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俗体育

2010-08-15刘小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遗产体育

刘小明

(绍兴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俗体育

刘小明

(绍兴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俗体育的类别和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祭祀纪念、生活生产、节日庆典、娱乐休闲等四个方面对民俗体育进行了阐述.提炼出民俗体育具有历史传承性、民族区域性、竞技挑战性、娱乐健身性、广泛参与性等特征.并对民俗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民俗体育;分类;特征

1 民俗体育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民俗体育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张鲁雅认为民俗体育是“民俗活动中的体育”;余万予认为民俗体育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涂传飞等人认为民俗体育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台湾民俗体育学者蔡宗信将民俗体育定义为“是一个民族在其居住的地方慢慢共同创造形成传统而延续下来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习惯”.

综合以上研究,借鉴民俗学理论,本文认为民俗体育是指:民俗体育是植根于广大人民大众中并不断发展的一种特殊体育形态.它是人们借助生产、祭祀、节庆、娱乐等手段展现的一种肢体语言和形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产物,它在时间上是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2 民俗体育的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很多个民族,所以其民俗类的体育活动也有很多种,再加上不同的地域,所以民俗体育的种类就相对较多,本文就其功能大致将其分以下几类:

2.1 祭祀纪念类

如彝族人民最喜爱的摔跤活动,原意是欢娱神灵,祈求保佑牛羊兴旺,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随着彝族摔跤活动流传至今,其宗教因素逐渐淡化,但它仍然体现了巨大的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洛阳老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为纪念在此出生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而举行的红、黄双龙舞表演.

2.2 生活生产类

如绍兴地区的柯潮头鱼:在宋时苏东坡的《日喻》中就有记载:“南方多没人,曰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游,十五而能没矣.”其意思就是:渔民们乘每天潮水冲来,浪里夹带粉大鱼鲜的瞬间,迎浪而上,用网往浪里一兜,然后拔脚就往回奔,其速度必须超过潮速,否则就有被潮水吞没的危险.

2.3 节日庆典类

蒙古族的“敖包会”、“那达慕”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赛马,蒙古族的婚礼中也举行骑马追逐夺帽为戏的活动;哈萨克、柯而克孜、塔吉克、锡伯等民族中盛行的“叼羊”比赛也是一种特殊的赛马形式.

2.4 娱乐休闲类

踏青,也叫“踏青节”,宋时,在绍兴城中卧龙山麓有一西园.内有“飞盖堂”“流觞亭”“绿波亭”“望湖楼”等景点,园林极盛.是日,园门大开,城中男女老幼入内游观,谓之“开龙口”《康熙会稽志》云:“是日士人竞买花木,檀之园圃.”如今当春光明媚之日,龙山仍要举行以兰花为主的这种花展,十分引人.

3 民俗体育的特性

3.1 历史传承性

民俗体育来自民间,并被人们共同传承,在群众生活中被反复遵照,世代相习.它的传承性是靠心理信仰、传袭力量、习惯势力形成的约束力,而不是靠行政和法律,是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隧道,绵延流传至今,就得益于其传承的力量.如我国的舞龙民俗活动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其最初的形象和轮郭,并有明确的记载.据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记载:汉代中有舞龙求雨的祭祀活动,典仪盛大.在张衡《西京赋》中就记载了生动的《蔓延之戏》,其中描述了多种舞龙的表演活动.

3.2 民族区域性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定的民族居住在一定的地区,他们在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形成自己的民俗体育文化,一旦民族文化心理形成,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还会继续保存着本民族的民俗体育活动.同时他们也好受到一定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等条件的制约,民俗体育总会不同程度地带有地方色彩,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居住在不同的区域他们的民俗体育活动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3.3 竞技挑战性

民俗体育具有竞技的挑战性,能使参加者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心理的愉悦,甚至能够起到锻炼意志、开启心智的作用.竞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客观规律.这里所说的竞技和挑战主要是指民俗体育活动中所包含的竞技心理即争胜心理而言的.一般来说,民俗体育中普遍含有程度不一的好胜心理.无论是跑跳投类、体操类、球类、水上类、射击类、骑术类、角力类、舞蹈类、游戏类还是其他类别的民俗体育活动大多都以斗奇制胜为快事.

3.4 发展演变性

它是指民俗体育在传承过程中引起的自发的和渐进的变化,随着时间上的变迁、空间上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如我国的傩戏,原本是一种古老的巫术行为,承担着驱鬼逐疫的任务.从汉代到唐代,傩戏不断变异扩充和完善,规模越来越大.唐代以后,随着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傩戏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秘气氛逐渐减弱,娱乐成分不断增加,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终于演变为傩舞.至今,在我国的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的一些边远地区,傩舞仍在流传.

3.5 娱乐健身性

我国舞龙的形式和种类繁多,但均以强身健体、表演娱乐为目的,配以鼓乐,伴以歌,载以舞,表演各种动作,充分展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妙想,身心得到渲泄,同时还有益于参加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民间游戏不仅有益于生理健康、机能协调,对心理的欢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能和睦不同等级人们之间的关系,为社会的安定创造了一种较为和谐的气氛,因此我国古代的一些统治者都设想通过“与民同乐”来对社会间接地起到和谐的作用.

3.6 广泛参与性

一些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往往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多样化的体育形态可以适合多样化的社会群体,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从而可以扩大体育人口.例如:仙都祭黄帝,在祭祀大典结束后,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竹马队、秧歌队、龙狮队等还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既是推动全民健身的一个举措,同时也是在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尤其是在党强调小康县、小康村的号召下,在争做体育强县、体育强村的同时,把本民族的体育活动做的更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4 民俗体育的发展

4.1 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民俗体育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就是要在保持民俗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向现代人的文化娱乐、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等方向转化,这样民俗体育旅游才会有新的活力.结合本地民俗风情、地理状况、人文因素,积极实施各具特色的精品战略.同时,也要开发相关民俗体育项目,做到精品重点发展,普通项目兼顾发展的原则,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旅游大餐,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消费群体的需求,使之尽快成为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民俗体育旅游带.

4.2 探索产业化发展途径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带给民俗体育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已经被视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三大根本趋势之一.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得以生存、推广,就应当积极探索和培育其产业化的途径,走市场化道路.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在带给当地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阻止世界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发展,并有利于保持民俗体育的多样化.目前,许多民俗文化旅游的成功事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 结论

民俗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形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特征的研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对民俗体育发展的探讨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开发和利用.

〔1〕许燕耿.绍兴民间体育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1989(1):25-29.

〔2〕张国栋,刘坚,李运,康瑶,陈斌,郑国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4-7.

〔3〕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2009(4):140-142.

〔4〕王俊奇,王士明.当代江西民俗体育发展的构想[J].体育科学研究,2009,4(13):27-29.

〔5〕涂传飞,陈志丹,严伟,等.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8):24-31.

〔6〕董顺波.河洛民俗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88-91.

G812.47

A

1673-260X(2010)08-0126-02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标志着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始.随着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推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开始逐渐开展.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并被人们共同传承,在群众生活中被反复遵照,世代相习.我国传统民俗体育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经久不衰,诸如赛龙舟、龙灯、舞狮、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都是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俗体育活动,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遗产体育
冬季民俗节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民俗节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