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培训对合资企业中方员工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

2010-08-15黄秋凤

关键词:愉悦感控制组文化背景

黄秋凤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广东广州510507)

文化培训对合资企业中方员工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

黄秋凤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广东广州510507)

文化培训对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跨文化敏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与交际愉悦感表现最为明显。

跨文化敏感;文化培训;跨文化敏感测量;中方员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也日益引起跨文化交际研究界关注[1](P21~27),其中对于跨文化培训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2](P31~38)。然而,学术圈内对跨文化培训的实证研究相当少,笔者拟通过有效的测量工具,研究文化培训对跨文化敏感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

一、背景

跨文化培训的目的是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并学会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化解日常工作中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危机。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精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问题。进行跨文化培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跨文化敏感的概念最早在1984年被 Milton Bennet提出,他认为跨文化敏感是一个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过程,经历否定、防御、最小化、接受、适应和融合等六个阶段[3](P1~16)。Chen和 Starosta在该领域进行了相当有意义的探索[3](P1~16)。之后该理论也影响到跨文化培训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敏感性训练,也称“T小组训练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创建的一种改善人际关系和消除文化障碍的方法。通过敏感性训练可以使员工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细心地倾听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从而加强人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Klak和Martin检验了学生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后跨文化敏感程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学生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可以提高跨文化敏感水平[4](P445-446)。A Itshuler,Susan和Kachur对24名医务人员接受跨文化培训后的跨文化敏感水平变化进行测试,发现多媒体培训对跨文化敏感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探讨文化培训对跨文化敏感具体影响的研究却不多见。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在开发跨文化敏感测试工具方面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2000年Chen和Starosta在Human Communication杂志上发表“跨文化交际敏感量表”。他们设计了73个力克特五点量表,来测定跨文化敏感的六个要素。该量表有效性和可靠性不断得到证实[5](165~176),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少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跨文化敏感测试工具之一。

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Chen和Starosta开发的跨文化敏感里克特量表(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和试验组控制组的前后测设计。研究使用的是跨文化敏感里克特量表中文量表。翻译时采用翻译并回译的方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受试的跨文化敏感水平由具体分数表示。将24个项目所得分数相加,

各层面量表举例如下:

(1)交际参与度:I enjoy interact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我喜欢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

(2)差异认同感:I respect the value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我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人们的价值观。)

(3)交际信心:I feel confident when inter2 act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和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我很有信心。)

(4)交际愉悦感:I often get discouraged when I am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我经常感到挫败。采用相反数值。)

(5)交际专注度:I try to obtain as much information as I can when interact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我尽可能多的去获取信息。)

测试对象为中英合资企业接受英语培训的员工。78名员工参加了前测,其中35名来自实验组, 43名来自控制组。控制组与实验组接受同样的为期两月的英语语言培训,但实验组的员工需要同时再接受30个学时的英语文化培训。在后测中,对同样的受试进行跨文化敏感水平的测量,共收回66份完整问卷,31份来自实验组,35份来自控制组。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研究得出受试在进行文化培训后,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度与交际愉悦感明显提高。交际参与度指与异文化的人交往的意愿度。被试在接受英国文化的培训后,心态变得开放,比较愿意与其他文化的人们交往。在回答“对于自己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异,我感到一种乐趣”时,试验组31人中,有20人赞同,而控制组35人中,表示赞同的只有9人。差异认同度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接受,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人们的价值观。比如实验组的被试在回答“我认为我国的文化比其他的文化要好”时,控制组有17人赞同,而在试验组只有3人同意。交际愉悦感指交际者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所产生的愉悦程度。数据表示被试在接受培训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沮丧感,享受跨文化交际带来的积极情感。

四、结论

通过有效的测量工具研究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培训对中方员工的跨文化敏感总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与交际愉悦感表现最为明显。同时,我们也发现文化培训在另外两个因素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这反映出文化培训还不能完全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也表明跨文化敏感的复杂性。

[1]郑立华.时间观的文化性及跨文化管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

[2]范征,张灵.试论基于动态平衡模型的跨文化培训[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5).

[3]Chen,G.M.&W.J.Starosta.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2 tural sensitivity[J].Human Communication,1997(1).

[4]Klak,T.&Martin,P.Do university2sponsored international cul2 tural events help students to appreciate“difference”[J].Interna2 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3(4).

[5]Fritz,W.,A.Mollenberg&G.M.Chen.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J].Intercultural Commu2 nication Studies,2002(2).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261,ebook=261

H09

A

1673-1395(2010)02-0209-02

20102012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1工程”项目(GDUFS.211-1-008)

黄秋凤(1969—),女,河南叶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得出跨文化敏感度值(其中项目2,4,7,9,12,15, 18,20采用相反数值计算)。

猜你喜欢

愉悦感控制组文化背景
找到工作的愉悦感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缺觉与抑郁
灵异小说中的愉悦感与叙事伦理美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