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0-08-15邵作仁
邵作仁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邵作仁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创新创业教育刚刚在高职教育中拉开序幕,如何审视高职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通过何种途径或方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从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入手,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现状;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如何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通过何种手段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1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本质上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职业特性模式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通过培育创新人才,使高职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员。回眸高职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过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态度冷热不匀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高职教育中轰轰烈烈开展,但让人明显感到的是,在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的相关体中,学校领导热和教师及学生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教师和学生却苦于难以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切入点,加上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结果的不理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学生成为“被创新创业”的群体,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口号。
1.2 创新创业形式单一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创业领域狭窄,大部分创业项目只是停留在商业买卖活动等领域,并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发挥他们的创新智慧,从而达到创业目的。此外,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含量比较低是另一个特点,这种创业项目存在着项目简单易复制、易导致“恶性竞争”的缺陷,浪费了学校和社会资源。
1.3 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不甚理想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在导师。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导师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三缺少”现象,即导师队伍主要来自思政教师的改行,对企业运作套路知之甚少,缺少来自企业的导师;缺少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课教师参与;导师缺少专业方向;(2)导师创新创业素质亟待提高。这些导师除了自身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外,还对创新创业认识比较肤浅,将创新创业与开店铺直接挂钩,认为能够赚钱就是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1.4 教材种类少,且内容有待完善
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高职阶段的必修课程。从实践中看,集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尚处于开发阶段,已有的教材也只是处于理论层面的阐述,既缺少可模仿的创业成功案例,也缺少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示,对创业失败案例剖析也只是泛泛而谈,这种教材层面的缺失使高职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遇到了“瓶颈”。此外,教材体系上而言,更是缺乏针对某一领域的创新创业教材。
1.5 管理滞后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只注意立项数,片面追求项目数量,缺乏对学生创业激情进行适当引导,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立项、过程实施和后期结项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有些创业项目上马后缺乏可持续性,任其自然发展,在高高兴兴热闹一阵子后,就草草收场,致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运动式的“一阵风”,极大挫伤了学生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2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做必要的、深入的分析,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健康中发展,才能使之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识不到位
高职教育为培养未来职业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未来职业人才主要体现在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自我创业过程,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从精神层面上而言,学校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使学生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将创新创业成为一项自觉行为;从形式上而言,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创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使自己在创业过程中,认识社会,成为一名社会有用之人;从结果上而言,就是将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结合后,强化学生技能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择业和就业观,能够在毕业后成为一名自食其力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直接提高学校某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该专业就业率宣传,间接使招生率提高。
2.2 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机制尚待完善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史短。高职教育发展已有10个年头,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近几年的事。在传统教育文化和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碰撞中,传统教育理念成为首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只注意传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加上短暂的高职教育历史及不足的资源配置,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句口头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2.3 功利性驱使
就业率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人才是否存在 “学用不一致”现象,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了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一种主要途径。在没有透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给学生进行基本创新创业课程的情况下,将学生引入了“创业园”,并让学生在全真环境下,以“XXXX科技公司”、“XXX商行”等企业名称进行运作。这些主要从事商务活动的公司,极少有提供技术发明、技术服务等项目内容,从其运行过程来看,与其说是在创业,还不如说是一种让人参观的摆设而已。究其原因,是功利性在起作用,即使参与创业学生取得了创业经验,那也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创业经验,没有可复制和移植性,对创业者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帮助,倒给取经者得到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
2.4 评价指标的不统一
从评价指标的可量化性而言,高职院校的评价指标已经将招生数量、报到率、就业率设定为重要评价性指标,并成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的主要遴选条件,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可量化性。报表中数据可以一一反映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相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评价指标就成为了一项“软指标”了,无法度量;从指标的关注度程度而言,招生数量、报到率、就业率等指标的关注度程度显然要高于创新创业教育。这种评价指标的不统一,直接导致了某些学校宁可不惜代价提高可量化性指标,也不意愿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多花精力。
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思考
3.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现代职业人才的主要途径,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并将其转化为创业动力。同时,使学生明白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发展结果,创业的基本素质是创业能力,只有融合了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时,才能使创新创业成为现实,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除了调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外,还要根据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更多更好地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机制作为保障。这些机制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指以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家庭全力配合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是主推手,学校是具体实施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包括了教学课程标准、大纲、教材、考核标准,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说”和“做”之间的桥梁,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是指对创业导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这种措施包括鼓励现职教师的创业激励措施、孵化学生创业激励措施等。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导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从调整导师结构入手:(1)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从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创新创业导师;(2)引入外智。从企业引入高素质企业家担当创新创业导师,并利用这些导师成功创业经历,来激励学生的创业欲望;(3)建立导师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各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有了这些人才可以使学生寻找到更加合适的专业指导导师,从而得到专业化的“一对一”孵化,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4)选派教师“走出去”培训。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培训,提高这些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4 开发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品种,完善教材内容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教材数量不足的情况,除了尽快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外,应当积极组织出版社、行业组织和教师就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内容展开研究,打破常规,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具有各地方经济特色、高质量、与时俱进的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同时积极对现有教材进行必要的修订,增加符合我国国情内容的实践性案例和不同行业的创业方案。其次针对教材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使用中不断完善”的原则,将那些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诸如: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创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创业项目调研、开办企业基本程序和创业风险应急预案等)的基本创业知识、创业者素质要求和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小企业运营所需知识在教材中一一体现,并加列创业风险提示内容。
3.5 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5.1 多媒体教学
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例如运用电子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到底,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创业过程中成功或失败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思考。
3.5.2 案例教学
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的课程,需要结合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进行教学,以便从成功案例中激发创业热情,从失败案例吸取创业经验和教训,避免或降低不必要创业成本。
3.6 多渠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3.6.1 通过“二课”教育
在“两课”教学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既适当增加了“两课”教学内容,改善了“两课”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局面,又使“两课”教学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积极进取心、勇于承担风险的心理品质和敢于开拓创新的魄力,使树立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再成为空洞的说教。同时,使“两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创业实际,更富有针对性、适应性、实效性。
3.6.2 利用职业生涯设计
新生入学伊始,利用学校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机会,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明确,从入学开始就置于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的修炼之中,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等途径,推动一生大目标的实现。这种目标管理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自身努力方向,筹划分阶段实施方案,使大学阶段学习过程成为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不断激发自身创新意识,培养自身创业能力。
3.6.3 结合专业课程
专业课教师具备与创业有关的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可以利用其丰富专业知识来指导创业项目,使学生的创新设想、创业项目更加专业化。通过专业课程分析某一创新项目,不仅丰富课程内容,还使学生得到了专业化“孵化”,减少了创新资源浪费,降低了创业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
3.6.4 利用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在学生的实践或模拟训练中,了解企业运作套路,为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扩大了创业导师知识面,丰富了创新激情,提高了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指导水平。
4 结语
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光是教育工作者要予以高度重视,还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只要我们加强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重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性问题,齐心协力为学生创业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平台,重视他们的创业热情,正确引导创业项目的确立,一定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朝健康、持续和快速方向发展。
[1]刘芸.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J].教育探索,2008(12).
[2]李春青.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Brief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with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SHAO Zuore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Zhejiang Hangzhou 310053,China)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just began the prologu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how to carefully examin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and in what way to solv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are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Aiming at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give the proposals and solutions to the situation after the research.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G718
A
1674-5787(2010)05-0012-03
2010-08-02
本文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规划课题(编号:SZYCXZX02)。
邵作仁(1958-),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周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