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0-08-15孙芳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沙小学生传统

安 晶,孙芳芳

(1.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2.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安 晶1,孙芳芳2

(1.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2.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文章以民族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对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进行可行性探索。

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在小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有所选择,这在小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针对小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他们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对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也能记住,而对抽象的事物无论理解还是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同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联系起来,注意知识的趣味性、形象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例如:现在好多小学让孩子记诵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典籍,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三字经》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对于小学生学习、生活、做人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是很值得学习的。《弟子规》强调行为规范,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小学生会听着有兴趣,学着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但对于一些盲目把《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五经”搬上小学课堂的做法,是不值得称赞的。那些小学生认知能力难以达到的经典著作,我们主张还是暂且搁置,等到合适的年纪再学也不迟。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格言、诗词、警句、短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使之成为自己立身做事的准则。另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古典诗词文的学习,而应该把它拓展为一个广泛的思想文化层面。最近国家教育部将在10省区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在中小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改革。把京剧引入课堂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很好例证,国画、书法、围棋等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应继承和发扬。

二、针对小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小学阶段要侧重直觉和灵感的培养,利用孩子记忆力强、塑造性强的特点,大量接触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这样,既有助于孩子知义明礼,精炼语言功底,又可以帮助孩子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然而,小学生接受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必须借助一定的讲解,这一任务就落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必须熟悉传统文化内容,授课时应伴以通俗易懂的古代人文故事,采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通过背诵、讨论、学习、讲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读经诵典,把圣贤的经典融入自己的脑海中,感悟人生。

例如:对启蒙读物《三字经》,如果仅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三字经》里好多典故事蕴含有许许多多做人的哲学道理,这恰恰是能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的有效法宝,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记时,可以对其中的典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参,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和探究的乐趣,让课堂教学走出空洞说教,走进“活动课”中来,尤其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深化与拓展的知识类活动课,是提高素质教育实效的良好途径。

当然,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胆走出课堂,突破传统教育方法,让传统文化进入学生的血液,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应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更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成都市金沙小学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相邻,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了金沙小学的第二课堂,学校各年级学生经常到博物馆来上课,他们来到这里上社会实践课、作文课、历史课、美术课、爱国爱乡的思想品德课等。学生们非常熟悉金沙古蜀时代的故事。先人的勤劳和智慧,让今天金沙小学的孩子们深感作为金沙后人的自豪。

还有一些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和第二课堂相融合,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兴趣活动课上,同学们学习国画、书法、篆刻、武术、象棋、戏曲、舞蹈、民族乐器和古乐欣赏等,弘扬传统文化,做到寓教于乐。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

在学校环境中,应处处体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教学环境中的条幅、字、画以及名言警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生活。自然成为人格健全、知义明礼的好公民。成都杜甫草堂旁边的草堂小学,就把传统文化融入了校园的各个角落。走进学校,小石径的青砖上刻着诗,走廊里、教室里挂着诗,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中镶着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也远胜于生硬的背诵。

三、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避免形式化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重塑伦理道德根基,奠定和谐社会基础,甚至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的大量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我们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要从实处抓,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据报道,有小学在开学第一天让学生穿戴着类似影视剧中的清朝衣服、帽子,手捧黄色书卷,参加诵读入学三字经、向师长行礼等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传统文化教育不过成为某些人哗众取宠的形式了。

有些人打着“小孩子的学习能力特长就是记忆,所以应该让小孩子在这个阶段多记一些东西”的幌子,把传统文化教育变成死记硬背的课堂形式,使许多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传统文化的戕害。

我们让新时代的学生感悟民族传统文化,沐浴、享用文化,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阶段,通过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到营养,从而树立远大抱负,才能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践证明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孩子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知耻辱、懂礼貌,有责任心。

[1]缪德良.中国传统文化要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2

A

1673-0046(2010)01-0102-02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GH-09104

猜你喜欢

金沙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远方不再遥远
如果……就……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