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0-08-15

关键词:文化发展

丁 斌

(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福建福州35001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丁 斌

(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福建福州350012)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大力发展青年文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青年文化;发展;影响因素

一、文化模式的裂变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飞速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在以人为本浓郁的时代色彩中迅速地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原有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模式裂变的产物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实践中伴生的某些新文化观念。[1](P272~273)面对文化裂变的新格局,许多人尽管不适应但无法逃避社会发展的大潮流,更多的青年人却活跃于社会变革的前沿欣然接受新生的文化模式。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呈现积极上进的趋势和优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意识形态在纷繁变幻的文化新背景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表现出宽容与共存的态度,“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再次得到有力落实。多元文化格局的文化现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对青年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审美文化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流入中国,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苏联文化审美取向遭到了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先锋派的运动,朦胧诗、意识流、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文化大革命”后,心灵疲惫的人们在历史的包袱中沉痛反思,青年一代更是怀着兴奋和叛逆的情感,努力在先锋文化运动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先锋文化的审美宣传把世俗生活渲染得令人无可抗拒,在市场经济允许获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文化资源以新的文化审美形态进入市场变成文化消费品,最终影响着青年的文化发展及其生活表现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尽管先锋文化运动辉煌不再,但其开辟的充满探索、试验和竞争的多样化的文化审美潮流,事实上已经成为文化审美领域选择的新标志。

三、宗教活动的增强

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它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信仰者的精神支柱,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宗教超凡脱俗的执著与远离苦难的祈祷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寺庙遭破坏,经书遭洗劫,人们的精神信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宗教活动骤然减少。随着改革步伐的推进,宗教活动的增强成为历史的必然。自1982年中共中央宣布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以后,宗教信仰活动再次出现了繁荣景象,上海90年代基督教信徒的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比例,其他地区信教人数也保持增长势头[2](P206)。中国民族宗教网2009年9月17日在《宗教信仰自由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60年宗教工作综述》中指出: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信教人数呈平稳增长态势,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信仰宗教者。青年本来就是社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很难想象我国的宗教活动对青年文化的发展没有影响。

四、多元价值的冲突

多元文化的出现势必带来价值上的冲突和矛盾。从1980年5月《中国青年》发表署名为“潘晓”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开始,到90年代“个人本位价值论”导演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等,都是文化转型时期人们内心价值的矛盾与反思。当然,这一时期主流文化对个人主义价值观持批评与否定的态度,它总体上反映了有正义、有良知的群体对社会弊端的痛恨,充分反映了当前国人的主流意识和主流信仰还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然而,多元文化也给广大青年带来许多模糊的、非理性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选择信号。

今天,很多青年相当普遍的“自我”价值倾向在服饰、职业、形象、兴趣、偶像、网络等方面表露无疑,共同关怀的集体情感需要日趋强化,而网络上“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流行语,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年行为的典型文化提炼。我们不能把青年的“自我”价值倾向简单地归咎于亨廷顿所认为的“现代化不一定是很好的整体,它必然包含着紧张、压力、混乱和骚动”,但多元价值中存在的低级、庸俗、非理性乃至腐朽、反动的因素,对于青年文化发展造成了较大混乱,对那些政治敏感度不高、社会经验阅历粗浅、明辨是非能力低下的青年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国家、社会、团体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青年勇敢地面对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交汇潮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和文化“西化”的误区,做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与本土文化的现代化相辅相成,为社会主义青年文化发展真正引路导航。

五、青年时尚的演变

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又指“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3](P11)的增强,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模式正日趋一致,而且不同的空间正在联结成一个整体。从20世纪末期的“苏东巨变”到今天,现代化、全球化和西化等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青年时尚文化发展成了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又一个感性坐标。青年的时尚生活实践极大地影响着青年的文化发展,我们只能正视这个时代课题。青年作为文化建构活动的主体,他们以生命去体味和感悟真实的生活,用实践活动来检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青年追求真理、拒绝平庸、激扬个性的积极性,充分肯定青年的价值与尊严,高度理解青年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道德情操,广泛认同青年的大胆创新和虚心学习的广阔视野,只要给予青年更多的积极关注与正面引导,当代青年的时尚实践活动和青年文化的发展也会在默契中共同前进。

六、网络生活的冲击

网络生活前所未有地向青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方向。网络提供了不分民族、国家、地位、信仰、立场等的虚拟活动平台,网上有虚拟的国家、战争、社区和经济,甚至还有虚拟的友谊或者爱情,使青年能够在逃离现实之时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和演绎现实,因此比一般的媒体更具备文化的颠覆和创造功能。在2007年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指出,在京沪等发达城市,年轻用户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已逾150分钟,首次超过对电视媒体的使用时间。网络生活打破了时空间隔,充分体现平等、个性化等特点,因此深受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青年人青睐。如今写博、网聊、网购、网游等生活方式,再次诠释了网络对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青年在互联网上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释放情绪,还能随时随地满足交往、购物、学习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和表达爱国情绪的主阵地,近段时间青年发起过百万MSN红心爱中国活动、反分裂护圣火全球华人大签名、网络和平游行等活动,真正反映了青年网络生活的成熟化,反映了中国青年网络文化正在理性发展。

[1]翁杰明,等.与总书记谈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2]刘登阁,周云芳.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与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强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607,ebook=607

D432

A

1673-1395(2010)03-0355-02

20100401

丁斌(1972—),男,福建平潭人,讲师,主要从事青年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