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2010-08-15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学校

张 瑞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教育学】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张 瑞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当今,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大学生;感恩意识;危害;对策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具体说来就是指对自然、他人和社会施与自己的恩惠心存感激,并真诚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这给其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大危害,我们有必要在认识其危害的情况下认真反思,并探讨对策,把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上日程。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教育有了显著的社会成效,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利益的方面,对他人或社会的感恩意识却逐渐淡薄,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感恩意识。如今的一些大学生都受到父母的宠爱和社会的关爱,很自然地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冷漠一族。他们不顾及父母的含辛茹苦,在学校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会盲目跟风、贪图虚荣、任意地挥霍浪费、追求名牌等等。在这些大学生的眼里,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自己的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就会对父母产生抱怨,有时还离家出走,对父母的感受从来没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由此及彼,当代大学生对朋友和社会、国家的帮助也是置之不理,他们的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感恩行为的具体实践。

第二,缺乏感恩行动。感恩不仅需要具备感恩意识,更需要实际行动。一些大学生把感恩当作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只是在口头上说的头头是道,做起来就逊色不少。比如,子女对父母来说,最大的感激不是在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要同家长进行情感上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家长需要他们在学校里能认真地学习、诚恳地做人。但是,一些学生只是从心里感激父母,不能付诸实际行动。更有甚者,在学校里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回家也不愿与父母交流和培养情感等等。同时,对亲戚朋友、社会、国家的感恩也同样停留在口头层面上,缺乏实际的感恩行动。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带来的危害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感恩行动的缺少,直接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他们既不能完善自身,也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的感恩意识,已构成了人性根本的秩序来源和社会基础。感恩作为一种美德,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要求。只有拥有感恩之心,才有利于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一个人感恩意识淡漠,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育之恩、亲戚朋友的关爱之恩、祖国社会的呵护之恩等等,就容易使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等恶劣品质,不利于养成其勤俭节约、辛勤劳动、尊敬师长、助人为乐、志向远大、报效祖国、热爱自然等的良好品德,从而造成人格上的缺陷。

2.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

感恩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它能使人心胸开阔,从容热情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和不幸,是人健康成长与成才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而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经不起艰难险阻,有时会充满怨气、仇恨和对抗等情绪,他们缺乏一种感动、一种感激、一种感恩的胸襟,这会造成心理扭曲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更严重的是,走向社会后,在工作生涯中不免对同事、领导的热心帮助知恩不报,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个人施展才华的空间缩小,从而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见,感恩意识的缺失,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极易把人引向是非不辨、善恶颠倒的深渊。

3.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胡锦涛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1]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42。感恩意识的缺失不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对当前中国的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改变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对策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引导者,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自己要做到尊敬老人、感激他人和社会等,做到在实践中教育子女。同时,父母要注重子女感恩理念的培养,让子女真正懂得感恩的意义,使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情感是父母与子女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适当地利用感情以情动情,关注他们的生活需要,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以此影响、感化教育子女。

2.学校教育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当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爱心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充分发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增强其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免疫力。“教师自身要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并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立足本职教学,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回报朋友、回报学生,以春风化雨的爱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在与学生交流、谈话时,要特别注重双方的情感沟通和体验交流,要彼此共享生活的感悟与情感心得,在交流中共同提高。”[3]128~130同时,学校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感恩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3.社会教育

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或社会兼职的过程中,与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因此社会是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最广阔的环境,社会应当把各种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统筹起来,建立和谐的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把感恩教育融入社会环境中,在工作实践中对待大学生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尽量减少冷漠等态度的出现,同时,要努力净化社会环境,避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不良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感恩教育时时有、事事有,为当代大学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进一步的补充。

4.网络教育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它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相互交流。大学生是与网络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等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经之路。网络教育就是要求建立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站,加大力度宣传具有教育意义的感恩事迹和有价值的书籍、故事、论坛、综艺节目等等,为大学生的感情交流建立安全而可靠的网络平台,使大学生在搜集资料、学习、享受娱乐的同时能够感受亲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爱,促使自身的感恩意识逐渐加强。

四、结语

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从各方面获得更大的回报,使自己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的有用之才。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各方面只有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让人们在这个体系中感受到爱,使人们在这个体系中相互沟通、相互感染,学会关爱他人、体谅他人、与他人共处。只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人们感恩意识的形成,在感恩教育的大环境中,实现环境育人。

[1] 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EB/OL].http://www. news.xinhua.net.com/theory/content-5510058-2.html,2006-12-03.

[2] 段引香,王国.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探讨[J].高教论坛,2007,(3).

1672-2035(2010)01-0134-02

G641

B

2009-11-15

[个人简历]张 瑞(1984-),女,山西长治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 冯自变】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学校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