有社会学意义的.
创造活动具有如下基本形式:发现.发现是指本来就存在的规律或事物,经过人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才得以知晓,也就是说,经过研究探索等活动,找到已经存在的前人都没有知晓的规律或事物,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等等。发明.发明是指首创新颖独特的制作方法,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瓦特发明蒸汽机等等.任何发明都离不开发现,发明是在发现的基础上制作出的实际东西.创见.创见是指提出独到的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新理论等.如地理学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创作.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以及著作的智力活动.如高尔基创作《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可以说是创作.
对于青少年而言,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是要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和新方法,都可以叫做创造.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泛一些而不应搞得太神秘.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总之,创造与创造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创造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提供创造性产物,这种产物具有两个根本特征,即首创性和社会意义.所有创造及创造活动,都应同时具有这些特征.
2 创造与创造个性
科学与艺术的创造,都离不开科学家和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个性心理应该是创造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在阶段社会里,人的个性无不具有阶级的色彩.因而个性具有思想性,这是个性的主要特征,即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观.此外,个性还具有如创造的个性等心理特点.依靠这些个性特点,人就可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创造出绚丽多姿的事物来.创造性活动所应具有的个性特点,在具体人身上,是一种有机的融合体,表现为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创造性活动的个性应具有如下特点.
2.1 富于幽默感.幽默感是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它同联想的灵活和思想的大胆,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玻恩夫人曾指出,爱因斯坦宽厚而幽默、有一次她请爱因斯坦给找点好书在旅途中看,结果爱因斯坦给她送来了一本《最佳犹太笑话一百个》.
2.2 勇敢.这也是创造个性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有勇敢的人才能不断攀登上科学的最高峰.之所以这种特点最为重要,是因为创造性的工作会遇到困难、挫折、冲突、压力……
这时候,勇敢精神会帮你渡过难关.富于勇敢精神的人,不但有勇有谋,而且具有献身精神,他们用献身社会的赤诚情怀来实现通达创造彼岸的理想目标.
2.3 独立性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默顿认为,科学探索与发现创造,应该具有普遍性、团体性、无私性和质疑性.独立性在牛顿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他特别善于独立思考,正是由于他反思“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飞上天空”这一现象并由深刻分析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4 冒险.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敢于大胆猜测,敢于冒巨大的风险,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常规的风格和局限中.因而,这种特点与勇敢很相似.创造性的活动,既需要勇敢精神,也需要一定的冒险意识与行为.
2.5 恒心.居里夫人说,我们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完成任何艰巨的工作.人没有恒心就一事无成,毅力将会使人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这是任何创造性活动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科学家黄伯云院士为了研究航天制动材料,在实验室中奋斗了整整15年,如今具有我国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制动材料已在我国航天工业中广泛应用.巴甫洛夫指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思考是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2.6 严肃认真.严肃认真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最基本的创造理念,具有创造性人,在工作中都会以严肃认真的目光注视一切.他们不满足现状,他们遇到问题会一追到底,决不妥协和牵强附会.
3 创造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的、首创性的具有社会价值产物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一般特点之外,又有别于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活动,从其新颖性和独创性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别的.在一种情况下,人们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程序或方案直接地解决了问题.如学生利用已掌握了解某种几何题的公式又用它解决了同一类型的其他问题.解决这种问题,对旧知识没有什么突破,也不需要思维改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材料重新组合,对旧方案或程序既有效仿,又有革新.在科学研究中,对已有方案略加修改进行重复实验,并取得新成果,这是较高水平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文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经过长期的反复探讨,潜心钻研,制定出新方案或程序,并通过实际操作,创造了新产品的思维活动.科学的发明发现、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是和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其特点是:(一)高度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思维能使人高度集中注意,沉迷于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中.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思索问题时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结婚时,宾客满座,却找不到新郎,后来一位朋友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这些人物都是在他们各自所爱好的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精力和热情倾注在他所从事的活动上,日积月累,最终成功.(二)灵活性.即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依据下面两个条件:(1)思维的灵活性和对变化的外部条件,能否迅速适应有关.为了检验适应速度,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者解决很简单的数值运算方程,但代数符号经常予以改变.在解决一组习题之前,先告知被试者用减号代替加号,用除号代替减号,做了这组习题之后,又采用一对新的变化,对新变化能迅速适应者,被认为是灵活性高的表现,而适应缓慢者则被认为是灵活性低者.可以以此为指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2)能否摆脱惯性,有成效地变换思维方向,也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用一笔画出的4条直线把9个圈联结起来的实验足以说明,旧框框、思维僵化往往阻碍创造性.可见,考虑问题时,不要以先入为主的经验使思维变窄,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考虑,以便摆脱惯性,使思维加大灵活性.(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和独创性紧密相关.缺乏独创性,只能是一个平庸者.高斯能成为大数学家是和他的思维独创性分不开的.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让学生解答.许多学生都按传统的方法逐个相加,给出答案,而高斯一下子就给出55的答案.(四)辐合性.辐合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正确逻辑结论的思维特性.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辐合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这种思维特性能使人们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五)分合性.运用分析把思维对象以崭新的方式捣成碎片,再进而综合把这些碎片以崭新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创造物.如边缘学科、杂交作物等.(六)形象性.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表象的思维特性.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苯环结构的发现.此外,创造性思维还有敏捷性、深刻性等特性.
4 创造与创造教育研究
21世纪既是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创造思想、创新精神的时代,因为创造永远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原动力.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越来越主要取决于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创造的时代必然离不开创造的理论、理念及教育,必然需要多样化、整体性的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创造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一模式改变了当今学校教育的导向,它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现在,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理念.
创造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创造学的有机结合,它是人类教育的集大成者,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本理论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为最终目的.从创造学的产生到创造教育的兴起,大约经历了四十年左右.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造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浪潮首先发生那些国家,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必须得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培养出大批具有非凡的创造性的人才.同时,随着人类社会在由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人类在面临各种巨大机遇的同时,更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是无法承担起这样一个历史重任的,唯有创造教育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既然创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久,其理论体系也正处于飞速的发展之中,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创造学家们都在研究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我国,创造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也不是很多.同时,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创造教育这颗小苗还需要更好的成长氛围,还需要更多的人来辛勤耕耘、灌溉和施肥.我们相信,经过时代的锻炼和众人的勤奋努力,这颗创造教育“小苗”一定会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在祖国绿树荫荫的大地上屹立起来.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
〔2〕闫承利.教育最优化的艺术.教育出版社,1995.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教育研究.2001(4-6).
〔6〕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11月.
〔7〕课程、教材、教法.2002(8).
〔8〕严朱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G523
A
1673-260X(2010)11-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