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美学关怀
——从马诺林的象征意义说起
2010-08-15覃云华
覃云华,雷 卿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美学关怀
——从马诺林的象征意义说起
覃云华,雷 卿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小男孩马诺林在《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中的重要性可以和渔夫相媲美,他是老人“硬汉”形象的最佳补充,他身上体现出的象征意义,值得我们去思考,赋予文章深刻的审美内涵,能引起人们对于生存本质、生命价值的思考。
海明威;《老人与海》;马诺林;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颇赋象征意义的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朴实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桑提亚哥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的形象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大部分的人评论这部作品时大都着眼于老人桑提亚哥,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小男孩马诺林。事实上,小男孩在《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是老人“硬汉”形象的最佳补充,他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
象征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象征手法赋予这部小说象征性,使老人、海、鲨鱼和小男孩都有了自己特殊的含义。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小男孩马诺林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一、马诺林的执着和宽容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将代代相传,并将取得最终胜利
在小说的开篇,老人与马诺林就有一段简短的对话,读者从中能够看出小男孩对老人的崇敬与爱戴之深。由于老人和小孩在小划艇里捕了很长时间的鱼,但一无所获,因此小男孩的父母就迫使他离开老人。然而,老人坚强的意志和自信深深地打动了小男孩,当他赚了一些钱之后,又决定回到老人身边。与此同时,老人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小男孩的身上,并在他身上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老人决定再一次出海捕鱼。而马诺林则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理解老人,他们经常在一起激烈地谈论棒球,他还经常听老人给他讲一些故事。可以说,马诺林是老人唯一的朋友,他给老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捕杀大马林鱼和与鲨鱼的斗争过程中,老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叫喊着小男孩的名字:“但愿那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这句话在这篇小说里出现了许多次,这表明了小男孩对老人是多么重要。老人想让小男孩知道人们是不应该向困难屈服的。每当老人从海上回来时,他没有带回一条鱼,而仅仅是一根大马林鱼的脊柱,此时,男孩并没有像其他渔夫那样嘲笑他,而是安慰老人。这两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斗志雄心是如此类似,可以说,这个老人的过去和未来一幕幕全反映在小男孩的身上,并用一种不可比拟的精神力量使他精力充沛。而男孩决定陪着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出海捕鱼,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将会代代相传,小男孩的存在也象征着将来人类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从审美角度来说,就是老人最终享受到了胜利的快感。那个孩子何尝不是老人自己心灵的外化,老人与孩子的对话就是老人和自己灵魂的对话。孩子总是守护着老人,其实也可看出是年轻的灵魂守护老去的肉体。
二、马诺林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男孩是老人青春的影子和振作的动力,他让老人回忆失去的青春,使老人见到了过去的自我。老人在海上独自捕鱼的三天三夜里,他曾多次念叨着:“但愿那男孩在这儿就好了。”每当老人重复这句话以后,就能重振他逐渐枯萎的精力,似乎“男孩”这个名称能勾起他复杂的冥想,使他对自己过去的能力有所自觉,危急的时刻,就可以作为他心理上的激励剂。老人捕鱼上岸后的第二天早晨,男孩去找他,作者通过男孩的眼睛,看见有个渔夫在量那死鱼的残骸,从鼻子到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这一点恰好烘托出老人这次的独自捕鱼活动是多么了不起!但这一切与马诺林给予老人的精神力量是密不可分的。而老人在叫醒孩子时轻轻地握住孩子的脚,直到他醒来,这也为他硬汉一面添上了些许的柔情,读者在这里感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和谐。
三、马诺林还是老人“硬汉”精神的继承者
男孩五岁起便和老人一起出海,他不仅从老人那里学会了捕鱼,更从老人那里继承了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活凄凉却顽强不屈的老人是小孩心目中敬佩的偶像。虽然老人一连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男孩仍认为老人是最棒的渔夫。他对老人说:“好渔夫很多,还有些很了不起的,不过只有你是最棒的。”文章的结尾写小孩坚持要和老人一起捕鱼,这与开头——他是小孩,不得不听家人的话——形成了鲜明对比。随后老人和男孩计划用旧福特牌汽车的钢板来改制渔叉的矛头,再一同出海。老人的生命在男孩身上得以延伸,人们仿佛看到男孩在续写着故事,在成长为另一个“硬汉”,男孩作为老人的继承者将学到他的一切本领。在西方人颇感孤独,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后,读者便发掘了作品中小男孩马诺林的作用。男孩对老人的依赖、发自内心的关怀、“孩子带着那滚热的一罐咖啡来到老人的小屋里”,他带来的不仅是咖啡,更是人间的真情。
四、马诺林暗示着生命循环的本性
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对老人的情感在这个时候终于由于心痛到了极点而爆发出来,他“放声大哭”,“根本不在乎别人看到他泪流满面”,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老人的性格魅力。当然,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84天的凄惶失意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这哭声包含着孩子的心中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因为孩子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是他迎接任何挑战的伟大力量。那个孩子正是老人自己心灵的外化,老人与孩子的对话就是老人和自己灵魂的对话。孩子总是守护着老人,其实也可看出是年轻的灵魂守护老去的肉体。这一象征手法的处理昭示出他是在通过一条相当新的路子返回到他的起点,表达了作品的乐观主义倾向。
五、马诺林象征着人类的希望
当老人最后回来的时候,男孩对他说: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孩子在回归之前,老人的奋斗是孤立的,无论如何英勇都注定会失败,孩子的话昭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气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在失败之中隐隐约约地又感到了一丝的欢乐与光明的希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与老人在一定意义上分别象征着青年和老年。在老人的潜意识里,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所以尽管他能在梦中梦到与孩子朝夕相处,他“做梦时却从来没有梦见过孩子”。海明威认为:“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在海明威描绘的世界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然而,优秀的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因此,宿命的劲敌必将拼争至死。同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面对着战争后遗症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和毁灭,以及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幻灭,他觉得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老人那种“打不败”的硬汉子精神。书中的孩子就实现了作者的这一愿望。面对“倒了血霉”,但仍坚韧不拔的老人,孩子仰慕地称赞道:“好渔夫很多,还有些很了不起的。但顶呱呱的只有你。”还说“男子汉就该这么干。”当老人获得的成功又化为乌有时,孩子乐观而又执著地反复说“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然而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因此孩子的最后回归意味着人类的才智和精神力量将代代相传,生命可以被下一代传下去,人的精神是绝对不可以被打垮、打灭的。在自然面前和面临困境的时候,人应该展现出自我的主体意志来,用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1]海明威.老人与海[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7.
D106
A
1673-0046(2010)01-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