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0-08-15祁璠
祁 璠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祁 璠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文章探讨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的目的。
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策略,特别是对音乐对于人才素质形成的功能、作用和意义缺乏科学、深层的认识,因而产生了许多问题:高层管理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不重内涵;授课内容较为随意,一般是教师擅长什么就教什么,基本上是与学生各自所学的专业相分离;在教材编写方面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合理性、科学性;教师的思维不能与时俱进,仍延续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等,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对音乐的概念更加模糊,对学习音乐的恐惧心理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使原本热爱音乐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报名学习音乐的学生流失率提高,以致失去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意义和作用,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为此,下面就以公共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为例来探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音乐鉴赏课程是普通高校进行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从事此项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绝大多数不识谱的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这与我们所面对的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直接关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特殊性就在于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这就决定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与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所区别。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常碰到如下情况: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课程任务较重,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系统学习音乐,以后也不会从事音乐专业,只是想通过学习音乐加强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需要我们从非专业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不能以解决学生音乐技能为出发点,也不能以授课老师的专长为主要授课内容,更不能以教师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来代替学生个体的音乐思维的创造与发挥,不能用教师对音乐的认识来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单向的教学传输模式,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自我能动规律严重相悖。我们必须结合学生所需,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调整以往专业的教学思维,丰富从前的授课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由于全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的高中阶段又缺失了音乐教育这一环节,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音乐的基本知识,甚至有的偏远地区的大学生从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这就加大了授课的难度。有的老师在刚接触公共音乐课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难度,认为公共音乐课容易代,课时相对较少,内容不需要很多,只要给他们开成音乐欣赏课看看光碟,听听名曲就行,再对作品加以讲解就足够了。可一个学期下来发现学生收获并不大,课没上到一半学生已经所剩不多,造成了之后的公共音乐课难以开设的局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当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今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需要。
虽然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学生缺乏音乐知识,但他们却有着相对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大有益处。因为从根本上说,音乐也是一种文化,是某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高等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从培养音乐专业工作者的目标为出发点,而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合理分配有限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材选择方面也要区分音乐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尽量选择符合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审美需要的教材。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各具特色的多种文化环境和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的本体文化与音乐以外的多元文化的分裂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背离,其结果必然造成教育片面化的不良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的人,被美籍德裔哲学家、美学家马尔库塞描述为“片面的人”。因此,大学生要从狭隘中走出来,在未来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发展一种对“陌生”音乐文化包容的态度和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在开放的大环境中来感知和诠释音乐的意义。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和谐人、全面人的培养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此,我国音乐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主要传播渠道和文化资源之一,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重任。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从1916年北京大学开设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就可以看到:在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培养造就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才,与在广阔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背景下培养造就艺术人才,两者是和谐互补、相得益彰的。这种艺术与其它学科结合的方式培养的人才要比学科之间互不联系培养出的人才更科学、更实用和更全面。因为这样既有利于人才的智商、情商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艺术与科学、大学与社会的和谐共进。音乐教育的意义不能只限于它自身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它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全面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因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这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对于初涉人生的年轻人显得尤其重要;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音乐还可以帮助人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体验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识别真假、美丑、善恶,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创新性、开拓性人才的培养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向不能只限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还要在此基础上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准备。
首先,高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对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意识。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落后,其中大部分开设公共音乐课的教师还处在只限于研究本专业知识领域的研究视野。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培养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当前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根据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专业方向来决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注重教师素质结构的合理性、开放性、科学性,特别是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建立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素质结构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创造型人才品质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就公共音乐教育而言,对于大学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习得外在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透过外在的音乐技能的训练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性思维。同时,有目的、有策略地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架起桥梁。这才能够使音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运用,真正地发挥音乐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最后,在公共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的习惯,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因为传统的学习是一般意义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而创新型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能主动寻求某种知识的线索信息以及这些线索背后贮藏的更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性地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敢于思考的习惯,尤其注重培养其思考过程的逻辑性和周密性,使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以及预测力,使之能从实际出发取得创新性成绩和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音乐本体的特殊作用,从音乐本体的特性出发来思考研究和实践运用,只有深刻体认学科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才能利用学科的资源优势培养人、塑造人。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在高校教育的系统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音乐教育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1]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2009,(5):511-517.
[2]郜锋.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8):157-158.
[3]刘元平.偏失与重构:对高校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7,(4):28-34.
(责任编辑 柴广育)
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性思维
J60
A
1673-2014(2010)03-0081-02
2010—04—02
祁 璠(1977—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