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实行弹性模块的改革与实践

2010-08-15李岳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对抗性工学弹性

李岳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实行弹性模块的改革与实践

李岳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从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行的工学结合的现状、发展规律出发,论证了建立弹性教学制度办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从而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行弹性模块调整的整体构想。

模块;改革;实践;评价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课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尤其是身体乃革命之本,积极响应“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一辈子”。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着眼于培养准职业人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体能、职业特殊身体技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职业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目标,是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益探索。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和体育课程弹性模块的课程体系理论下,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并最终达到工学结合模式为目标的有效融合,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性。在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运行、教学保障、教学激励、教学监控、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教学机制改革,使教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以真正发挥实效。

体育课程弹性模块学教学正根据其特殊性设置,更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使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形成了特色体育教育,又能丰富教学经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适应工学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典型高校

(1)金融经济模式——职业体能

将一般实用性练习借助一般实用性练习,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根据职业活动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特殊要求,采取不同职业活动时身体活动方式的辅助性或针对性练习,以提高职业活动时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采取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手段,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通过拓展训练,使职业人员正确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认识团队群体的作用,增强对集体荣誉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2)深圳宁波模式——大体育俱乐部

大体育模式涉及到一个项目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裁判方法、理论保健。理论交叉,项目分项。两个学期轮流不同项目,以基础课和选项课的模式出现。

(3)台职模式——基于生命

基于生命需求,以学生的职业生存为中心,形成对体育课程模块的教学,从学生的“准职业”环境探讨实用体育的模块教学,总体模式:“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第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修学一个学年或一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4)育英模式——项目课程

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项目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模块设计,共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①职业体能与运动保健;②岗位工作身体技能;③终身体育锻炼能力;④职业岗位综合素养。根据教学模块整合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教学环节:①职业体能;②职业综合素质拓展训练;③野外生存训练;④防身与防卫;⑤实用游泳与水上救护;⑥民航职业礼仪与形体训练;⑦终身体育锻炼、网球运动、迷你高尔夫、迷你保龄球;⑧运动保健与按摩,使得体育课程围绕项目、服务项目。

2.工学结合下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导向,这个导向导致了公共课在上课时间的安排上具有诸多难度,特别对体育课程的冲击相当大,调查表明,在浙江省多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只有64课时,在大一年级完成教学、在大二年级开设体育的高校所占比例不到20%。其中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对体育课程的影响最大。如何解决学生不在校而正常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弹性模块改革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1.模块的基本结构

根据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整合于可红教授的课程设计思路,将高职院校的基本模块结构思路定为促进体育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自由组合的弹性结构。模块的组成部分:技能主导模块分为职业相关性模块和难美性模块;技战能主导模块分为格斗类对抗性模块、隔网对抗性模块、同场对抗性模块;体能主导模块分为格斗类对抗性模块、隔网对抗性模块、同场对抗性模块;增进健康知识模块分为体育文化模块、运动保健模块、体育欣赏模块。

根据企业用人单位、各系实践带队教师、体育教学部门的调查统计共同确定课程标准,体育教学部门则根据各运动项目自身的健身特点和社会学功能,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在教学实际中,充分模拟职场情景,营造职场氛围。在高职体育教育中把握高职课程设置特点,密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联,为此确定分支模块的基本内容以及职业相关性模块的主要内容,其弹性模块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加体现为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

2.职场情景确定弹性课模块一览表

高空行走岗位需求特征:平衡、攀爬;对应专业:建工、监理、装饰;从职核心素质:肩带肌和下肢肌肉,静力性耐力、前庭稳定性、灵敏性;应有素养:合作信任团队竞赛;课程模块:持久性平衡、平衡木、太极拳。

流动站式类岗位需求特征:长时间走动和站立;对应专业:物流、工商管理、生化、营销;从职核心素质:腰、腿力量、耐力;应有素养;姿态、交际能力;课程模块:运球、垫球、对墙发球。

静态坐式类岗位需求特征:长时间处于坐姿;对应专业:计算机、财务、会计、国贸、商务英语;从职核心素质:颈肩部力量、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手指协调性;应有素养:心理调节、坐姿、团队精神;课程模块:形体训练、拉伸运动、拓展训练、安全防卫。

工场操作类岗位需求特征:弯腰、抬重物;对应专业:机电、数控、模具、数修;从职核心素质:上肢力量、腰腹肌力量、腿部力量、灵敏性;应有素养:注意力心理调节;课程模块:力量素质拓展训练、灵敏与注意力训练。

职业情景模块确定后,运用体育运动规律和各个模块的特点,立足把学生培养成为敬业、爱岗、创新的知识型劳动者,将专项基本技术结合体能的模块设计成不同相关分子,使学生的基本体能练习和基本技术练习相结合。相关分子的加入使得弹性模块的组合得到了提高,扩充了内容范围,增添了弹性模块的学习乐趣,使得弹性模块更加灵活。

根据各种运动项目的相关特征,确定各模块相关的分子。难美性模块的相关分子为健美操、体操、体育舞蹈、武术;格斗类对抗性模块相关分子为自由搏击、技击与格斗、跆拳道;隔网对抗性模块的相关分子为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软式排球、网球;同场对抗性模块的相关分子为篮球、足球;快速力量性模块的相关分子为跳跃、投掷、举重;速度性模块为短跑、跨栏跑;耐力性模块的相关分子为中长跑、12分钟跑、竞走;体育文化模块的相关分子为奥林匹克、武术文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运动保健模块的相关分子为职业病的预防、按摩保健、工间操;体育欣赏模块为视频欣赏如职业联赛、大型开幕式表演。

3.弹性模块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弹性模块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改变,弹性不但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更重要地体现在评价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2)评价内容分为体能评价,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注重进步的反馈,淡化运动成绩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是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态度评价主要是学习项目的课外运动参与程度和上课的出勤次数和出力程度,避免单个运动技术“晕轮效应”;情景与合作精神评价主要是上课的情绪控制、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3)评价方法多样性:过程评价(测验、口头、评定)和最终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民主化: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1]于可红,余立峰.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8.

G718.5

A

1673-0046(2010)2-0028-02

2009年台州市规划课题 编号:G96043]

猜你喜欢

对抗性工学弹性
盐工学人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训练特征和实战技巧研究——以网球为例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