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教育需求的一项质性研究
——以太古乡为例

2010-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家长农村孩子

王 瑜

(长治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对农村教育需求的一项质性研究
——以太古乡为例

王 瑜

(长治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太古乡进行实地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地人(包括农村学生、家长及教育者)对农村教育的需求与期待,自下而上地反映农村教育中的真实问题,可以为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其次,本文旨在唤起研究者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农村教育问题.

教育需求;农村教育;质性研究

1 前言

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我们当前的农村教育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反而是一种“离农”的教育,教人离开农村往城里跑,这不得不使人怀疑这种教育在路向和功能上出现了问题.

本研究的思考是:教育对于农村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无形中牵扯了上到农村中小学校长,下到农村学生、农民各个不同的群体对教育的看法、真实的想法以及研究者眼中的农村教育现状.笔者确信,只有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才是建立令他们满意的农村教育体系的前提.

2 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介绍

2.1 概念界定

2.1.1 教育需求

需求亦称需要,是指人(包括个人和利会群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欲望和要求.教育需求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是教育发展的根源,是教育动力的源泉.?它可以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方面,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教育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科技进步等;个人需求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教育机会、教育内容等的需要.

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功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农村当地人对教育的需求.而对他们来说,“教育功能”、“教育需求”等字眼,只能转化为“念书有什么用”、“理想”、“愿望”等话语.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于关注的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忽视了作为受教育的主体,特别是这样一个大的特殊群体对教育的需求.

2.1.2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实地体验观察、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和个案调查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对农村教育的研究缺少的正是这种真正从农村当地人的体验和“视界”中归纳提升的理论.在本人看来,这种在自然的状态下,把社会现象放在原始背景中进行整体的考察,原汁原味地呈现社会现象的本来面貌的质性研究方法是最适合对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也为社会各界今后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提供了新的视角.

2.1.3 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主要是指在农村经济社区环境里,对农村居民(或农民)及其子女进行的教育.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主要是典型贫困山区农村的学校教育.因此,文中的农村教育主要是对农村居民的子女进行的教育.

在我国,由于各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即便是农村地区,山区农村和平川农村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本文所研究的农村进行详细的介绍.

2.2 研究对象介绍

2.2.1 太古乡概况

太古乡位于山西省大宁县城西45公里,辖区东倚二郎山、西濒黄河,北接徐家垛乡,南以岔口河与吉县为界.全乡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总人口有4400多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仅有20多口人,这里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乡.

2008年全乡纯收入408.5万元,人均纯收入950元.太古乡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2008年政府收入5万元,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村办费用、教育基础投入等,其中教育投入比例占到4万元,占政府收入的80%,主要用于学校办公和取暖费用等.

2.2.2 太古乡教育概况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两所,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的学校,部分包括学前班),教学点7个,共有学生596人,其中初中生197人,小学生399人.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中国典型的地势偏远的“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应该具有小范围的推广性.另外这个村庄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完全小学和初中甚至是学前班的村庄之一.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子虽然不大,但是人口较多,居住密集.

3 “他们”眼中的农村教育

3.1 孩子们的理想和心愿

第一次到学校的时候,无论进教室听课,还是在学校里走动,到哪儿都会看到孩子们好奇追随的目光,但是当你去寻找这些目光时,他们就会很害羞、胆怯地躲闪开,可以看出这里很少来陌生人.但是毕竟年龄上的差别还不是很大,为了感受他们的生活,我选择了初二班的几个女生跟她们同吃同住.

孩子们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宿舍是一个大通铺,挤十六个孩子,我们晚上躺着聊天的时候,房顶上不时往下掉土块儿,老鼠到处乱跑……宿舍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咸菜瓶子,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就咸菜,有的孩子到现在都没有吃过米饭.由于当地老百姓自己种粮吃,能自己自足就不错了.虽然孩子们都能吃饱饭,但是单调的馒头、咸菜显然很难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需要,营养很难跟得上.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真得是很让人感动.

对于孩子们的理想、未来的打算等等,主要是通过访谈、阅读日记和组织主题班会等途径来了解的.我们在初二某班组织了一次名为“I have a dream”的主题班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未来的打算.孩子们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和未来的职业构想如下:51名学生中选择继续考高中、上大学(7人,占14%);选择外出打工(34人,占 67%);选择当兵(8人,占 16%);不知道者(2人,占3%).其中对未来具体职业的选择:建筑工人(7人,占14%),厨师(6人,占 12%),家政服务行业(6人,占 12%),教师(6人,占 12%),个体经营(5人,占 10%),医生(4人,占 8%),警察(3人,占 6%),理发师(3人,占 6%),歌手(2人,占 4%),宇航员(2人,占 4%),演员(1人,占 2%),科学家(1人,占2%),不清楚者(5人,占10%).

从未来职业的选择上充分反映了农村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是很现实的.孩子们和我曾经谈起过:村里谁在“外面”(县城或城市)当厨师,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谁的爸爸在“外面”当煤矿工人,过年回来全家都穿新衣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选择建筑工人、厨师、家政服务等的人较多,说明学生们渴望摆脱农村的贫困生活,也说明这些职业对这些孩子们而言,还不算太高远、太困难的目标.而且,这些职业的收入在山区学生的心目中也算得上“理想”了.择业意向中,没有一个选择当农民,访谈中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孩子愿意回到农村,他们甚至还反问我:“你说我们在这里能干什么?”农村孩子们的理想,相对于城市的同龄孩子来说,我想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是城市里的孩子作出这样的选择,家长们一定会觉得颜面无光,老师们也会认为这孩子没出息.然而,这确实就是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出路.

尽管他们未来的职业意向都是城市,离开这贫穷的农村,然而,在孩子们与我往来的信件和他们在日记的支言片语中,又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们纯朴的心愿:

“我想我可能会在城市里呆一段时间(打工),然后再回到农村,我想报答我的家乡,为我的家乡做点贡献,我会在城市里赚很多钱,然后捐给我的家乡,然后到(为)家乡做一些实事,如教学、做医生等”初二某班 男生

“我向往城市,却又想为家乡农村的建设尽一份力……”初二某班 女生

“因为我是农村的孩子,农村的落后我们都了解,如果我将来挣了大钱,就要为我的家乡,创造(建)美丽的学校、住房,将家乡搞成城市化的农村.”初三某班 男生

“我想让农村发展起来,让农村的孩子们个个都能读书,让那 些在农村没事干的有事干,让农村和城市一样好.”初二某班 男生

“农村人应该说都向往着城市生活,但是毕竟农村是我们生长的故乡……,所以我更希望自己以后将能使自己的故乡变成城市.”初三某班 女生

没有对这里实际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和这些孩子们朝夕相处,心与心真诚的交流,真得很难理解农村孩子们的“俗气”和“缺乏理想”.存在决定意识,农村的生活现实决定了孩子们的态度和理想,或许无奈但却真实!面对这些孩子们,笔者不禁要问,教育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教育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3.2 农村家长的教育需求与期待

3.2.1 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虽然家长对教育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认为接受教育对个人和家庭有益,但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偏低,多数家长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读到初中,然后选择打工.但接受完初中教育是多数家长教育需求的底线.

制约家长对学校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得知,共有31位家长只想让孩子读完初中,在问及为什么选择让孩子读了初中以后不再上学的原因时,有13个家长选择“家里有困难供不起上学的花费”,占41.9%;有10个家长选择“孩子成绩差或没有兴趣再上学”,占32.3%.可见,经济因素和学校教育质量是制约家长对教育需求的主要原因.另外,教育的成功机率也是影响教育需求的因素之一.教育的成功机率与教育需求之间呈正相关.据调查该地区近二十年来考入大学的人数仅为10人左右,极低的教育成功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教育需求.

3.2.2 农村家长对教育的期待

调查发现,农村家长对让孩子接受教育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他们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孩子可以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以便孩子将来能走出农村.有35个家长同意“上高中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考大学”的观点,占71.4%;26个家长同意“如果不考大学,就没有必要读高中了”的观点,占53.1%;32个家长认为“上初中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考高中/中专、上大学”,占65.3%.由此可见,家长在教育目的上具有功利性,他们从认识上有些偏颇:上学就是为了升学,升不了学,上学就失去意义了.这说明农村教育功能导向还是以“应试”为主.而一旦这条路行不通,他们就会对教育失去信心.

3.3 实践者的声音

作为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当事人.同时,他们生活在农村,与农民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文化环境之中,对当地的文化,对当地人的观念和意识,尤其是对学生也了解入微.如果说教师们在理论上、宏观上未必十分明了的话,那么,从微观层面来说,他们的处境和身份则保证他们对于农村教育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访谈对象主要是以太古中学教师为主.访谈主要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为主.由于本身学校的老师少,大多数都住在学校,交往起来比较方便,座谈是在访谈之后,所以在座谈时,笔者和老师们已经彼此都了解了,许多老师都明确表示对本研究会大力支持,虽然座谈是在校长办公室举行,但是老师们都是畅所欲言,还有激烈地讨论,收获颇丰.

3.3.1 关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目前是培养未来城市打工者的地方”

许多老师都表示目前山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学习成绩稍好,家庭条件可以的学生都转到城里去读书了,留下来的就注定升学无望,这个学校近几年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大概有50多人,报考初中升高中的也不足10人,连续两年都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无奈选择外出打工.

“贫穷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观念的问题.因为现在农村家庭,如果家里有孩子出去打工的肯定家庭条件较好,如果家里有几个上学的孩子,那肯定家庭条件不会好,所以,一些家长也都希望孩子们初中毕业后能出去打工,走出大山.现在还好一点的就是,义务教育收费少,家长们一般都会让孩子读完初中.”

其中一位教师说到:“也不全是贫困的原因,其实家长们即便再苦再穷,只要孩子肯念书也还是愿意砸锅卖铁去供的,但是农村孩子一般读到初中就读不下去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教育质量问题是主要原因,而教育质量又牵扯到师资不稳定、学校教育经费的问题,学生流失的问题等等.”

“其实,我们也很为难,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一方面面对这穷山恶水……说实话,我们都不愿意一辈子呆在这,有机会我也会去外面打工.”

有一位年轻代课教师的话更让人吃惊:“我就给我的学生说,能考上高中就上,考不上就出去打工,一辈子窝在这穷山沟里能干啥?学不下知识,也要出去长长见识!”

事实表明,农村教育除了为上一级教育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办学目标.从学生来看,农村的基础教育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放弃了绝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即便是让这些孩子出去打工,面对陌生的城市他们能做什么?教育并没有教给他们学会生存的方式,由于他们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外出打工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对于外出打工他们又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准备.

3.3.2 关于外出打工

目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现象很常见,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就更加普遍.在与校长、老师们进行谈话时,出现最多的词便是“外出打工”.而对于外出打工,老师们明显地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多数老师认为,农村不仅艰苦,也没有发展前途,正像一位老师所说:“在农村,你再扎扎实实地搞,也搞不出什么成就”.所以,应该支持毕业生出去闯,“留在我们这儿是没得出息的,现在的年轻娃儿为什么出去闯荡,就是因为(发展)空间比较大”、“挣回的钱多”,“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敢于走出去,走出大山,到外面去拼搏,去开创一翻事业,然后再回报家乡”.应当承认,毕业生留在农村,其发展的确会受到种种局限.而且,农村家庭中凡是有外出打工的人,家庭条件就不会太差.这样的例子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也就难怪许多人主张“走出大山”.

另一种意见认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里只靠老弱病残料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认为:“这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会给地方的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并不希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这种意见也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家乡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哪怕挣不了“大钱”,多数农村人也不愿意背井离乡.从农村的发展看,青壮年和受过教育的人都走了,家乡由谁去建设?农村的现代化由谁去实现?正如当地一位校长所说:“农村教育就应该为农民的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与农村、农民的需求对上号.这是农村教育不能偏离的方向”.

〔1〕王守恒.教育动力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0.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明庆华.发展我国农村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2.

G725

A

1673-260X(2010)04-0166-03

猜你喜欢

家长农村孩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