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田径裁判工作特点的探析
——以第十三届省运会田径比赛为例

2010-08-15李长沙廖金琳林锦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裁判长裁判员田径

李长沙,廖金琳,林锦福

(龙岩学院 体育系,福建 龙岩 364000)

福建省田径裁判工作特点的探析
——以第十三届省运会田径比赛为例

李长沙,廖金琳,林锦福

(龙岩学院 体育系,福建 龙岩 36400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合理的应用电子信号是该次赛事的特色;融培训、评价、考核为一体的裁判人才管理体系是赛事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田径裁判;高科技;培训;考核;人才管理

1 前言

现代田径比赛存在着“比赛项目多,参赛运动员多,竞赛时间持续长,竞赛成绩评判客观性强的基本特点”、“田径竞赛裁判工作具有裁判分工专业化、裁判方法电子化、裁判工作程序化、成绩评判科学化、场地器材高科技化和裁判员大型集团化等六大特征”[1].福建省的田径裁判在12届省运会工作上“存在着参加田径大赛的实践少,经验不足,执行裁判方法的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2],但在四年为一周期的十三届省运会田径比赛的裁判考核中,福建省的裁判队伍较好地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不但圆满的完成了大会的任务,而且在赛会过程中无出现一例的申诉事件.公正而科学的裁判工作,是田径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其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田径竞赛裁判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田径裁判”为关键词搜索1999年——2007年的全部期刊总计125篇,将其中部分文章作为文献资料参考;在研究过程中走访了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的总裁判长田径国际级裁判员、集美大学廖冠群教授,副总裁判长资深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福建师范大学陈为群教授,部分项目主裁判及部分裁判员;结合自身经历并对研究的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依托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促使裁判工作精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

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是现代大型比赛的一大特点,在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结合全自动电子记时、起跑犯规监测仪、终点摄影、风速显示仪、LED全屏电子成绩公告仪和田赛测距仪、高度测量仪、核翻转成绩显示仪、时限显示仪等组成的电子网络系统,真正的促进了裁判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

起跑监测仪的使用使得发令员判罚更加准确,监测仪由一个主机和每条跑道起跑器后的附属装置组成,用电脑控制,对运动员起跑犯规的监测精确度可高达千分之一秒.起跑时,当某一道运动员的反应时低于规则规定的100/1000秒时,发令员的耳机会自动发出特殊的音响,同时起跑监测仪主机上相应道次上的小红灯就会亮,发令员看到红灯亮即可召回有关道次的运动员,并进行判罚.起跑犯规指标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发令员对运动员起跑犯规的主观判断;同时有了发令协调员,可以使发令员将其精力完全集中在控制发令节奏上,起跑裁判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在赛场上,检录处、终点、摄影计时、编排、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都设有电脑终端机,各电脑终端机通过主机都可以随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径赛成绩在终点计算机终端处经径赛裁判长确认后第一时间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公告在LED显示屏上,让全体观众在段时间内了解成绩.完善的、一体化计算机网络体系已经将检录、起点(发令)、终点、计时、检查、风速、赛后控制中心等有关裁判员的工作共同协作起来完成,所以现代径赛裁判工作被称之为“径赛裁判工作一条龙”.

3.2 以电子信号为媒介,引导田径比赛的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在福建省第13届省运会的比赛赛场上,电子信号的应用也是另外一大亮点.电子信号主要有电子音乐信号与电子屏幕显示信号.电子音乐信号主要体现在每项比赛开始之前的10秒信号音乐和颁奖典礼信号音乐.在指挥中心的统筹安排下,检录、起点、终点、摄影计时、检查、风速等裁判员准备就绪后,10秒信号音乐响起,向全场示意比赛准备开始.音乐结束即时广播播报参赛运动员信息,LED大屏幕同步显示相关内容,比赛按既定程序进行:检录——运动员入场——10秒信号音乐——组织比赛——计取运动员成绩——判定运动员比赛名次——公布运动员比赛名次——组织运动员退场.在每场径赛之间,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颁奖仪式的进行,颁奖仪式同样在指挥中心的统筹安排下进行.指挥中心在安排赛后控制中心组织运动员的同时,以无线通讯系统通知田赛各场地注意比赛节奏,然后播放颁奖信号音乐,向全场示意颁奖仪式准备开始.音乐结束即时广播播报参加颁奖仪式的运动员信息,LED大屏幕同步显示相关内容,仪式按既定程序进行:组织运动员——准备颁奖事项——颁奖信号音乐——颁奖各项活动——颁奖相关人员退场——比赛继续进行.在径赛与颁奖仪式进行的整个操作过程中都是以电子音乐信号为媒介,以信号为引导,促使整个比赛的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在田赛的赛场上,也不例外,主要是以电子屏幕显示信号为媒介,来引导整个田赛比赛的进行.比赛过程中,以成绩显示牌显示运动员号码代替裁判员喊号,以时限显示仪代替秒表手工记时,以激光测距仪代替手工测量,以成绩显示仪代替人工报成绩.在电子屏幕显示信号的指引下,田赛的比赛按既定的顺序规范化的进行.

3.3 赛前分阶段的、淘汰制的裁判人才培训选拔模式促使整体裁判工作水平的提高

福建省虽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在国内属较发达区域,但福建省举办的国内、外大型赛事少,福建省的裁判出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与国内外接轨、适应大型赛事的田径裁判工作的需要是福建田径裁判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需努力的方向.“裁判员培训,是根据实际需要,为提高裁判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而进行的.目的是适应当前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适应各种竞赛的要求.培训是裁判员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竞赛、裁判器材的不断更新改革和规则的更改,裁判员的培训显得越来越必要、紧迫.”[2]现代田径比赛的裁判管理较为混乱,裁判的使用基本以临时抽调为主,例如在九运会上,“除了国家田管中心委派行政领导,技术官员外”、“对选派和使用裁判员,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一般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而对召之何人,来之何用,心中没底,有时甚至会出现任人唯亲的丑陋现象”[3].同时还有学者认为“裁判队伍梯队结构的不尽完善、培训、考核和管理不力,使裁判质量不能叫人放心”[4].

3.4 赛中以项目主裁判为核心的逐级分类管理体系是实现“大兵团、精兵种”协同工作的重要手段

“人们常把田径运动会的裁判组织管理和运作比喻成一次大规模的兵团作战,随着比赛项目的逐渐增加,参赛人数的增多以及各种电子仪器设备的广泛介入,使得裁判员的分工更加精细.”[5]“田径裁判工作岗位分工极细,根据规则规定,裁判工作岗位种类多达66种,可以认为是体育项目中裁判员分工精细之最.”[1]在大型田径比赛中,田径裁判来自各级各类部门,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低,如何合理管理,使这个大兵团能够依各岗位按照竞赛的要求协同作战,成为每位赛会组织者、总裁判长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裁判管理工作已有比较健全的法规文件,如《全国体育竞赛赛区工作条例》;《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办法》;《裁判员守则》;《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以及各单项运动裁判员考核、申报条件和手续等规定.这些规章、制度是裁判工作管理的依据,是对裁判工作宏观的规划与管理.但实践中,田径裁判工作是“大兵团、精兵种”的工作,根据现实情况,在福建省第13届运会上,采用了以项目主裁判为核心的逐级分类管理体系.首先由项目主裁判制定相关项目的裁判工作方法与步骤;再由相关裁判长相互协调落实;然后汇总于总裁判长,由总裁判长统筹规划,确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最后工作方案下发到项目主裁判,再由项目主裁判带领本组成员制定详细的、涵盖每位组员的工作方法.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总裁判长处于管理金字塔的顶峰,必须统筹规划整体裁判工作的开展;项目主裁判是管理的核心,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事物开展都由其负责.在这个管理体系里,每一层面的裁判都非常明确个人的岗位,及其工作内容与方法.同时,在这样一个双向流通的管理体系中,加强了各类级的裁判员之间的联系、协调与交流,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3.5 赛后分层次总结的裁判工作评价考核体系为裁判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如果说加强裁判人才的培训选拔是提高裁判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那么赛后的评价考核就是提高裁判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如何变“召之即来,来之即战,而对召之何人,来之何用,心中没底”为“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变“任人唯亲”为“择优录取、任人唯贤”,建立一套完善的裁判工作评价考核体系,进而建立一个完备的裁判级别、裁判工作经历、工作评价的裁判人才库是一项重要举措.

在福建省13届运动会裁判系列的培训选拔工作中,赛后分层次总结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加入,使得培训、评价、考核融为一体,保证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为赛会裁判工作人才的储备提供了保障.赛后的总结是分层次进行的.首先,由每一位裁判员对自身的裁判工作进行评定,结合自身的岗位,对赛会的认识、对裁判工作的认识、对裁判工作方法的认识进行自我评定.而后,由上一层面的裁判员对自己领导范围内的裁判员进行下序评定;即由项目主裁判对普通裁判员进行评定,由裁判长对主裁判进行评定,总裁对裁判长进行评定;下序评定主要由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组成.最后对评定的材料进行整理,获取裁判实践工作个人信息,结合基础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个人考核、评定的重要材料.将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后建立裁判人才库.

4 结论

4.1 依托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的一大特色,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促进了田径裁判工作精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

4.2 合理运用电子信号是本届运动会的另一亮点,以电子信号为媒介,引导比赛的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4.3 赛前分阶段的、淘汰制的裁判人才培训选拔模式是提高裁判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

4.4 赛中以项目主裁判为核心的逐级分类管理体系是实现“大兵团、精兵种”协同工作的重要手段.

4.5 赛后分层次总结的裁判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是提高裁判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建立裁判人才库的重要依据.

〔1〕常生.现代田径竞赛裁判工作的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1,8(4):114-116.

〔2〕廖冠群.如何加强福建省田径裁判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3(1):39-43.

〔3〕李圣旺.对九运会田径裁判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8(4):62-64.

〔4〕程梅玲,张永良,朱继华,等.对我国田径竞赛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9(3):33-36.

〔5〕董周生,曾婕.国际田径大赛裁判工作的特点及发展新动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9):89-91.

G82

A

1673-260X(2010)08-0100-03

猜你喜欢

裁判长裁判员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吹牛运动会”
保铮:雷达界的“裁判长”
保铮:雷达“裁判长”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裁判员位置转换的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