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落实长吉图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

2010-08-15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一、长吉一体化是落实长吉图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长吉图战略背景下,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形成在行政上相对独立,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吉林省核心区域大型都市隆起带,有利于提高长吉两市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推动长吉图经济圈的快速崛起,有利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区域一体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集群化和大都市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外新一轮经济竞争,已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逐渐演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波士华”城市带、日本东京-横滨城市带等。国内比较典型的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城市经济群。跨行政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已成为现阶段新的发展模式。

(二)长吉一体化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

一是长吉图上升为国家战略助推长吉一体化。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12月29日,吉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支持长春、吉林两城市做大做强。二是两市毗邻的区位优势和发展重心转移为长吉一体化奠定基础。长春工业重心向东北转移,成立了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吉林市发展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提出构建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区。三是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加速长吉一体化进程。长吉两市间有高速公路和长吉南线、长吉北线三条公路相连;长吉高速路上的龙嘉国际机场,成为两个城市共同的空中走廊。中部城市供水、供气、发电和通讯设施的共建共享,使两市间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

(三)长吉一体化能够促使长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现共赢

实现长吉一体化,能够发挥出1+1>2的效应。一是使两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地区经济布局,强化核心地区及全省的区域经济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以长吉为核心,以四平、辽源、松原三个地级市为依托,辐射农安、舒兰等二十多个县(市)的城市群,必将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二是从一元化角度出发,重新规划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和环境建设,利用两个城市间八十多公里的经济带、环境带、产业带,实现生产力发展空间互补和差异化发展。三是有利于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实现传统民族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交相整合,发挥地域历史民族文化、冰雪文化、生态文化和工业文化优势,形成东北区域性文化中心。

二、长吉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一)功能定位

长吉一体化最终将发展成为立足东北、接轨国际、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成为吉林省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分工有序、经济实力雄厚、集聚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核心增长极,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和谐、城乡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现实与未来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群。

(二)发展战略

一是国际化战略。以长吉两市为核心,以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利用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内空港、陆路干港等共享资源,面向东北亚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二是协同化战略。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促进长吉两市间的互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吉林省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城市群战略。以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为核心,强化长吉两市的城市功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四是“三化”统筹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走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化”统筹协调发展道路。

(三)主要任务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统筹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为核心,向吉林市方向延伸,发展兴隆山、卡伦、机场服务区、九台城区等新的城市分组和城乡统筹新区。以长春、吉林为核心,形成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长吉航空、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连接、两市边界路网和东西向连接道路建设,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推进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工程、吉林交通换乘中心、长吉城际铁路建设。尽快启动长春经济圈环线建设,加快形成环形放射公路网络。继续实施龙嘉机场扩建、哈大客运专线等专项工程。逐步建立覆盖长吉两市城乡的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强化集聚辐射功能,建立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长春要做大做强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群”,建设好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计划,重点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长春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引导金融等高端服务资源向长吉两市集聚,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内合理分工、梯度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长吉两地间“一区两园”模式,共同开发建设科技、工业、物流等对外合作园区,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向长吉两市集聚,促进汽车、轨道客车等产业间的互补融合、错位发展,逐步将一般性、竞争性的加工配套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城镇转移,推动两市产业融合对接,形成梯度分工的经济协作关系。四是以资源配置为基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合理调整商贸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统筹两市商品市场建设。巩固发展区域性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和重要工业产品专业市场,增强专业市场的辐射能力。发展生产资料等重要工业产品区域性交易市场。建设区域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发展平台和共享的信息网络系统,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建立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服务,取消企业贴现的异地限制,实现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域内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存贷款等金融服务同城,中小企业担保资信互认,各银行贷款业务交叉办理,银行信贷与企业信用咨询一体。以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服务网络,跨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长吉两市银行贷款业务。加快大连陆路干港、城市商务综合体、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畅通对外流通通道。五是以生态宜居区建设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共建。重点抓好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改造,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净月退耕还林工程、波罗泡湖群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打造长吉生态带和生态城镇群,构筑区域生态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生态景观系统,全面提高长吉两市人均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城市污水排放、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保障体系。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松花江、伊通河等流域的水质保护力度,分解落实长吉两市水污染治理任务。突出抓好新立城、石头口门水库、松花湖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同步推进。加快推进长吉两市空间的融合,把城市开发建设重点转向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完善以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电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全面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加速信息网络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整合区域内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分步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率先实现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长吉两市多网互联互通。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建设长吉两市共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率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府网上协同办公。加快长吉通信资费服务一体化,逐步降低直至取消长吉内部的长途漫游资费,探索推进长吉共享0431电信区号资源,逐步实现长吉两市间通话同城收费。加大长吉两市金卡工程推广力度,在金融、商业、交通、医疗、社保等行业广泛使用IC卡并率先联网。七是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作,建立公共安全保障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在救助、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处理及边界应急援救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制定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应急联动预案。建立企业联合、高校联合、培训联合、劳务合作联合等大就业联合体系。发挥长春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采取政府扶持、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各类科技研发中心及辐射两市的研发网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围绕石油化工原料等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深入研究石化下游产品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突破成果转化的技术瓶颈。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强化医疗卫生单位交流与合作,建立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公共医疗卫生差距,发挥系统整体效益。打破市域制度界限,统筹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探索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学校联合招生,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推进两市在社保、住房公积金使用等更多领域的合作。

三、推进长吉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一)高位统筹,加强对长吉一体化建设的协调和指导

长吉一体化涉及两个城市,跨行政区划,应尽快研究省市共建、城市合作的协调、合作和推进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省级工作推进机制。建议省里成立长吉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经济一体化中的重大发展战略,协调地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实施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实施。二是建立市级对接机制。建立两市市委书记、市长共同参加的长吉党政联席会议协商制度,重点研究和决策两市一体化的重大事宜。三是建立部门合作机制。组建由两市发改委牵头负责,规划、交通、城建、旅游、环保、财政、信息、工商、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一体化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和实施推进。

(二)规划先行,尽快编制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

推进长吉一体化,首要任务是编制总体规划。应由省里牵头组织,结合长吉图发展战略和省“十二五”规划,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先进经验,制定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空间布局结构,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

(三)尽快启动核心区建设,加快长吉一体化步伐

长春东扩与吉林西进战略的连接带和结合部,涉及重点区域为吉林市永吉县和长春市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议争取省里下放管理权限,允许在金融创新、对外开放、城乡统筹、土地开发等方面先行先试,示范和引领全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展开强势宣传,营造长吉一体化的良好发展氛围

建议省市宣传部门及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向国内外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阐明长吉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不断扩大长吉一体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营造招商引资环境,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举全省之力,全力共促长吉一体化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成员:

刘际阳: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邱志华: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经济处处长

丁丽军: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县区处处长

史书华: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