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合作办学中外英语教师教学之特点
2010-08-15王丽娟
王丽娟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合作办学中外英语教师教学之特点
王丽娟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认识的活动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就体现出中外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中外教师同时授课,不同的授课特点体现更为明显。
思维方式;差异;合作办学;英语教学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有机综合。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思维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在语言表达、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教师同时授课,学生身处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模式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外教师截然不同的授课特点。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深入探析中外教师的授课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助于学生理解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减少文化冲突,也有利于促进中外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中外英语教师教学特点之对比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造成的中外英语教师教学的不同特点。
1.整体性与个体性
整体性思维与个体性思维分别是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整体性思维把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个体与社会看作是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认为整体包含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个体是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体服从整体,注重整体的关联性。而西方思维方式则强调个体,注重个体人格,从个体去看群体,认为“天人相分”,注重个体成分的独立作用及相互关系,突出从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
中西思维方式中对整体与个体的侧重点不同也相应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中方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侧重于学生的整体情况。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从整体上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听课认真,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则不会特别在意个别学生的听课情况。而外方教师授课则注重突出个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鼓励他们主动发言,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给每一位个体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时,外方教师会提问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逐个回答。一些学生不理解其中缘由,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一些善于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学生则表示理解,认为这是教师给予他们练习口语的良机。
2.内向保守性与外向开放性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因而思维方式具有收敛性、封闭性,而非发散性、开放性,呈现僵化、保守。西方大多数国家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看世界视野开阔,求变、好动,废旧择新,注重寻求新方法、新途径。
中外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明显地体现出中西思维方式保守性与开放性的差异。笔者所在的中澳项目中,澳方学校本校的课程每5年要改革一次,教材也经常更新,在与中方的合作项目中也是如此。比如,合作项目中写说课第一套教材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使用了4年,而从2008级学生开始,便使用新编教材。为了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况,2009年4月教材主编专程从澳洲来到我校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这套教材。而我国英语课程教材,有些连续使用长达五年、十年,却没有任何补充、更新。当然,教材连续使用有一定的好处。首先,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多位编者专家精心挑选的,无论是语言难易程度,文章篇章布局、写作风格,还是其思想内涵,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对于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其次,有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教材内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其人生阅历、教学经验都非常缺乏,这相应地也会影响其对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把握,造成讲课内容单薄、不够充实,既缺乏旁征博引,又缺少深层的挖掘。而随着讲课的次数增多,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的加深,教师能够从中挖掘、领悟出更深层的内容,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但是,如果教材使用时间过长,内容陈旧,脱离现实生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模糊性与具体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直觉灵感,把事物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笼统的直觉综合,以模糊的思维去认识模糊的整体,用模糊的方法和工具整体地把握其总体特征,缺乏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注重对事物作质的判断,忽视对事物作量的分析。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把复杂事物分解成简单要素,逐个进行研究,把事物具体化,注重逻辑分析。
受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的影响,中方教师在制定一些标准时,通常是较为宽泛的。如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一般从行文的整体上把握,通常认为,行文流畅,语言通顺,语法错误较少,结构符合逻辑,能较多运用复合句者为佳作,然后依次分等级。这些标准是较为模糊的:没有严格规定必须使用多少句复合句、语法错误应在多少数量以内等。这些都要依靠教师自己把握,不同教师的判断标准又不尽相同,从而会造成不同教师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笔者所在合作项目中,外方教师参照统一的评分标准评阅作文。评分细则非常具体,每项细则都有相应的分值。例如,作文中使用2个比较句者得2分;能正确使用1句主从复合句者得1分;主谓一致正确率达60%者得2分;动词时态正确率达60%者得2分;单词拼写正确率达60%者得2分,等等。这为教师批改作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依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的主观性与不公正性。
二、中西思维方式互补并重,中外教学法优势互补
中西方民族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但随着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化,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新的变革。中西思维方式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发展趋势。现代思维方式呈现出注重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多样性、动态性、前瞻性等特点。如我国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发扬创新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上也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外合作办学就是我国教育创新的一大举措,为中外教师直接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吸取对方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中外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优势互补:
1.重整体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关注学生整体情况的同时,应更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性格、学习状况、思想动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适时调整教学难易程度,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2.废旧择新,跟上时代步伐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动态,接触最新资料。学生通过学习最新的语言资料,能够结合身边实际适时地将所学各种英语表达方式运用到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当中,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从而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源源不断的乐趣与动力。
3.模糊性与精确性相结合
前文所提到的外方教师作文评分标准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性与不公正性。但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弊端。笔者在与外方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单纯按照这种评分标准去评分,结果会造成一些英语行文非常好的学生作文不及格,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写作。例如,评分标准中要求作文中必须使用2个比较句,否则扣掉2分。而一些学生会忽略这种要求,只使用一句比较句,但这并不表明他的语言能力很差。外方教师也深感这种评分标准存在片面性与不合理性。因此,几位外方教师通过不断地讨论、中和,去除了其中过于细化的标准。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G64
A
1673-0046(2010)01-0093-02
论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中西文化差异对河南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SKL-2009-1280)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