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维桢等浙江诗人古体诗用韵特殊韵字研究

2010-08-15王杰立

关键词:杨维桢集韵广韵

王杰立

杨维桢等浙江诗人古体诗用韵特殊韵字研究

王杰立

考察分析元代浙江诗人杨维桢、王冕、吴师道、赵孟頫诗歌作品中的特殊韵字。联系《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韵书,分析了“他”“铊”“下”“车”“取”“污”“裒”“大”“迕”等22字在四位诗人诗歌作品中的入韵情况。

古代汉语;元代;浙江诗人;古体诗;韵字

汉语音韵史主要研究汉字声、韵、调系统和音值演变的历史,专注单个字的读音研究,是20世纪近代音研究观念的重大发展之一[1]。鲁国尧先生对宋、金诗词曲韵的考察已经分析到单个字的研究,之后一些学者在考求诗韵系统的时候也都不同程度地分析到个别字的读音。本文主要考察元代杨维桢、王冕、吴师道、赵孟頫四位浙江诗人诗作中的特殊韵字。

他《广韵》歌韵托何切,《中原音韵》亦只收歌戈韵。杨维桢等入韵3次,都叶歌戈部。据鲁国尧先生考察,“他”字在宋元词用韵中较多的和麻车部通叶。吴师道五言古体诗《梦先大父有感》波、疴、峨、哦、多、阿、磨、他、跎、河。杨维桢乐府诗《大明铙歌鼓吹曲之十一》河、波、戈、峨、他、罗、螺、何、何。吴师道七言古体诗《九月廿三日城外纪游》歌、河、波、呵、涡、陀、荷、磨、柯、挲、駝、坡、娑、阿、珂、峨、鹅、和、他、讹、多、窠、何、娥、皤、过、蓑、酡、梭、萝、哦。

铊《广韵》麻韵视遮切,又支韵式之切;《集韵》增施智切。杨维桢等入韵2次,都和歌戈部叶。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此字也都没有歌戈部音,读歌戈部应是新出现的音。杨维桢的乐府诗《盐商行5》(诗名后的数字代表本韵例诗中所属韵段)河、何、铊;《海乡竹枝歌3》歌、铊。

下《广韵》马韵胡雅切、祃韵胡驾切;《集韵》增姥韵后五切。“下”字入韵23次,6次和鱼模字相押,17次与家麻部(或家麻、歌戈部)字押。“下”与鱼模部字相押,如赵孟頫五古《题董源溪岸图》下、雨、溆、聚。王冕五古《墨萱图》下、吐、苦、阻、语。押家麻、歌戈部字,如王冕的《徙马叹1》下、马、价;杨维桢乐府《夏驾石鼓辞》野、下、火(过韵)、寡、哑。“下”字与鱼模部字押符合《集韵》,不属于异部相押。

车《广韵》麻韵尺遮切,鱼韵九鱼切;《中原音韵》中的归车遮韵。共入韵9次,7次与鱼模部叶,2次与家麻部叶。叶鱼模部,如杨维桢乐府《乞墦词》狐、刍、躯、车、呼、闾、孥、奴、如、夫。

取《广韵》麌韵七庾切、厚韵仓苟切;《集韵》增虞韵、尤韵、烛韵。杨维桢等人诗作中入韵3次,2次叶鱼模部,1次叶尤侯部。叶尤侯部,如赵孟頫《咏逸民之二》苟、叟、友、取、厚、道。“取”字叶尤侯,不算鱼模与尤侯的通押。

污《广韵》模韵哀都切,又暮韵一故切,但《广韵》涴过韵乌卧切,亦作污。故吴师道《送王正善》货、佐、播、课、坐、过、堕、污、懦、贺、和,这一韵段中“污”字不算出韵。

裒王冕《吴姬曲六首之二》:“吴姬来,香花未动游尘开。勾玉迟迟锦云重,百花掩媚春裵裒。王孙公子金无限,为君一笑成飞埃。”其中“裒”字应为韵脚。那么,此首为咍侯押韵,灰咍与尤侯相押罕见。查《汉语大词典》,“裵褱”同“裴徊”,意义有彷徨、徘徊不进貌,正合诗意,而无“裵裒”一词。“褱”同“褢”,皆韵。咍皆同用为常。“裒”应为“褱”刊刻之误。

大《广韵》个韵、泰韵二读;《中原音韵》归皆来、家麻。杨维桢等入韵2次,皆押泰韵,而这与现代吴语文读一致。吴师道《题赵氏得母诗卷》呗、佩、载、大、怪;《送徐检校之浙省并简前政王正善》最、大、蔼、赖、裁、会、在、拜、外、狈、快、瘵、迈、爱、载、代、盖、对、待、会。

迕《广韵》去声模韵五故切,《集韵》增上声姥韵阮古切。杨维桢等入韵2次都叶上声。杨维桢乐府《泳水辞》羽、迕。王冕五古《李侯》之二:旅、雨、举、土、迕、处、苦、补。

耔《广韵》上声止韵即里切;《集韵》之韵津之切,止韵祖似切;《中原音韵》仅入支思韵平声阴。入韵1次叶平声,赵孟頫《十一月》:熙、肥、儿、笄、宜、时、持、耔。

治《广韵》之韵直之切,古水名,亦理也;至韵直利切,理也。《中原音韵》齐微韵去声收。杨维桢等入韵6次,4次叶上去声,有2次叶平声。如杨维桢乐府《傅道人歌1》奇、椎、儿、治、师;杨维桢乐府《其十八》治、期、儿、师。元宋诗词用韵以叶上去声为常,杨维桢的2次叶平,应为作者用韵保守之故。

艘《广韵》萧韵苏雕切、豪韵苏遭切,《集韵》亦然,《洪武正韵》尤韵疏鸠切。杨维桢古乐府1例与尤侯部叶(即《送华亭主簿张侯明善2》),本例表明元时此字已有尤韵一读。

南《广韵》覃韵那含切,《集韵》亦然。《洪武正韵》《古今韵会举要》侵覃两读。朱熹叶音中,南与侵韵字叶。杨维桢等用韵中入韵3次,都叶侵韵。“南”的侵韵一读《广韵》《集韵》未收,更多地杂入南音的韵书《洪武正韵》《古今韵会举要》补入。王冕《琴鹤二诗送贾治安同知之一1》琴、音、金、吟、淫、南、心;杨维桢乐府《其三十一》淫、心、南(叶任)、音;《金处士歌2》阴、金、髯(叶壬)、沉、箴、任、心、南(叶吟)、淫、林、深(音沁)、今。

簪《广韵》侵韵侧吟切、覃韵作含切,意义均“首笄”也。杨维桢等入韵2次叶侵韵。杨维桢乐府《禽演赠丁道人》林、深、禽、喑、侵、心、岑、簪、寻;吴师道《四月癸卯原父*》浔、簮、阴、衿、吟、深、斟、淫、琴、心、森、侵、歆、岑、音。

患有《广韵》去声谏韵胡惯切一读。《集韵》增加平声删韵胡关切。《洪武正韵》《古今韵会举要》平删、去谏两读。《中原音韵》《中州音韵》《中原雅音》《蒙古字韵》等仅有去声一读。元代福建文士用韵平去2叶[2]。杨维桢等入韵4例,1例叶平声,3例叶上去声。从韵书的记载来看,“患”字最早单读去声应在元代。王冕《鸜鹆谣》关、欢、患、颜、菅、叹。杨维桢乐府《修月匠歌》线、饭、旋、见、瓣、片、患、眷、遍。赵孟頫《四月》远、阪、蔓、患、倦、晚、饭、叹。吴师道《二月下旬寒食*》宦、患、半、惮、贯、劝、叹、晏、慢、算、案、饭、唤、旱、旦、散、断、漫、伴。

漫《广韵》仅去声换韵莫半切,《集韵》增加平声桓韵谟官切。《洪武正韵》《古今韵会举要》寒、翰平去两读。《中原音韵》桓欢韵平声阳和去声两读。杨维桢等入韵4次皆押仄声,见吴师道的《鲁港》和《二月下旬寒食*》《班姬吟扇图》。

攒《广韵》去声换韵在玩切,《集韵》《五音集韵》也只有去声一读,《洪武正韵》寒翰平去两读,《中原音韵》桓欢韵平声阳收。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入韵攒9次全叶平声[3]。浙江诗人入韵1次叶平。王冕七古《谢曹隐君惠扇歌》入韵1次,而且是和换韵的首句叶,可能是实际口语音的反映。从韵书记载及诗韵的情况看,宋元时代攒字已以读平声为常。

醒《广韵》平声青韵桑经切,上声迥韵苏挺切,去声径韵苏佞切,皆为酒醒义。《中原音韵》庚青韵阴平、上声兼收。杨维桢等入韵4次,3次叶平声、1次叶上声。叶平声,见吴师道的《右振衣》;叶上声,见吴师道的《落叶行》。

望《广韵》、《集韵》阳韵武方切,漾韵巫放切,义同。《蒙古字韵》亦有平去两读。《中原音韵》江阳韵去声一读。杨维桢等入韵6次,2次叶上去,4次叶平声。叶上去,如吴师道的《百尺山图为辉东阳赋》和《右云壁》。

忘《广韵》漾韵巫放切,但在故宫本王韵及敦煌本王韵都平去兼收,《集韵》《中原音韵》平去两读。在福建诗人入韵76次,全押平声[3],宋代四川、山东词人也都押平声韵[4]。杨维桢等入韵6次,皆押平声。如杨维桢乐府《君家曲》、赵孟頫的《高氏谨节堂》、吴师道的《送人贡秔米之京》。

茸《广韵》钟韵而容切,《集韵》肿韵乳勇切,义同。杨维桢等入韵2次,平上各押1次,见王冕的《五马图》、吴师道的《池阳纪事》。

来《广韵》咍韵落哀切,《集韵》之韵增收陵之切,义为“至也”。杨维桢等诗人入韵41次,其中38次归皆来部,3次与支微部相押。如杨维桢的《白翎鹊辞》《大明铙歌鼓吹曲之七》。宋代王懋《野客丛书》卷六:“今吴人呼来为厘,犹有此音。”俞文豹《吹剑录全编》记载:“来音离。汉书‘无说诗,康定来’。”因此,“来”字叶支微部及《集韵》增收之韵,正是吴音的反映。

[1]黎新第.20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分期和研究观念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2(2).

[2]王欣.元代福建籍诗人古体诗用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3]刘晓南.宋代闽音考[M].长沙:岳麓书社,1999:

[4]鲁国尧.宋代辛弃疾等山东词人用韵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book=113,ebook=573

H114

A

1673-1999(2010)15-0113-02

王杰立(1979-),男,河南开封人,硕士,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00046)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音韵学。

2010-04-14

猜你喜欢

杨维桢集韵广韵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周志高
徐利明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逼我做官,我就跳海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