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2010-08-15齐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齐芳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高职教育与探索〕

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齐芳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日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教师素质,是高等职业日语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

“双师型”概念最早由工科类专科学校在实践中提出。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唯一能明确规定的是有关学历的标准,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资格还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持有讲师(或讲师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国家颁发的“技师”(或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既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又能将理论付诸实践。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专业教师,换句话来理解,其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工作。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技艺、新成果不断涌现,因此,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但是,根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80%以上教师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大都缺乏实践经验,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要持“双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走向社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在生产一线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并具开发新项目、技术攻关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既应是专业理论方面的名师,又应是生产实践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师资水平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资培养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提高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偏重课堂讲授水平,忽视实践和实训能力,以致教师教学脱离实际,知识陈旧,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欠佳,如此状况严重地影响了高职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而言,已经刻不容缓。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有论者指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高职高专1047所,另外还有成人高校505所,独立学院240多所,以及其他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办学机构。按照15000人以下为中小型高校的圈际界定标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均为中小型高校。近年来,无论何种类型高职院校为了实现理想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采取了系列激励措施,配合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从政策导向上、制度化管理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技能型”教师的群体结构优势,弥补学校“理论型”教师短期内无法实现个人能力结构“双师型”的缺陷,奠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虽然各高职院校大都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职业教育日语“双师型”师资建设仍然处于数量不足、质量较差、比例偏低的状况。同时,由于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等问题也都存在。我们想进一步提高日语教师的“双师型”素质,但是,没有为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快速更新知识等方面的条件;也没有为教师出国学习、学术交流提供时间和物质保障的制度。

要使日语“双师型”教师队伍越来越精良,那么,日语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日语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讲授方法,这样才能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发生。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将教师队伍建设成在政治可靠、业务过硬、身体健康的“双师型”日语专业教师队伍。

四、“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双师型”日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多多借鉴一些先进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以培训本校教师为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聘请兼职教师为辅,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积极聘任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很好的补充。吸收最优秀的人材充实教师队伍,回收出国师资,努力提高日语专业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学历档次;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成为兼职教师,努力创造条件,让这些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

2.高职院校应在实习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投入是深化职教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双师型”日语教师人才高地的必要保障,使大量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实训课程教师、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不再依赖在传统的办公室备课,而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事科研和教学活动,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应该用好其他电化教学设备。

3.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通过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高职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更新并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系统,就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而言,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产学研结合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双师型”日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在搞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科研工作。要结合教学确定科研内容,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实行激励计划,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国际和校际之间的交流。鼓励教师多参加技能大赛,打造教师有特技有权威的专业文化氛围。学术交流应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术、人材,也包括资料、信息等。以技能工资、奖励、津贴、进修、荣誉等各种激励形式,最大限度地鼓励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从而更好地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易玉辨,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J].外语界,2003,(2): 2-6.

G718.2

A

1673-0046(2010)2-0008-02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