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的英译
2010-08-15俞川
俞川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从目的论看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的英译
俞川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近年来,在华语影视剧市场愈渐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愈渐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及参加各个国际电影节。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又是提高外国观众兴趣、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因为该类影视剧题材、台词、文本的特殊性,其英译(特别是字幕翻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少挑战。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字幕的英译并不乐观,此类字幕翻译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从理论基础到翻译实践,对该类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提出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所帮助。
字幕翻译;功夫题材影视剧;目的论;翻译策略
1 引言
自《卧虎藏龙》在欧美院线以骄人的票房成绩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功夫影片在西方电影市场的地位之后,不论是大陆、香港还是台湾,近年来都会推出一两部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大制作影片①。这些影片除了会在华语院线上映以外,还会出口到欧美国家,甚至参加国际电影节各个奖项的角逐,又或者以电影节开幕、闭幕电影的形式放映,从而起到宣传的作用。此类影片还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主力军,在中国和海外影院上映。而这些影片扮演的不仅是“文化大使”的角色,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由此可见,该类影片的字幕翻译对于外国观众了解此类电影的故事情节和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对此类影视作品的翻译质量并不乐观,有的翻译不仅没有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甚而误导观众、传达错误信息等。所以,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本文主要以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在充分考虑功夫影片字幕的文本特征、影片的文化背景以及翻译的主要目的的基础上,先分析具体实例,再归纳总结和提出翻译策略,希望对中国功夫影片的字幕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2 理论和实践基础
2.1 理论基础:“目的论”
正如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主张的,翻译并不是简单地翻译词、句或是文本,而是引导潜在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功能性的交际[1]7-8。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一部分,由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或Skopostheories)认为,翻译行为是有目的的,译文由其目的决定[2]79。因为译作的目的是目的论首要关注的因素,所以目的论译者正是利用这个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来达到可以满足需要的翻译结果。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得出:字幕翻译也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观众流畅地观看影片②。
同时,目的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Christiane Nord还认为,翻译活动是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3]19。那么,字幕翻译就可以看作是译者、导演、演员等原影片各参与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的互动。
另外,Nord在她《翻译中的文本分析》一书中还区分了两种基本的翻译产品,即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ry translation)。文献型翻译是 “充当原文化中作者与原文接受者之间交流的文献”[4]72,如文学翻译;工具型翻译是“充当目的语文化里一个新的交际行为中独立的信息传达工具,并力图实现其交际意图,而又不让接受者意识到他们所读到或听到的文本曾以不同的形式在一个不同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过”[4]73。总的来说,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向观众传达信息,了解剧情,所以译者不必为放弃原文修辞手段而感到惋惜[5]6,字幕翻译属于工具型翻译。
2.2 实践:目前为止对功夫题材影视剧的研究
字幕翻译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做过或者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另外,也有学者专门针对功夫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过探讨。其中,有的学者分析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在功夫电影的字幕翻译中的应用[6]69-71。还有的学者以某一部功夫影片为例,就特定的影片的英译提出了翻译建议[7]59-60。但是,这些研究都集中在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或者是就某一部功夫电影的字幕提出翻译方法,并没有系统地进行论述,也没有找出某个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并指导功夫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理论。笔者借本文,试图采用目的论翻译理论,通过对功夫电影文本特点的归纳及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的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此类影片字幕翻译的策略。
3 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字幕的翻译
3.1 电影字幕总的特点及目的
总的来说,影视剧的字幕具有瞬时性、信息性、准确性和同步性的特点。瞬时性即字幕一闪而过,停留时间短,具有在通常情况下不能重复的特点;信息性是指字幕信息量大,观众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并理解文字内容。如果影片的对白充实、剧中人物语速又较快,那么,观众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字幕;准确性是说字幕传达的信息要准确,要与对话一致,同时不能出现语法、语义错误和错别字等,否则会严重影响观众对影片剧情的掌握;最后,同步性指的是字幕与对话的声音传输的节奏是基本一致的,即引入的时间为说话开始后0.25秒左后,引出时间为最长说话完结后2秒[8]1。
为影视作品添加字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让观众尽情欣赏和享受电影。虽然观看影视剧,观众主要是依靠“听”来接受对话当中的信息,但有些时候,难免会有误听或听不明白、听不清楚的情况发生。如果该信息是次要信息,不影响对剧情的整体把握尚可接受,相反,如果观众听漏,或误听了有关整个故事情节发生的主要信息,那么,观众对该片的欣赏将大打折扣。所以,字幕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观众能最大限度地欣赏电影,起到补充信息的作用。
另外,为外语片添加已被翻译为本国语言的字幕当然是更有必要了,毕竟,掌握外语的观众是少数。所以,字幕的另一作用就是为本国观众观看外语片提供方便。
让听力不便的观众也能流畅地观看电影。字幕能为听力不便的观众提供方便,让他们也能和其他观众一样欣赏电影③。
3.2 功夫影片特有的文本特征
除了上文提到的字幕的总的特点之外,功夫题材的中国影视剧作品的字幕还有其独特的文本特征。
3.2.1 文化烙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的工具。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态、宗教、习俗等情况。电影同样如此,不仅从语言上表现文化,更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生动再现某一种、或多种文化(电影《通天塔》就是一部典型的穿越时间、空间,表现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联系和碰撞的影片)。在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在电影《卧虎藏龙》里,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江湖”就在不同的场景和对话中多次出现,如:“跟着我,惹来不少江湖恩怨”、“我竟然萌生了退出江湖的念头”、“这把剑染了无数江湖恩怨”、“在江湖上走来走去是不是很好玩儿”、“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你给了我一个江湖的梦”(《卧虎藏龙》DVD)……同是“江湖”,但此“江湖”非彼“江湖”,翻译的时候是否需要统一采用汉语拼音、还是意译、或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对等词都是译者面临的问题。
此外,在古装武侠片中还会频繁出现中国古代各种头衔和称呼。同样以《卧虎藏龙》为例:“他丈夫,这位当朝的翰林恐怕也不会答应吧”、“各部的官员,加之八旗军,布防严密,各有辖区”、“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坐得稳”、“有件东西,烦劳你替我带给贝勒爷”、“慕白兄,好久不见”(《卧虎藏龙》DVD)……很明显,所有这些头衔在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找到对等词。不光是各种头衔,类似的、烙上深刻文化印记的文本都是在翻译此类影片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3.2.2 传统武术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毫无疑问,以功夫(武术)为题材的影片,其中必然涉及众多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套路。而中国人含蓄的思维方式、宗教文化、语言表达习惯又使这些元素在影片的原始中文版本里以晦涩的形式表达出来。中国人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是在翻译中国功夫影片的字幕时,必然会碰到许多有关的翻译,译者必须将这些在中文里面习惯于“意会”的部分用译入语“言传”出来。比如电影《卧虎藏龙》里武当派的有关道家哲学思想的部分:“道元真人年初从武当山路过这里”、“说起你正在闭关修炼”、“我破了戒,提早出关”等(《卧虎藏龙》DVD)。再如,在影片《南北少林》里,诸如“力发何处,力发盖膝。棍在手、眼在心。智在何处?护法智守,智发力”(《南北少林》DVD)一类的句子都反映了影响少林武术的佛教禅宗思想。中国武术各门各派都有各自尊崇的哲学思想,译者在翻译功夫片中有关的部分时,怎样才能在字幕翻译的种种限制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做到既传达信息,又传播文化呢?
3.2.3 美学特点
基于以上两项特点,还可以得出该类影片文本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美学特点。中国人表达思想含蓄,语言追求音韵和节奏的美感,很多武术词汇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以此让人引起遐想,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字结构和排比结构的使用,这也是此类影片文本的特点之一。其中,四字结构的作用在于其内容上的言简意赅、形式上的整齐匀称和语音上的顺口悦耳[9]112。如电影《笑拳怪招》中某些招式的名称:“白虎露尾,白虎现尾”、“顺水推舟”、“雪花盖顶, 老树盘根”、“风扫梅花” 等 (《笑拳怪招》DVD)。另外,“整齐的排比方式,在美学上基于多样的统一与共相的分化,可以令读者印象深刻,且琅琅上口,易于记诵”[10]382。 众所周知,武术招式和套路复杂多变,习武之人要牢记变化如此之多的动作实属不易之事,所以,武术招式必须简洁、读来琅琅上口才能让习武之人记住,这就出现了诸如:“喜,主缠,矫若游龙,敌心慌;怒,主攻,万马奔腾,敌难挡;哀,主贴,死缠烂打,敌耗力;乐,主逗,灵猫捕鼠,敌丧胆”(《笑拳怪招》DVD)之类的文本。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时候,是否需要做到或能否做到形式上的对等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3.3 以“目的论”的翻译理论分析实例
如上文所述,笔者与目的论翻译学者的意见一致,同意Vermeer和Nord关于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的论述,而且笔者还认为,字幕翻译是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行为,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影片和观众成功互动。同时,在决定字幕翻译是属于文献型翻译还是工具性翻译的分类上,笔者认为将字幕翻译看作工具性翻译更符合字幕翻译的现实情况。因为字幕翻译的产品是译入语文化里一个新的交际行为中独立的信息传达工具,它服务于译入语文化观众,所以,中国功夫题材影片的字幕翻译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但是,这并不是说完全抛弃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毕竟该题材影片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3.3.1 文化色彩浓厚的词语的翻译—以“江湖”为例
江湖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两条鱼便缅怀起往日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而后古龙在一本武侠书中借杀手燕十三之口说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为惊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称谓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11]。“江湖”一说在中国武侠影片中屡见不鲜,也是较为典型的文化词语,本文就以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江湖”为例,讨论此类字幕的翻译。
例1:李慕白:“跟着我,惹来不少江湖恩怨。”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because of it.”(《卧虎藏龙》DVD)
看过本剧的观众都知道,李慕白和俞秀莲这时候谈论的是李慕白的佩剑——青冥剑。江湖(英雄侠客、邪教、大盗闯荡的广阔天地)上各路人士为了这把剑你争我夺,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因为这把剑丧命。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词语或概念,所以这里可以根据剧情意义,翻译为“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because of it”。这样就不妨碍观众流畅地观看影片,并为以下的剧情留下悬念了。
例2:玉娇龙:“在江湖上走来走去是不是很好玩儿?”
“It must be exciting to be a fighter,to be totally free?”(《卧虎藏龙》DVD)
片中玉娇龙和其他中国古时的官府大小姐一样,长年累月被关在家里,受各种教条的束缚,父母包办婚姻。但是她性格叛逆,有狂野不羁的野心,偷偷学习武术并且在随后的故事发展中偷了李慕白的青冥剑,与所爱的山贼私定终身。例2这句话也反映了玉娇龙狂野不羁的性格,所以”It must be exciting to be a fighter,to be totally free.”比 “Isn’t it funny of wondering in Jianghu?”直译的方式在剧情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上更加准确,反映出了玉娇龙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在处理“江湖”这个词语的时候,不管是笔者还是发行版DVD的电影,“江湖”都是根据剧情和上下文意译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含义模糊、句子过长等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失掉了“江湖”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3.3.2 反映武术思想的词语的翻译——以道教思想为例
不论是电视剧《倚天屠龙记》还是电影《卧虎藏龙》,以道教文化为背景的武当派都是影片的主题之一。不论是剑法名称、武术典籍,还是修炼心法,都离不开道教这一文化宗教背景。道教是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因此武当派功夫讲究养气,不以外家劲力见长,而是注重内功的修养,初始修炼进境稍缓,而越到后来进步越快,这才有了身为武当弟子的俞秀莲和李慕白所说的“闭关修炼”、“破戒”、“出关”等。
例3:“道元真人年初从武当山路过这里,说起你正在闭关修炼。”
“Monk Zheng said you were at Wudan Mountain.He said you were practicing deep meditation.”(《卧虎藏龙》DVD)
“闭关修炼”直译是“closed-door practice”,可是这样的直译只能让观众看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反之,如果翻译为“at deep meditation”既传达了信息,又可使人引起遐想,也更符合原语意境的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干扰、好好修炼,以致心理和生理都达到“得道”的境界。
4 翻译策略和建议
通过以上对字幕翻译、功夫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特点及典型例子的分析,笔者在此尝试针对该类影片的文本特点和其发行目的,提出以下翻译原则和几点翻译策略:
翻译原则:以实现文本在译入语中的交际功能为目的,充分表达文本意图,保持上下文之间、上下文与剧情之间的连贯、协调,不要为了形式和美学价值上的对等而偏离影片本身。
翻译策略:省略(omission),诠释(explanation),替代(substitution),缩减(condensation),改写(re-writing),归化(naturalization),异化(foreignization)及其他。
翻译方法和策略众多,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遵循掌握翻译原则及目的,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而不是固定地只使用一个或几个翻译方法,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既达不到目的,还会影响功夫影片在海外的宣传和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首先保证基本信息的正确。
另外,译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也非常重要,译者在翻译功夫影片字幕的时候,必须了解该文本的预期接受环境,并且熟悉在目标文化中可接受的交际范围和接受者的接受程度,所以译者在着手翻译之前需要掌握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母语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是翻译的基础,而外语应用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其翻译质量。
5 结语
字幕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应根据 “目的论”,将实现翻译的交际功能视为首要目标。在不可避免地丢失文化信息的情况下应始终坚持翻译目的的原则,勇于放弃某些不影响影片整体欣赏效果的词句,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大胆使用省略、诠释、替代、缩减等帮助交际功能实现的翻译策略。在笔者看来,功夫影片的字幕翻译好比是游泳过河,无论是采取“自由泳”的形式,还是“蛙泳”、“仰泳”或者“蝶泳”,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此岸(原语)游到彼岸(译入语)。只要成功游上岸,目的就达到了。
注释:
①如: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夜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以及《墨攻》、《七剑》,等等。
②主要针对观看外语片的本土观众和听力不便的观众,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种情况。
③就此,本文不做深入讨论。
④ 比如:字幕翻译不能像普通的笔译一样加注释。
[1]Holz-Manttari,Justa.Translatorisches Handeln:Theories und Methode[M].Helsinki:Suomalainen Tiedeakatemia,1984.
[2]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th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2001.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Jerome,1997.
[4]NordChristiai,ed.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Oriented TextAnalysis[M].Amsterdam:Rodopi,1991.
[5]谢应喜.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6]高杨.《功夫》英文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6):69-71.
[7]汪桂芬.《卧虎藏龙》字幕中“文化词语”的英译策略分析 [J].电影评介,2008(1):59-60.
[8]谭锦麟.课堂讲座.PDF文件.字幕制作标准.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文澜堂LG203,香港.2008年9月4日.
[9]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沈谦.语言修辞艺术[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11]百度.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1684.htm,2008-12-5.
[12]南北少林.导演:刘家良.演员:李连杰,黄秋燕,胡坚强,于承惠,于海.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发行,1985.
[13]卧虎藏龙.导演:李安.演员: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郑佩佩.Columbia TriStar发行,2000.
[14]笑拳怪招.导演:成龙 曾江.演员:成龙,田俊,石天.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发行,1979.
责任编辑 闫桂萍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of Chinese Kongfu Movies and TV Dramas from a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s
YU Chua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V dramas and movies and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culture,more and more Chinese movies are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Among them,Chinese TV dramas and movies focussed on Chinese kung fu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ertizing Chinese culture.Because of the uniqueness of the theme,lines and texts of such movies,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is quite challenging for translators.Unfortunately,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se movies is rather patchy.Therefore,the author hopes to put forwar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ased up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in translating TVdrama and movie subtitles.
the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Chinese TV dramas and movies in the theme of Chinese Kongfu;Skopostheori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4-5787(2010)05-0054-04
2010-08-26
俞川(1986—),女,重庆市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