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金融危机的“三个方面”思考

2010-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科学国家

李 青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应对金融危机的“三个方面”思考

李 青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全球金融体系和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均遭受重创的今天,展现在我们国家眼前的的确是比较一幅暗淡的景象.我们国家要想尽快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本方法就在于: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在配合,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经济危机;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

本来,国家与危机、社会制度与经济危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并没有什么任何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所以不管是我们中国还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也不管这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必然地发生什么经济危机.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的渐次蔓延,一种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很快就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扩散开来了.尽管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是在劫难逃,都毫不例外的受到了经济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或影响对每一个国家经济的破坏程度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有的国家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我们国家就属于后者.那么,为什么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会在中国的大地上会被得到有效的隔离与控制呢?为什么我们国家就偏偏能够以自己的五十步而取笑其他国家的一百步呢?

我想所有的这一切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上面百思不解的问题都会因为这“三个方面”而变的迎刃而解.这三个方面分别就是“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

1 “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是否相互矛盾

对于这“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是否相互矛盾的问题上,我们人与人之间都会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认识和见解.在我看来,在“三个方面”就其其自身中具有不矛盾的相关性,也有着在应对经济危机实践中出现矛盾的可能性.

“三个方面”就其自身具有并不矛盾的相关性.在我们国家,“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一定是相关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尽管这“三个方面”是三个不同的方面,但是都可以用来应对经济危机,这一点又是相互统一的,统一在中国这个大的主体.所以,正是这“三个方面”这种自身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具体实践中的相互统一,避免了这“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问题上产生矛盾的可能性.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大主题上是相互统一的,三者必定会统一作用在经济危机上,谁也不会排斥谁,谁也不会取代谁.或者,我们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来促进经济发展”,以便我们更加积极有效地去应对并化解经济危机给我们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带来的不利局面.

“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因为这“三个方面”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范畴和领域,所以“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都有可能被人为的夸大或缩小,进而忽略其中某一个方面,最终导致“三个方面”相互取代和相互否定的出现.这样无疑就出现了矛盾的状况.这样的矛盾状况必这然会产生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恶果.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状况的出现,我们必须分别认清楚“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把这三个元素的作用和意义整合成一种力量作用于经济危机上.这种“三管齐下”,我想,必定会比“一管齐下”或者“双管齐下”在效果上要好的多.

2 “三个方面”在应对经济危机上不可相互取代

这“三个方面”虽然包含着三个并不矛盾的相关因素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三个因素之间不可相互取代.用其中一个元素去取代另外一个元素,用其中一个方面去取代另外一个面,这是我们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和高度警惕的.因为,“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党的领导”是就“方向和稳定”而言的,这是我们在应对经济危机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所要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政治原则.这次经济危机和持续性的经济低迷是全球性、大规模的,不能因为我们国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危机和经济低迷,就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特色”;也不能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得破坏,并因此蒙受了相应的损失,就怀疑我们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我们可以想象,既然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人民从建国时候一穷二白的贫困境地一步步走来,达到现在的小康水平,那她就一定也有能力领导人民化解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使我们国家迅速的脱离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另外,应对经济危机,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大好环境作为后盾.在当前,谁才是能够稳定我们国家大好局面的中流砥柱呢?答案毫无疑问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只有坚在持我们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那么我们国家的社会才是真正稳定团结的社会,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够万众一心地去应对并化解经济危机和持续性的经济低迷.

“科学发展观”是就“方法和对策”而言的,这是我们在应对经济危机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所必须要坚持和掌握的方法论问题.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应对并化解经济危机的最好、最有力的武器,同样也是根本对策,就是发展.怎么发展呢?过去的发展道路与模式肯定是不能再完全采用的了,外国的发展道路与模式肯定也是不能完全照搬的了.因为,这样的发展道路与模式其实也可以说是这次经济危机之所以产生的诱因之一.以这种本身存在问题的发展来解决发展问题以应对和化解当前的经济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我们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发展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法来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发展”是就“目的和标准”而言的,这是我们在应对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我们知道,经济危机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经济发展来加以彻底的解决.这里,“经济发展”既是根本对策又是根本目的.同时,“经济发展”还是衡量我们应对经济危机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国家经济发展了说明我们应对经济危机产生效果了,反之则没有效果.

3 科学发展观是党领导人民化解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首先,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从根本上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影响着经济发展,同样经济发展的变化也影响着政治进程.因此,政治与发展的关系协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前进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能否用发展的办法来应对并化解经济危机的这个大局.而科学发展观正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始终都是经济发展赖以进行和改造的物质承载和实践实体.为求发展而过度的索求环境最终只能会破坏环境,从而使得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同样,为了保护环境而刻意地苛求发展也不是真正的保护环境,而是在遏制发展.由此,便形成了发展和环境的不容易调和的矛盾性.现在,有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这种矛盾有望被很好的调和并加以解决了.我们要在尊重好和保护好环境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再同时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

再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是社会的主体,但社会不是单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因此,人们之间形成的这个生产关系将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而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由人们之间形成的这个社会生产关系才会进一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最后,是国际间的合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因此,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2]

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4]因此,我们不但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等,兴办合资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即‘请进来合作’,还要通过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股份等形式,开辟‘走出去合作’的道路”.[5]通过这种“双赢”的“礼尚往来”,使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能够在彼此对方体内发展壮大,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要威胁我,我也能威胁你的良好制衡关系的对等状态,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最终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综上所述,我认为党的领导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它为我们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应去对和化解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的保障.科学发展观是党领导人民化解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经济发展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根本对策和衡量应对经济危机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007:13.

〔2〕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2006:59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78.

〔4〕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新年贺词.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5〕杨守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中国和平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7).

F832.59

A

1673-260X(2010)01-0040-03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科学国家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科学大爆炸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把国家“租”出去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