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2010-08-15赵翠莲陈佩影贾小平
赵翠莲,陈佩影,贾小平
(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体育教学改革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赵翠莲,陈佩影,贾小平
(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学会锻炼身体,据此,传授运动技能应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效益,都应体现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因此,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是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改革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教学改革;运动技能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实验已经进行七年了,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否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如何对待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偏差,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无关紧要,学习运动技能无需提出什么质量要求,关键是要学会如何锻炼,如何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等等,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对技能教学有所忽视,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想实现这五大领域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运动技能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首先,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由此可见,要实现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主要应通过身体练习来进行,而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就是靠身体练习来进行的.所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运动技能学习本身既有一定的目标体系,同时他又是实现其它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次,运动技能内容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它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实现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知识教育”方式来完成的.作为体育这门学科,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不是思想品德课.一切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无论是运动参与目标,还是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哪个目标的达成都不是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单一的教学而达成的,而是在体育活动中,在运动技能目标的学习和巩固中不断的实施和渗透的.当然,在充足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或指导学生阅读体育与健康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有些具有实体的学习内容,有些只有学习目标而没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如心理健康目标:“在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都必须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载体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同一个学习内容要兼顾多种学习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改变过去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而应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手段.
在新课程下“健康第一”是教学的宗旨.的确,健康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也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他们的健康可以通过体育课堂、学校课余的体育锻炼和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来得到维持.但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他的终身健康又是靠谁来维持的呢?当然是运动技能.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不仅是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在过去50多年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成功人士正是因为在校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才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其实,体育锻炼能力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储蓄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练.进行任何体育锻炼,都需要体育基本的体育技能.让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进行自我锻炼的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做到的.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进步.学生缺乏运动兴趣的体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运动技能是激发运动兴趣的原动力,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长期兴趣的原因是源于体育运动本身所包含的运动技能,学生对一项运动产生兴趣是从技能运用体验成功开始的,他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到合理运用技术的有效性,并不断积累成功体验,才开始产生运动兴趣,达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在不断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成功的经验,重而学习兴趣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学会了才有可能有兴趣、有兴趣才可能经常自觉地参与,经常自觉地参于才可能养成锻炼习惯,有了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才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运动技能教学的价值所在.
新课程实施以后,不是不要运动技能,也不是一味地淡化体育技能,体育技能还是要的,它是体育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位,也是我们体育学科的精髓.没有运动技能就无所为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一旦离开了运动技能,便成了“无米之炊”,失去了运动技能,也就失去了我们体育学科教学的意义.任何鄙视和削弱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回顾各个不同时期制定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目标上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点始终未变.体育课必须有运动技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运动技术的学得不能成为一堂好课.评价一堂体育课是否优秀必须从学生运动量和运动技能这两个重要指标来评价,运动量是否够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是关键,而运动技能是科学锻炼方法形成的前提,上述两者是互为条件的,运动量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运动技能而达成的,运动技能是通过一定的运动量进行巩固和发展的.“
运动技能不论是对于新课程下的体育课还是对于我们学生的终身体育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体育课的方向是以运动技术、技能带动体能练习的“兴趣项目课”,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得到体能的锻炼,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清的.
3 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充实和加强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学会锻炼身体,据此,传授运动技能应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效益,都应体现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因此,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是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改革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若过于淡化甚至彻底否定基本的运动技能教学,则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若过于淡化甚至彻底否定基本的运动技能教学,则所谓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实和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而不是把体育课上成不出力、不流汗、散步式的“休闲课”和只顾学生开心而不要竞技的“娱乐课”.不增强体质、不发展体能的体育课又如何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呢?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最期待的应该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和玩的满头大汗了,因为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味运动文化的条件之一,是他们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和他人的基础,是他们展示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前提,是他们满头大汗而乐此不疲的动力,更是他们在体育中学会交流和结友的桥梁.
在体育课程教学上试图走“捷径”,不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刻苦学习和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运动技能,那么,“会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不能削弱基本的体育技能教学,而且还要充实和加强运动技能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运动技能的本领,从而更好地实现运动技能教学的目标.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管什么动作,都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学习作风.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教学的过程.在兼顾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多关注一些诸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如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
技能教学应该突出的是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要真正理解了运动技术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理解了运动技术对学生身心的意义所在,并从教和学双方的角度去认真地研究,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话,那么运动技术的教学也一定会富有成效、生动活泼,受学生的喜爱.
〔1〕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5(1).
〔2〕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的关系.2005(2).
〔3〕张志强,段会林.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5(6).
〔4〕宋学光,高始玲.领会课标内涵,走出教学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2006(1).
〔5〕陈萍.慎选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品味.中国学校体育,2006(4).
〔6〕包国勇.新课程下体育运动技能目标的定位与事实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6(9).
〔7〕赢予.多一点“脚印”,少一点“掌声”中国学校体育[J].2006(12).
〔8〕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9〕法规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002(6).
G807
A
1673-260X(2010)03-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