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化青花瓷器装饰艺术浅谈

2010-08-15郑小平

关键词:德化青花瓷青花

郑小平

德化青花瓷器装饰艺术浅谈

郑小平

我国福建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悠久,瓷质优良,工艺精巧,驰名中外。德化青花瓷器“以白见长”的装饰表现特征,充分地显示出了德化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其特征在福建青花瓷器中极为突出。德化青花图饰的画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它随意、自然、洒脱,它无拘无束、出神入化,其自由的个性与人文的情怀得以张显和抒发。德化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全国的青花瓷器中非常显著。

德化;青花瓷器;图案;纹饰;艺术

我国福建省的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的陶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蜚声海内外。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悠久,瓷质优良,工艺精巧,驰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已有印纹陶的烧制。唐末,德化陶瓷制作初具规模,并编纂了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借刺桐港(泉州港)之雄风,扬名于四海,成为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明代瓷圣何朝宗首创的象牙白瓷雕艺术,轰动发国际瓷坛,被誉为“中国白”的极品,而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明朝末年,德化又烧制了独树一帜的釉下青花瓷,青花瓷的生产和制作盛极一时。2000年打捞出水的中国清代商船“泰兴号”上,发现有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泰兴号”沉船古瓷中典型的德化青花瓷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梅雀图案的青花盖碗,兰、竹、菊的青花盘,青花小汤匙,菊花纹青花盘,寿字纹印青花碗,圈点纹青花小碗等。

从这批瓷器纹饰上看极富有民族气息的生活图案比比皆是。特别是“兰、竹、菊青花盘”具有典型的蚯蚓走泥纹,体现了德化民窑的风格特点。这些产品在德化的桐岭、岭兜、后井、东头、石排格、后所、宏祠等窑址都有出土,其造型纹饰与“泰兴号”沉船中古瓷完全相同。去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南海一号”船上,也发现大量的德化瓷。据曾多次参与“南海一号”水下探挖的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从古沉船上前期探挖的出水古瓷器上看,大约有八成以上来自德化窑系、磁灶窑系。已出水的福建古瓷器数量多,种类多,质量好,是前所未见的。”明代晚期始烧的德化青花瓷器,打破了传统的单色调,丰富瓷器的品种与装饰艺术给德化制瓷业增添了新的光彩。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它使用氧化钴的矿物做为着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装饰,再罩上透明釉,入窑高温烧,透明的青花纹饰永不褪色,永不剥落,具有幽静淡雅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

经考古调查发现的德化140多处古窑址中,清代青花瓷窑有120多处,约占总数的五分之四,窑场以城关一带最为密集。分布范围之广,产品数量之多,形成德化古代瓷器生产的高峰标志。德化青花瓷器,瓷土淘炼精细,胎体坚致洁白,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纯白色,钴料采用地产金门青或输入江浙料配套,上乘的呈色或浓重鲜艳或淡雅明丽,足可与相景德镇相媲美。主要是蚯蚓走泥纹,它是一种深沉稳重的蓝黑或蓝灰色,由于钴料中含铁份较高的缘故,聚釉厚处往往发生崩裂缩釉的铁锈纹痕,俗称蚯蚓走泥纹,成为区别于景德镇宾的典型特征,这虽然成为一种缺陷,但有时呈现于画图中,成为山石的裂隙、树木的皮裂或人物服饰的皱褶,纹理自然,别具一格。德化青花的装饰,既具有鲜明的时代风采,又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取得了造诣宏厚的艺术成就。

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要求,随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产生和发展。德化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来自人民的实践。随着制瓷艺人创造性的劳动和提炼,从而使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得到不断创新、提高、丰富,达到了高超境界。由于装饰内容取材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着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所以,德化的青花的装饰艺术令人神往;尤其是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图案呈现自然活泼、简洁舒展,朴实粗犷的艺术风格,以及其瑰丽的装饰和精湛的技艺,博得世人的赞美。

德化青花瓷的装饰艺术有手绘和模印两种。手绘笔法可以随心所欲施绘,线条清晰,生动自然,排除那模印式的刻板效果。青花工艺手法以毛笔为施绘工具,在坯体上绘画,主要是青花彩料勾线和“分水”(混水)来表现形象。以线条画为主,这种方法笔墨功力较明显,具有绘画味;另一种是深浅色料绘就,略加线条勾勒,也自成一格。彩绘程序是:一些较复杂的图案,则先设计草图稿,定稿后,单线勾绘轮廓,而后染色;另外就是写意法,直接在坯体上绘画,这种手绘的题材,大都是些枝叶茂盛的花卉及气势磅礴的山水,入微的庭院楼阁和人物故事等。由于瓷器坯体材质表层有别,停笔时间较长,釉水会较多,色就显得黑青,笔轻些色就淡些,是绘色技法经验的反映。绘画经验的熟练程度以及绘技的深浅高低,是器物装饰成就的关键。在运笔婉转自如,青花色调浓淡适中,纹饰层次分明、生动活泼、自然优美的器物装饰纹样,这是富有水平的佳作。此类施绘,以碗碟盘类、香炉、花瓶等大器为多。

德化青花瓷器在装饰表现技法上,非常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艺人们在设计图案纹饰时充分的注重这一质地的特点并使其得到尽情的表述,一般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青花的图案纹饰大都质朴洗炼、洒脱和亲切,它保留了较大白地的想象空间,这种保留较大空白之处的表现手法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境,正如清代画家笪重光(1623-1692)所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华琳也曰:“空白即画也”(《南宗抉秘》),对艺术中的空白作了更为深刻透彻分析,他认为“画中之白”已经与“纸素之白”有了本质的不同,因此,他把画中之白称为绘画六彩之一,认为无画处正是画中之画、画外之画,其妙不可言传也。德化青花瓷器“以白见长”的装饰表现特征,充分地显示出了德化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一特征在福建的青花瓷器中极为突出。

模印纹饰,将装饰纹样刻成印模,然后沾上青花颜料,进而在陶瓷坯体上施印而成。模印工艺的弱点是青花色泽不鲜艳,纹饰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着色浓淡不均匀,尤其是一些印纹粘糊,造成纹饰不清楚。因此,模印工艺一般只适宜用于一些单位较简易的纹样。但是,模印工艺也有其长处,那就是图案一般较工整,便于大批量生产。模印青花纹饰有寿字纹、变体寿字纹以及一些规矩纹、几何纹包饰图案。此类纹饰多印在盘碗的中心或外壁或边沿上。模印往往与手绘相结合,其工艺有的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在印花纹饰的周围,缀饰一两道弦纹,或在器物的口外沿绘一周间有长短的条纹或波纹等一些简单的纹样,有的稍加绘饰,如在盘、碗的内外壁印上变体寿字纹,中心绘有松石、人物,或书写窑工名字,或标记等,一些模印变体寿字与缠枝或折枝牡丹、菊花以及杂宝等纹样的组合,也很有特色。

德化青花瓷的装饰内容有人物故事、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等,题材极为丰富。山水图案类,一般取材于福建地方的山乡景色和滨海风光,包括大幅画的山水卷轴和截取局部的山水小品,前者装饰绘于各种香炉、瓶类、罐类等大件陶瓷较多,后者多描绘于碗、碟类浅平圆器皿的内里,根据器物的造型整体布局,巧妙构图,以表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为主。其画面纹饰丰富,豁达开阔,气象万千,对那动静相承的景致,刻画得淋漓尽致。如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山水觚,画面中的线条勾勒出重峦叠峰的轮廓,施以浓墨重彩,每座山峰的边缘留出白道,形成强烈的阴阳反差效果。山峦的前方台地近景,树木挺拔苍翠,白墙瓦舍依于树林中,山峦前后的远景,大片泼墨逐渐淡化,显示出朦胧深邃的意境。点缀在溪流上三三两两的渔船。描绘一幅夏季雨后山岚景色、渔人捕鱼作业的场景。采用连钩带染的中国水墨画笔法以传统的瓷画会水法作出浓淡相间的渲染,并吸收西洋画的表现手法,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于立体感。这幅溪山渔船图,层次繁复,大块泼墨,恣意渲染,构图丰富,堪称山区景色的代表作。

在青花瓷的中动植物类,植物题材多于动物题材,单纯绘画某一动物纹饰的较少,动植物纹饰结合的图案较普遍,且图案构成紧密完美。带有动物题材的装饰纹样以龙纹或凤纹为多见,与龙结合的纹饰有云龙、火焰龙、海水龙等;云龙,以四爪过墙龙穿云喷雾的装饰较多,有行云流水衬托着舞凤飞龙,此外,各种变体单龙、双龙等,形态各异,气势凶猛。还有那象征爱情幸福的丹凤牡丹,象征益寿延年的松鹤延年的松鹤等等动静相承的装饰图案,生动而逼真地跃然在陶瓷器皿上。至于花草装饰图案,在青花瓷中花卉纹饰占多数,计菊花、牡丹、荷花、玫瑰、石榴等等,纹样极为丰富。同时赋予花木以以吉庆的寓意。花草纹饰多以组合纹饰出现,如岁寒三友图是较常见的组合纹饰,尤以缠枝花卉的组合纹饰更多,如缠枝配以荷莲、牡丹等纹饰而构成的缠枝花卉,显得富有生机;也有些缠枝作为边框装饰,衬以人物、动物等等,使装饰图案显得更丰富多姿;尤其是常春藤缠枝勾连纹饰,它上下左右、循环往复,或二方或四方连续绕于喜字、荷花、菊花和如意纹之间,给人以秀雅和谐的美感,且寓意深远。

作为民窑的德化青花瓷器其题材和纹饰内容不受官方意识的束缚,它取材极为宽泛、自由和丰富多姿,并以自然飘逸、潇洒而又清雅洗炼见长,它笔墨表现自由豪放独具民间艺术之韵味。德化青花瓷器的题材有人物纹饰、自然景观、动物图案、植物图饰等。在人物类纹饰中,以描写生活情景的较多,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渔、樵 、耕、读人物、婴戏以及古代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如福禄寿三星、竹林七贤、西厢记、高士折枝故事。如福建省博物馆的一件西厢记故事盘。画面近处站立在湖岸上的两位仕女,身材苗条纤细描笔法勾勒,脸部用笔锋轻轻点划,眉似弯月,唇似朱点,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春江花夜与怀春少女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故事图。铺陈的工笔,借鉴了明清时期章回演义小说的插图和版画技法,格调上具备了民间年画的浓重。再者一些绘有山水人物、庭院村舍的炉、瓶、盘等器物,绘工精致,纹饰清晰秀丽,还有那书生漫步于庭院园林中,配以“闲来无事不从容”的题句,情景交融,惟妙惟肖。不仅描绘了人物的身份,而且也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欲望,同时,也足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以及人们的意愿和追求。

德化青花瓷装饰题材涉及面是很广泛的。题材丰富也导致了表现各种题材的变换多样的构图章法的出现。明代以来,青花瓷造型样式是很多的,这也要求有与造型相适应并与造型紧密结合的装饰构图。装饰构图方面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装饰效果。德化青花瓷的主要装饰部位在炉、盘、碗、碟等圆形器皿,多数绘于内外腹壁或内底中心,瓶、罐等多数绘于腹部,达到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目的。主要有折枝、缠枝、枝、串枝的装饰构图,在青花装饰构图局部结构中,折枝花卉极重形象的夸张变化,同时亦讲究枝叶的剪裁取舍。缠枝、串枝常以花带团花出现在器物虚有其表。缠枝、串枝花,其主要特点是主茎与支茎的穿枝对梗,交叉错落,极尽匠心。缠枝多作花带,常见于盘边碗口装饰。串枝则多作团花,间亦有花带,多装饰大器盘或瓶罐碗钵主要部位。如器皿的纹样布局,为表现其挺拔的气势,绘于腹壁的纹饰,有远山近水、群峰错落、高阁人物,有天海一色,排雁高飞等等,它以其纵向装饰与主体高大的器型,配绘了绵延的群峰、贯穿村舍的溪流错落其间,既和谐得当,又蔚为壮观。如圆器形的装饰纹样,则据其器型特点,多数绘团形花卉,如团菊、团荷、团牡丹等纹饰,以增强圆器形的美感。此类团花有折枝和缠枝团花、折枝团花或团花图,多出现于盘心;缠枝团花,多在器壁绘以纵横往复的勾连缠枝纹饰,以团菊,或团牡丹等花卉充于盘碟的中心,或分组会 于器具腹部,构成圆的中心画面;即使有些折枝花果等图案,则在画面周围加绘几道弦纹,令人感到画面圆满集中,完美和谐。有些碗、盘、碟,其内或外壁饰有二至四层不等的变体寿字纹,在其内底中心绘饰团形寿字,令人有工整匀称圆满和谐的美感。

纵观德化青花瓷的装饰艺术,以物构景,以景抒情;题材大多源于生活的基础,构图以简洁舒展,笔法豪放,画风朴实,粗犷大方的特点;瓷质以白地青花,色泽幽静鲜艳见长;纹饰动笔婉转自如,自然洒脱,疏密有致;图案活泼朴素,清晰秀丽,充满生机,且具有浓厚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德化青花瓷的图案纹饰来源于生活,其青花色泽以素净、雅致见长,青花图案的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自由、奔放、天真,画风以纯朴、粗犷、大方为特点。德化青花瓷器的这种艺术风格,表达了一种被称为“初发芙蓉”的艺术境界。这种“天真”、“天趣”、“天然”,并以自然的“天”的品格来表述的的艺术境界,正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十分重视的一种艺术风范。

德化窑青花瓷器装饰艺术的成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德化青花瓷器自身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艺术价值,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今天设计生产青花瓷器,它的造型、装饰和艺术风格,应该是当代的,它要具有当今的时代感;并应具有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民族风貌的内涵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2]徐本章,叶文程.德化瓷史与德化窑[M].华星出版社,1 9 9 3.

[3]编委会.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C].2 0 0 2.

[4]中国陶瓷·福建省陶瓷[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8.

J527

A

1673-1999(2010)01-0147-03

郑小平(1971-),男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3625000)设计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2009-10-19

猜你喜欢

德化青花瓷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纯净的青花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