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2010-08-15刘明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成果知识产权机制

刘明定

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刘明定

(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河南郑州450002)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遵循一定创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

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校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在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科技发展对高校科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尊重科研活动的特点,有效地组织人、财、物,使科研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与科研目标相协调,保证科研活动的高效产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的目标应是追求学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科技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的法制化和自律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科技活动有其独特规律,国家对科技管理工作将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加强业务指导,依靠科技法律体系规范科研主体及其科研行为,这也要求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在科技法制和经济法制环境下建立起自主运行的自律机制。其中,自律不仅包括在科技活动中自觉守法,也包括自觉地崇尚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学术道德自律。

2.高等学校科技管理重点化。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在学术市场、技术市场等科技市场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竞争将迫使各高校准确定位和重点突破,细分和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建立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人才梯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这也要求各学校把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一起抓。

3.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与管理方式的灵活化。科研过程的完整概念和管理的高质、高产、低耗以及市场化的目标都要求实行全过程管理。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性和不同性质,适应科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必须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实行最大程度的灵活管理。

4.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科研管理决策难度大大增加,依靠个别领导也无力进行正确的决策。因此,在高等学校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努力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就必须讲求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科研管理的决策越来越注重结构合理的专家集团。科研管理的决策应是在通才主持下,按严格的科学程序,由专家集团做出。这也应该是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的核心。

5.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联合化和国际化。尽管总体上看,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齐全的优势,但一个高校的学科和人才具有局限性,难以适应科研对象和学科发展复杂化的需要。因此,打破国家、行政、行业、学校、学科界限,突破封闭性,加强校际联合,加强与社会联合,形成群体优势,才能开拓高校科研的生存空间。所以,联合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化的重要途径。另外,随着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必不可少和日趋频繁,科研管理体制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即国际化。

6.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业务职能的服务化和信息化。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为科学活动提供咨询、创造科研基础条件等服务。为此,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学术信息和管理信息,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设计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激励科研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管理环境。

二、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校科技管理存在着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乃至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必须创新。

1.科技管理模式不适应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当代科技发展学科日益交叉融合,不断产生创新前沿阵地的新学科领域。这要求科技管理能组织不同学科联合攻关、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开展科技创新。然而高校现有的科研体制不利于学科交叉和融合、资源共享。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制官僚化,多沿用校、院、系、教研室科研体制,科技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很难整合科技队伍、发挥多学科优势和群体优势,并形成合力,也很难适应市场上以产品研发为中心、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需要。

当代社会经济变革要求管理现代化、组织扁平化,使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合一,使各类管理信息迅速完整地汇集到决策层、执行层,从而使决策与执行准确及时。然而由于高校科技管理组织结构大多仍沿用纵向分层的科层等级管理模式,强调校级管理职权与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等级明显、主动与被动的对立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它导致管理信息准确性差、管理层面多、工作难深入,院、系也因缺乏科技管理自主权而缺乏主动性。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完成的标志是发表论文或成果鉴定,成果管理仅限于成果登记和评奖,忽视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最好的科技管理制度。由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保护措施不得力,知识产权应用价值难以实现、流失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低,致使高校出现“论文多、专利少、转化少、推广应用产业化难”等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局面。教师即使申请专利,也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同论文著作一样的成果形式。他们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是因为管理部门有这方面的指标要求。高校对知识产权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限制了知识的增值,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

2.科技管理“重物轻人”导致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与人才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及成果的出现,尖子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在科技管理中“重物轻人”,重视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拥有和配置,轻人才使用,致使科技人才作用没得到很好的发挥,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也跟不上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在职培训不够,对各个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缺乏了解,对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运用掌握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弱和制约了科研管理功能的发挥,素质有待提升。

3.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我国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总体上还处在转型期,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对科技资源配置的要求。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各创新主体适应制度变革的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科研工作出现浮躁的风气,创新思想容易受到抑制,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技人才评价、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不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科技管理考核评价的一些措施,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也容易扼杀创新,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我国常见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方式有晋升职称、科研奖励和津贴等,但晋升职称的激励作用只对有晋升职称需要的人员短期内有效,不能覆盖终生;并且在晋职条件中,对科研工作的要求,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专著轻成果转化推广的现象;科技人才评价主要指标是论文著作、鉴定成果、项目经费的数量,知识产权、专利实施、成果推广、科技开发、经济效益等所占比重较小。这就导致多数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工作兴趣不大,他们只是按晋升职称的条件去经营论文,很难在一定方向连续研究而有所创新。他们多数时间不搞科研,如果搞科研,也不是搞科技创新,而是片面追求论文论著数量,低水平重复,忽视社会经济效益。

三、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及对策

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整合科技资源的要求,是为科技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的要求,是为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我国高校要尽快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科技活力。

(一)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

(1)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二为”原则,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2)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都是科技人才智慧的结晶,管理创新也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契合。要实现科技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最大程度优化组合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挖掘科技人才资源潜力,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

(3)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原则。科研活动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科技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根据科研的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探索科研管理的体制机制。

(4)效益和效率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科技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超越,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在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和效率统一的原则。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科技管理人员对其“投入”和“报酬”的相对值的衡量,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好科技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5)因地制宜原则。科技管理活动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同的科研单位对科学研究的要求各不相同,科技管理创新的对策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人员在不同的条件下,秉持科学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1)必须使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就是对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整合,达到科技创新的目标。科技创新业绩与人的自由创造成正相关,因此,在高校科技管理中,要弱化行政计划、强化学术自由与市场机制。科技创新的经济特征也决定了高校科技管理必须引进市场机制。高校科技管理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科技人员提供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

(2)必须使科技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健全、科学、公正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是科技创新必备的条件之一。建立各类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的科学评价机制,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活动特点和需要,合理制定不同的激励目标,使他们都能感到通过实力竞争,可以有光明前途。成果评价是成果管理的内容之一。为促进科技创新,还必须改革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建立多种评价方式,淡化成果项目鉴定,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企业生产实践、取得专利权等多种方式得以认可评价;在评价时要少一些急功近利行为,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使科技评价不仅关注直接的、近期的和显性的价值,更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形态。高校在项目成果鉴定验收、科技评价和人才政策上要突出专利权“标准”:对高技术研究成果及人才的评价,要从以论文为主转变为以获得发明专利为主,鼓励教师在市场中实现其价值、获得回报;对职称评审进行重大改革,从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

(3)必须使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纯粹自愿的工作。只有自觉自愿,才会创造性地工作。要使教师自愿开展科技创新,只有靠激励。恰当的激励能调动人的潜能,唤起人的创造性,而关键是找准激励源,把个人需要与单位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是创造佳绩的原动力,为此,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激励制度,如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激励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创办企业等。

(4)必须使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创新,建立有利于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应用的科技项目成果管理体系。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产业化,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科技成果管理不能仅停留在成果鉴定、评奖上,要重视转化应用。所以,要在管理中,使知识产权管理介入项目成果管理全过程。在立项时就把专利及实施列入考核评价指标,而不以鉴定作为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对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师,引导他们注重知识产权开发、专利实施和成果转化;利用多种途径(技术入股、专利许可、合作开发)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向企业转移,推进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完成技术创新,使知识产权应用价值得以全面实现,使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此,高校要与企业建立一个产学研信息互通机制,推进学校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向社会辐射。

(5)必须使科技管理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法规体系。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我们善于运用经济法律管理手段管理科技;运用经济杠杆参与管理,建立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运用经济利益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技创新,在项目立项、研制、成果转化中,要算经济账,在政策和经费上实行经济利益导向,争取较理想的投入产出率;运用法律管理手段规范教师的科技活动,明确各活动主体的权利、地位和义务关系,逐步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健全的科技管理法规体系是科技管理创新体制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必要基础。当前,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针对我国科技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在全面清理和修订原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科技发展的特点,加强立法研究,加快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管理法规对科技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促进和规范科技管理创新事业的发展,实现科技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法制化,从而为政府科技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此,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分管校领导和具备专利代理资格的专(兼)职工作队伍,以便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保障,依法保障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促进技术创新。

G64

A

1673-0046(2010)9-0075-03

本文是2010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2400430021

猜你喜欢

成果知识产权机制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