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2010-08-15吴德林
吴德林
对深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吴德林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如何,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速度和效益。
一、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圳经济创造奇迹的关键所在
回顾过去30年,深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57800亿元的GDP,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其中,2009年在全国大中城市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第4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稳居第3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46.7∶53.2。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深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功不可没。这也是深圳得以“三十而立”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拉开了经济起飞的序幕,同时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以接受香港制造业的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与之配套的商贸服务业,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从1995年起,牢牢抓住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从2005年起,深圳以“十一五”规划为蓝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文化产业。近年来,又精心培育了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站在迎接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节点上,在谋划“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深圳应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争取在经济转型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为全国提供经验和样板,为明年即将进入“十二五”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在深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今天这些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反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优势不再存在。2009年国内GDP超过了300亿元的26个主要大中城市中,深圳的GDP增速名列第19位。在珠三角9个城市里,深圳GDP增速也排在第6位。从GDP总量看,尽管深圳在全国的排位仍然不变,但和前一位的广州距离扩大,与后一位的苏州距离缩小。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外,一是深圳土地、能源、人口、环境等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二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竞相发展,竞相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这些都对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将决定深圳的未来。
(二)机遇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深圳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冲击,引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垄断地位正在被逐步削弱。深圳一批新兴战略性产业企业、产业链高端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渠道和更宽的发展领域。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革新加速了产业升级步伐,以及产业结构相互渗透融合,新生产业业态不断涌现,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并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速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进程。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加快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跨国、跨区域流动和整合的趋势,将促使跨国公司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筹划其研发、投资、贸易、生产、服务、融资、人才等经济活动,垂直分工的传统格局将被打破,水平分工的地位将逐渐确立。深圳将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四是全球范围内产业领域的竞争有利于提升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要素竞争由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传统资源竞争向人才、技术、创意等高端资源竞争转变;产品价值竞争由应用价值竞争向品牌、标准、专利等高端价值竞争转变;产业集聚竞争由单纯的产品集群竞争向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竞争转变。
同时,深圳具备了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基础。一是经济增长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空间。多年来深圳经济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3位。经济增长、经济总量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可能性和空间就会受到限制,从而也就制约主导产业的转换和新兴业态的产生。二是自主创新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核心推动力。2009年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42279件,增长16.6%,国内专利授权量25893件,增长37.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0.3%;PCT国际专利申请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正是不断自主创新,使绝大部分产业和企业,不仅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化危机为机遇,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三是一批领军企业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在深圳,除华为、中兴通讯外,在生物产业领域迈瑞、三九等,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广核、比亚迪、能源环保等,在互联网产业领域腾讯、A8音乐、迅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得到了强势发展,逐渐壮大成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四是消费结构升级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源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必须以消费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当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及时将生产要素转移到需求旺盛的产业,从而带动升级产业、结构优化。
三、如何加快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深圳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深圳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有所加深。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升级。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近20个百分点,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也要落后10个百分点以上。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的转变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二产业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现象。深圳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轻工业为支撑,而高新技术产业又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传统工业又主要是服装、玩具等日用消费品产业。非电子信息技术类的高新技术比重较低,融合高新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培育较弱,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内部的结构缺陷已经制约了深圳承接全球产业调整和结构转型,导致第二产业内部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高增长行业相对不足。从产业链看,也存在关键缺失环节和向高端化延伸的问题。从产业组织形态看,总部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影响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实力不强。从制约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因素看,当人均GDP达15000美元左右时,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不足就会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深圳2009年人均GDP高达13630美元。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二)从更加广阔的视野谋划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国际视野。可以预见,今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低碳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深化,预示了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内部的事情外部化,国内的事情国际化。全球信息化将引领世界发生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全球低碳化,特别是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面向全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了深圳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区四市”的定位为深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业态,从而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继而决定了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的规模。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深圳要促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高端,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立足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还提出,深圳、东莞和惠州等3市将携手香港共同推进珠江东岸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必将降低区域内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区域内资源重新配置和产业重构。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实现空间的有序集聚,合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统筹好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以及产业与区域的发展。对处于较高产业层次的香港与较低产业层次的东莞、惠州之间的深圳,着眼于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可能得到较快发展。四是全方位加强深港合作。加强深港两地优势互补、产业互补。特别是要尽快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规划(2009-2020)》付诸实施。
(三)切实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一是正确处理好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坚持以高端服务业为产业发展的方向。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二产业的比重不能过低,服务业超过制造业并不是经济转型的全部,关键在于制造业有没有真正的升级。二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均衡。在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三是正确处理好产业链缺失环节与关键缺失环节和高端环节的关系。在继续发展高新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的同时,实施产业链的“链接提升”发展策略,在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时,特别要抓好关键缺失环节的弥补,并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将资源向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和产业链高端集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要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重组的契机,积极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高端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价值高地,大力发展创新金融等高端服务高地,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抢占产业竞争高地。四是正确处理好继续发展现有产业与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往往孕育着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抉择。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国际国内视野与立足市情相结合,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长远眼光审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选好战略性项目。同时,要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要下大力气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尽快制定平板显示、新材料、数字电视、海洋产业振兴规划;特别是要培育发展物联网、发展低碳经济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掌握其核心技术,储备高端人才。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市场。五是正确处理好消费结构升级与产品升级、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结构也是经济结构的一个方面。关注民生,提升民生福利,加快民生幸福城市建设,首先要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在保障市民日常基本需求、确保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同时,关注民生消费热点和消费新变化,积极培育和发展相关产业。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一是加强环境建设。加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建设,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要素市场建设等。二是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切实将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组织管理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变,切实将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形成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向主要通过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化,推进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创新型企业发展技术路线图。要抓住自主创新的主战场,特别是要抓住创新的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在自主创新中,坚持企业的“最佳主角”地位,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等手段,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应该掌握政府投资的领域和规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政府投资向自主创新能力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倾斜,对购买创新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的力度,在引导民间投资上变被动为主动,特别要在“撬动”上下功夫。四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抓手。一方面由于重大项目建设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对GDP产生拉动力,另一方面新增或扩大生产能力而对GDP产生推动力。五是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加快推进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鹏半岛滨海旅游区、精细化工生态产业园等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创建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不仅能够打造区域增长极,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载体。
(作者: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