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景区生态认证管理
2010-08-15刘娇月
刘娇月
(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北京100083)
论旅游景区生态认证管理
刘娇月
(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北京100083)
生态旅游在当今世界旅游业中已成为一个热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但在我国,进行过生态旅游认证的旅游景点几乎没有。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生态旅游认证,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一、引言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旅游类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种实践形式,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显示了积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在实际发展中,许多旅游企业只是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加以利用,并没有真正贯彻生态旅游所要求的可持续原则,这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未建立与生态旅游认证配套的制度和法规;公众没有意识到生态旅游认证的重要性;缺乏生态旅游认证的广泛市场;缺乏政府的明确支持;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认证标准,这些都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一)概念解析
所谓生态旅游认证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体系对生态旅游进行评估,并对达到标准要求的生态旅游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如授予生态标识),借此促进生态旅游经营者改善其服务环境,实现其作出的对自然和社会负责的承诺,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
(二)主要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旅游生态标识的报告中将生态标识分为4个级别:国际级、区域级、国家级、地方级[2]。各级生态认证代表如:国际级认证——绿色环球21;区域级认证——欧洲“蓝旗”可持续旅游;国家级认证——澳大利亚NEAP认证;地方级认证——加拉帕戈斯群岛SmartVoyager认证项目。
三、中外生态认证比较
(一)产生背景
目前,在全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对于旅游产品的生态可持续性要求已日益显现出来,因为旅游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利益各方都是有利而无害的。Sylvie Blangy认为[3]无论是旅游供应商、旅游地还是旅游者,他们都要求有一个更好的环保质量。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旅游认证作为一种能够将前述生态可持续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意愿现实化的新兴技术与组织手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与生态旅游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已开展的生态旅游,从实质上讲只是以风光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许多场合,生态旅游一词被滥用为商业旅游的标签,甚至在许多地方生态旅游四个字成为地方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兜售自然资源的口号,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帜,破坏生态的现象。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环保机构和旅游组织都开始重视生态旅游的认证制度,期望通过严格的认证,避免生态旅游被那些并不真正关心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所滥用。
(二)政府对生态认证的作用
由于国外非政府组织比较发达,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当地社区发展方面,各类环保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很多生态旅游项目。相应地,生态旅游的认证制度一般也都是由非政府机构牵头制定,并实际管理的。上文中所介绍的国际、国家、区域和地方层次的生态旅游认证实际上都是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制定并实施的。
国外的生态旅游认证都是一种行业主导型的标准,企业自愿参加,而不是强制性的,不是政府主导型标准。企业之所以投入财力和精力申请认证,并不是迫于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是看到认证标识所带来的对企业产品质量的鉴定和认可,看到通过认证以后产品所获得的市场竞争优势。
生态旅游在我国是一个舶来品和新生事物,规范、推动其发展,政府责无旁贷。国外的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大部分都是由非政府组织牵头的,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还不发达。根据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生态旅游的认证工作必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亲自来抓,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生态旅游认证委员会,进行官方认证。与此相适应,所通过的认证体系也必须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同时,也要提倡并鼓励企业保护区参与国际生态旅游认证。
(三)公民的生态意识
旅游者对环境的保护行为可以反映他是否是一个严格的生态旅游者[4]。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对环境的破坏最小。从中外生态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比较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国内外生态旅游者都具有比较表层的生态行为。如对垃圾的处理,92.4%的国外游客和89.3%国内游客都会将其丢入垃圾箱;77.3%的国外游客和70.0%的国内游客对野生动物都选择远距离观看。这些说明在维持最基本的环境卫生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旅游者是可以自我约束的。但是,当一些生态环保行为对游客造成不便时,国内外游客的行为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别。国外游客的环境责任感要优于国内游客。
四、对中国生态旅游认证的若干建议
第一,建立与认证相配套的制度与法规。认证制度只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它不能替代法律法规的作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统一的定义和认识、科学的政策和战略、相应的配套体系和完善的法规制度基础上。
第二,加强对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消费者及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的消费者,经营者以及社区的居民素质还不够高。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
第三,加强生态旅游认证的宣传和推广。应加强生态旅游认证的宣传和推广,以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媒体、普通民众等社会各界对生态旅游认证的认识,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了解认证,从而促进和鼓励旅游企业进行生态认证。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基于我国的国情,政府在生态旅游的认证过程中首先要统一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认证的必要性;其次应制定与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相关的鼓励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来引导企业参与生态旅游认证的积极性,如项目扶持、资源补偿以及资金支持等政策;同时,政府应采用多种手段以促进生态旅游认证的市场推广。
第五,制定适合于中国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虽然国际流行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在我国已开始试用,但受语言、交流、适用性、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真正参与认证的企业并不多。目前急需制定适合我国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当务之急就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认证标准。
[1]甄翌.关于建立我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
[2]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明辉,谢辉.中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8(6).
[4]Honey M.Giving a grade to Costa Rica’s green tourism[J].NA2 CLA Report on the Americas,2003.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294,ebook=294
F590.3
A
1673-1395(2010)02-0201-02
2010201219
刘娇月(1981—),女,山西平遥人,助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