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困境与对策
2010-08-15王国强
王国强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困境与对策
王国强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培养工作面临着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等。如何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高职院校要改变职业教育观念,面向市场,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对策
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是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技能。[1]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大多课程设置不是中专课程的升级,就是普通大学课程的简版,培养目标模糊、笼统,无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和特色。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以致高职学生就业时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高职稳步发展阶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高职教育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社会并没有真正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2]会计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而目前的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有悖于高职会计教学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短缺基本操作技能,忽视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形成,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用人单位增加了再培训成本。二是完全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定位,过分强调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潜在作用,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广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从家长和学生方面来说,对高等职业教育了解不够,并不认为上高等职业院校是接受高等教育。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一些省份为不浪费资源,将高职录取线订的很低,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教育。定位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鲜明的特色,制约着高职会计教育质量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加之高职教育办学的历史较短,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自然沿袭中专时期的办学模式。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或多或少按照旧有的方式运行,没有形成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办学模式。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强。加之由于会计工作的分散性,使得许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学生很难有好的机会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学生实践技能难以提高。
3.部分高职生源不足导致生源质量持续下滑。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出现了生源不足,甚至出现少数高职院校的报名人数低于拟招生人数,因而不得不降档录取。[3]而有些新生被录取后不愿意报到,导致新生报到率偏低,经过补录,仍有不少学校没有完成招生任务。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实行高收费,招生状况更是不能令人满意。生源的不足使得生源质量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特色。
4.“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匮乏使得实践教学成为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少部分是兼职的实践型教师。[4]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具有理论上的优势,但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企业财务核算;兼职的实践型教师有专业技能优势,但在学科理论上又显不足,难以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培训。而高职教育急需的真正“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师则凤毛麟角。没有“双师型”教师,高职会计专业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难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教育应具备较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应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而当前职业教育这一部分功能较为缺失,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职业教育角度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同时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教材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师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自身存在不足,闭门造车,不切合实际。从行业、企业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和举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困境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困境,就如何培养更多实用型、适应型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以下对策:
1.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准确定位高职会计教育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等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既符合高等教育的定义,也与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一致,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还有类型结构的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是数量比例要求较大的人才类型,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因而这部分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同样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专业人才。
2.面向市场,准确定位,着眼学生会计知识技能的综合培养
现阶段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两难局面,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与岗位需求相切合的会计人才而犯愁。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如何围绕学生就业面向定位,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已显得非常迫切。应该确切定位“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实现与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互补,制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手段,注重关键能力培养和会计知识的更新,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依照实战型会计的要求,研究会计职业从业的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敬业务实、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增强理性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等课程与课时,强化会计实务处理实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典型、具体的事例,把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还要通过案例向学生提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当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深了对会计技能的理解。建立健全各类会计实验室(工业、贸易、房地产等),培养学生根据各类企业要求,对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汇总,编制记账凭证和报表,模拟申报纳税,开展财务报表分析等,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要注重提高实训质量,实践环节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安排上,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随岗实习,会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培养的毕业生转变成实战型会计。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认识性会计实习和会计毕业实习的具体措施,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岗前培训相统一,实现“双证书”教学,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适岗。
3.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体系
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予以足够重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按照以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为主,适当安排为专业拓展服务的相关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完善教学方式,强化个人技能、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的教育,以适应市场需求去制定教学计划,全面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
4.加强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断稳定和扩大现有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稳定现有教师队伍,通过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事业中来,使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要以“充实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以提高学历为基础,以提高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内培外聘,多渠道、多方法,扩大“双师型”教师、实践性教师比例,注重吸引行业专家到教师队伍,加大有操作经验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强实践能力,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5.加强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成才的依托。没有实训基地,他们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更不用说突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联系,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由于会计专业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特点,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依托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实训基地,综合利用实训资源,同时加强与一些专业会计部门实训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二是服务地方经济,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输送人才,成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源泉。因此,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向更高、更深、更实质的方向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定单培养,“打包”培养,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既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又能确保学生的就业,可谓一箭双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2-28.
[2]刘雪清.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6).
[3]梁国胜,杨勇权.高职院校招生冰火两重天业内认为一些高职将消亡[J].中国青年报,2010-09-13.
[4]王春馥.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成因和对策[J].继续教育,2008,(4).
G718.5
A
1672-0547(2010)06-0120-02
2010-10-14
王国强(1966-),男,安徽岳西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系讲师。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嵌入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0171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