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育”声乐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2010-08-15王绍伟陈淑惠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声乐舞蹈

王绍伟,陈淑惠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006)

“艺术教育”声乐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王绍伟,陈淑惠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006)

“艺术教育”声乐教学以学科交叉为特征,与边缘艺术相融合,“艺术教育的”创新教育要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只有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在声乐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

艺术教育;声乐教学;创新教育

教育创新作为声乐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融合渗透到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艺术教育”以培养复合型的艺术人才为目标,顺应了教育创新的潮流,顺应了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逐渐完善和普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艺术教育”声乐教学的特点

“艺术教育”声乐教学是以学科交叉为特征、与边缘艺术相融合的教育,并融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单独来看各种学科互不相关,但其本质都属于艺术学科范畴。

(一)与边缘学科的联系

1.声乐与舞蹈的联系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统称为“乐”。古人云:“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声乐作品中的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这三大基本要素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当舞蹈与之结合时,也存在着与其相对应的三个方面,即:(1)音乐的节奏性与舞蹈的律动感。(2)音乐的旋律性与舞蹈动作的歌唱性。(3)音乐的和声效果与舞蹈肢体语言的交织性。

明确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的对应关系,就能使每一个舞步和造型通过音乐得到完美的表现,使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达到高度统一,使音乐节奏、旋律与和声同舞蹈动作、灵动感浑然一体,使音乐通过舞蹈变成了“看”得见的艺术,使舞蹈通过音乐变成了“听”得见的艺术。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宜让学生唱之舞之,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效果。

2.声乐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可以这样说,音乐是流动的书法,而书法是固态的音乐。书法与音乐在意境乃至韵味上都是相通的。书法中有笔线美、意境美等,歌唱有音色美、声音的线条美。笔毫在纸上的运动有三个方面:(1)运动的速度;(2)运动的力度;(3)运动的形态。而在歌唱技术中,气息的运用同样也强调气息运动的速度、力度和形态。

意境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诗论与画论,应用于书论中,泛指书法的神采、气韵、笔意、书意等内在的精神境界。书法中注重“情”与“象”的交融,正如声乐演唱中所强调的“情”与“声”并茂。由于有了意境美,书法、声乐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唱是情感表达的最直接方式。声乐作品可表达的的内涵更广阔、更丰富、更深邃、更含蓄,而且,音乐的内涵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作曲家圣·桑所说:“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他能传达出任何词语也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心灵状态。”

(二)特点表述

基于与边缘学科的密切联系,“艺术教育”声乐教学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对象的主体性。“艺术教育”声乐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二度创作。

第二,内容的丰富性。“艺术教育”声乐教学以学科交叉、综合艺术教育为理念,这就要求其内容相当丰富,以增大信息量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过程的实践性。“艺术教育”声乐教学的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因此不应该使“艺术教育”声乐教学过于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四,手段的科学性。“艺术教育”声乐教学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符合时代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教育先行;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声乐教学形式,充实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音乐。此外,还要注意通过声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五,评价的激励性。“艺术教育”声乐教学要求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等各方面都必须多样化。不能把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必须把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教学中有评价,评价中有教学。

第六,系统的开放性。由于“艺术教育”声乐教学要遵循综合艺术、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学要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新余地,而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统一,加强艺术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要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采用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艺术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打破原来“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先站稳讲台,又兼顾舞台,形成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

1.小组课

对于声乐小组课必须注意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和调控。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声乐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歌唱的智力活动。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歌唱思维敏捷,想象深刻活跃,记忆力强,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歌声充满活力,有可塑性。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理解声音,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极易进行语言沟通、情绪感染。在小组课中,声乐教师注意要做到以下几点:(1)公正评价,合理期望。(2)以积极的情感爱心感染学生。(3)树立教育威信。(4)重视声乐课堂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2.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声乐小组课的补充,目的是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在增加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声乐理论知识。现如今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忽略声乐理论的现象,同时又要求“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必须了解各声部的处理特点,避免产生自己专业是哪一门类就仅仅熟悉哪一门类的现象,多看一些录音、录象,浏览优秀音乐书籍,了解大量的声乐曲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课

在建立了稳定的歌唱状态,基本解决声音问题之后,要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伴唱、伴奏、自弹自唱,提高除演唱外的各种能力。

4.艺术实践课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艺术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也不例外。艺术实践课就是锻炼学生既能站得讲台,又能上得舞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对于声乐教师而言,不掌握新的声乐教学方法就难以冲击传统的声乐教学框架,也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培养。因此“艺术教育”中的声乐教学方法既要遵循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音乐教学手段,使音乐教学直观化、信息化,并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与其他学科具有联系性。这样就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使声乐教学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

[1]郭声健.中国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0.

[3]刘九思.创建具有高师特点的新声乐教学体系[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社,2002.2.

[4]梁峻岭.浅谈高师声乐小课模式改革[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社,2000.3.

[5]郭娉婷.浅谈高师声乐课中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社,2002.3.

[6]李钰鹏.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社,2004.5.

Abstact:“Art Education”innovation in teaching vocalmusic education not only,has innovative ideas and sense of innovation.but als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vocalmusic education.

Keywords:Art Education;vocalmusic teaching;creative education

(责任编辑 柴广育)

The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eaching Model of“Art Education”

WANG Shao-wei,CHEN Shu-hui
(Department ofMusic Taiyuan Teachers College,Taiyuan Shanxi 030006)

J616

A

1673-2014(2010)03-0071-03

2010—03—12

王绍伟(1960— ),女,山东烟台人,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陈淑惠(1972— ),女,河北唐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声乐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