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英语习语百科知识理据解读
2010-08-15刘彬,王晶
刘 彬,王 晶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认知视角下英语习语百科知识理据解读
刘 彬,王 晶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三种认知机制。在此前的研究中众学者过分强调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作用,而没有给予百科知识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从百科知识角度对英语习语进行分析,论证英语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认知视角;英语习语;百科知识;理据解读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开始对传统的有关英语习语的观点不断提出质疑,纷纷从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英语习语的形式、意义、句法功能,以及与隐喻、转喻的关系等。他们所使用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我们重新认识英语习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前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主要是使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理论,如肖福寿、吴莉、张辉、宁全新或者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和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简称CB),如张辉、王文斌、李俊、武仲波对英语习语进行认知理据性分析。
然而却没有学者单独从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的角度对英语习语进行解析,众多学界同仁至多只是把百科知识作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附属物,而没有给予百科知识足够的重视。这也就为本文的立意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因为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百科知识所做的理据性分析能为英语习语的解析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一、认知语言学的百科知识观
认知语言学的百科知识语义观与晚期海德格尔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如出一辙。晚期海德格尔让存在和语义直接联系,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居所,语言容纳着有关世界的一切。在语言这一居所里,世界没有本质与现象之分,深层与表层之分,结构主义所设定的种种不平等的对立概念被取消了。
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居所”,意思是说,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是语言使一物成为一物,是语言使存在出场,世界必须通过语言向我们呈现出来,是语言揭示了世界,它是我们遭遇世界的方式,因此语言就成为存在之家,我们生活在语言的家园之中,而且还不得不生活在语言中,生活在程式性语言行为中。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语言和存在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伽达默尔对于语言的态度与海德格尔相似,认为语言不仅是人在世界上拥有的东西,人正是因为语言,通过语言,才拥有世界。这样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人、语言和世界是密不可分的。
海德格尔认为主客关系是把自我放在世界之外,好像是世界之外的一个旁观者,而海德格尔主张自我从世界之内经验和体验世界之内的东西。海德格尔的这种思想颇像中国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外,海德格尔在《存在的时间》一文中说:“在一切关于我们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中,我们总是早已被我们自己的语言所包容”。因此,语言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和产物,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
因此,百科知识(百科性文化)与现实、认知、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在讨论语言世界观时,也应当考虑“文化”这个要素,这与认知语言学强调语义理解时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是完全一致的。
二、认知视角下的百科知识与英语习语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知性和相似性。语言的体验性是基于体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体验哲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雷可夫和约翰逊将其核心思想总结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我们的概念、范畴、推理、心智是通过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的,深深植根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社会世界、文化世界和心智世界的体验之中。人类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和身体部位,它们为我们日常推理提供了认知基础。体验性也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思维、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而人类的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
认知语言学坚持百科知识语义观,因为词或更大的语言单位是激活开放式知识网络的触点。而以乔姆斯基为首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和语言外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在人脑中是分模块存贮的。在定义语言单位时前者具有优先于后者的地位。而认知语言学的百科知识语义观是对知识模块论的否定,认为人脑中庞大的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在语言单位的激活下成为当前的现实。
“现实——经验——口语——文字”,这可被视为当今认知语言学核心观点“现实——认知——语言”的先声。认知语言学就是要追寻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解释语言表达如何相似于认知方式,相似于客观世界。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即人类在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进行范畴化,建立了范畴,每个概念对应于一个范畴,同时形成意义,然后将其固定于词语之中,形成语言。因此词语的形成也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和认知加工之上的,每一个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身体经验和空间直接相关。体验哲学认为语言的成因是基于身体经验之上的,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语言就必然要与客观的现实世界和人们的主观加工机制密切相关。既然词语的形成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和认知加工之上的,那么由词语组成的习语是否也是如此呢?许多学者已经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角度进行了论证,下面笔者尝试以一组与身体经验有关的英语习语为例,对英语习语的百科知识语义观作一探讨。
例如:Thumbs up(表示赞成、赞许、批准);thumbs down(表示反对、拒绝)。该习语语义理解的基础是有关历史的百科知识。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至公元4世纪,在古罗马,奴隶主为了取乐常让奴隶彼此角斗或与野兽搏斗,这种奴隶被称作“角斗士”(gladiator)。角斗士一般都要先被送到角斗士学校进行剑术训练。在竞技场上胜利的角斗士被赏以棕榈枝,而被击败的角斗士其命运则取决于观众的手势。观众大拇指朝上(turned thumbs up),就可以饶他的命;大拇指朝下(turned thumbs down),他就当场被杀死。因此,后世就用thumbs up表示赞成、赞许、批准、满意、肯定等义,用thumbs down表示反对、否决、拒绝等义。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西方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理解此习语的原因之一,因而,知晓了此习语的历史渊源的百科知识就不难理解它的意义了。
正如上述例子展示的那样,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百科知识所作的分析,为英语习语意义的解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为我们理解英语习语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同时也揭示了学习并掌握各种百科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H315.9
A
1673-0046(2010)01-0183-02
本文系2008年度宿迁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KY19)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