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翼剧作研究述评
2010-08-15刘慧芳
刘慧芳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张凤翼剧作研究述评
刘慧芳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创作了多部既可案头阅读、又可奏之场上、令吴越名伶争相演出的杰出传奇。有关张凤翼剧作的研究也走过一条从明清两代的喧嚣到近代的沉寂,再到当代的复苏的发展历程。对其剧作研究的梳理,有助于理论界重新审视这位对戏曲创作走向兴盛,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剧作家。
张凤翼;传奇;研究;述评
一、对传奇《红拂记》的单一研究
研究者从剧情,主题、艺术、人物、盛传盛演等角度分析《红拂记》。论文有谭正璧、谭寻的《论张凤翼及其〈红拂记〉》,史春燕、吕靖波的《〈红拂记〉盛传探因》。
《论张凤翼及其〈红拂记〉》一文所论层面较广。就主题而言,文章认为,《红拂记》的主题不在于表扬一个智慧勇敢的女性奴隶,而在于表扬一个被女性奴隶慧眼所识的民族英雄。就作品的文学艺术而言,文章认为张凤翼作品的语言极具文采,是《红拂记》的一大特点。就人物描写而言,文章认为,从符合人民的要求和希望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过程是不够的,但结果还是相当成功的。红拂这一智慧勇敢的女性奴隶形象过于理想化,显得失真。李靖这一民族英雄形象没有处处从人民的角度塑造,他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自己建立功名,只是扫除边患的结果间接造福了人民。[1](P95~100)
显然,谭正璧、谭寻的《论张凤翼及其〈红拂记〉》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入手考察文本,用阶级的有色眼镜看戏曲作品,体现了一重时代的局限性。
史春燕、吕靖波在《〈红拂记〉盛传探因》中指出,在张凤翼的所有作品中,《红拂记》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从文本的角度究其原因,认为《红拂记》既迎合了晚明文人的趋奇心理,又反映了当时一般士子的普遍理想,加之体制的成功变革,促成了《红拂记》的盛传,对之后的明清吸取创作产生影响。[2](P78~80)
二、对《虬髯客传》、《红拂记》、《北红拂》的纵向类比研究
《红拂记》取材于唐人小说《虬髯客传》,张凤翼以南曲编写了《红拂记》,而后凌濛初又以北曲编写了《北红拂》。从小说到张凤翼的《红拂记》再到凌濛初的《北红拂》,三部作品三种形式分别代表了红拂故事在不同阶段的艺术取向。因此将三个阶段纵向类比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论文有:冯宝善的《从传奇〈红拂记〉到明杂剧〈北红拂〉》,徐定宝的《红拂形象的嬗变》,周贻白《〈红拂记〉与〈红拂三传〉》。
冯宝善的《从传奇〈红拂记〉到明杂剧〈北红拂〉》和徐定宝的《红拂形象的嬗变》两篇论文都认为小说、传奇、杂剧中出现的红拂有所不同,是文学形象的历史性嬗变。它的后面有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显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创作主体表现人生价值的审美旨趣。但具体分析两篇文章观点颇有出入。
徐定宝指出杜光庭小说中的红拂是位红尘侠女的形象,周身散发着侠义之气。张凤翼传奇《红拂记》中的红拂原有的侠气荡然无存,变成一位美丽、多情、又有灵气的风尘闺秀,是封建士子新意的红粉知己。凌濛初《北红拂》中的红拂则是一位慧眼识英雄的红颜才女。对于这重形象的嬗变,作者进一步指出张凤翼生活在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知识分子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变得十分关注,主体意识空前高涨。红粉知己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热衷塑造的人物形象。因此,张氏笔下的红拂形象成为他本人内心世界及当时士子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3](P38~42)
冯宝善对此的分析更为全面深刻一些。他从主要人物的转移、作品情节的选择等角度分析三部作品不同的思想与艺术取向。不同于小说虬髯客为主角,传奇《红拂记》以李靖、红拂为主角,侧重描写李靖胸怀大志,建功立业与红拂慧眼识人。这与作者的思想心迹有直接关系。张凤翼出生于明王朝衰败之际,而且他一生与功名无缘,他的作品正是他的一场白日梦。而凌濛初较张凤翼晚半个世纪,对主人公红拂的处理较之《红拂记》更多的写“侠”的一面有别,强调了情欲的内容。
三、对张凤翼思想及其戏曲内涵的分析
杨海中的《略论张凤翼及其剧作研究》一文对张凤翼的生平、思想、剧作作了概括性介绍,认为张凤翼在戏曲方面造诣较高,其剧作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演出价值,他对昆曲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明代戏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作家。[4](P96~100)
而史春燕的《张凤翼戏曲中的侠义精神》则就张凤翼戏曲中表现的侠义精神作了一重探讨,指出张凤翼的戏曲作品对传统的侠义精神多有发扬,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个人的理解。由于本人的人生经历,带有明显的伦理化倾向。[5](P65~66)
专题研究使张凤翼剧作研究从笼统概要论述的传统窠臼中走出,对张凤翼作品从不同角度予以解读。但还缺乏从作品与时代紧密联系的角度对作品的重新定位。
总之,对张凤翼剧作的研究走过一条从明清两代的喧嚣到近代的沉寂再到当代的复苏这样的发展历程。研究也由单一走向全面,由直观迈向纵深。也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表面化、因袭化的不足。不过逐步客观公允的从张凤翼所处的时代评价其剧作,认识到了张凤翼对昆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廖奔、刘彦君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认为:张凤翼所处的时代正是昆曲逐渐形成并日趋繁盛的时期。他以精深独到的戏曲音乐和文学方面的造诣,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既可案头阅读、又可奏之场上、令吴越名伶争相演出的杰出传奇,为昆曲的发展和鼎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又是享有高龄的剧作家,创作周期很长,先因在嘉靖中期写出《红拂记》而享盛名,而后作品陆续产生,历时几乎整个万历一朝,参与了传奇创作高潮的鼓动,并以自身影响而长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张凤翼在明代戏曲史上还是占据一个重要位置的。[6]
这样的评价颇为中肯。
[1]谭正璧,谭寻.论张凤翼及其《红拂记》[J].河北大学学报,1981 (3).
[2]史春燕,吕靖波.《红拂记》盛传探因[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4).
[3]徐定宝.红拂形象的嬗变[J].艺术百家,1997(4).
[4]杨海中.略论张凤翼及其剧作研究[J].中州学刊,1990(6).
[5]史春燕.张凤翼戏曲中的侠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2(2).
[6]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778,ebook=778
I20713
A
1673-1395(2010)03-0131-02
20100423
刘慧芳(1976—),女,山西怀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戏曲文学、文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