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刻不容缓
——“深圳学术沙龙”第95期综述
2010-08-15林祥韩靓
林祥 韩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刻不容缓
——“深圳学术沙龙”第95期综述
林祥 韩靓
2010年6月4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特区报》协办、深圳市委党校承办的深圳市第95期学术沙龙在深圳市委党校举行。来自深圳党校系统的学者谭刚、林祥、卞苏徽、孟伟、范宏云、周笑冰、胡冰、宋晓东、谌毅兵,深圳大学学者易松国、逯芳,社会科学院学者李朝晖,深圳高职院学者查振祥,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深圳特区报理论部主任丁立连,围绕“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刻不容缓”这一主题,从多角度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极端事件呈多发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以来媒体披露的恶性灭门惨案就达十数起之多。今年三月起在短短48天时间里,中国六省连续发生残杀儿童的血案,震惊世人。最近某企业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上述极端事件的直接动因是个人的极端行为,而个人极端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身的极端行为,包括自残、自杀行为;另一类是将暴力行为施加给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有学者认为这两类极端行为从个人内心变动角度来看界线并不明确,其主要差别在于个人基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及相应的约束,一旦其内心的恶性情绪波动突破了道德和责任的界限,极端行为就会升级,演变成报复社会的恶性行为。
一系列极端事件在带给人们震撼的同时,也催人深思其产生的根源。基于此严峻的社会现实,此次学术沙龙将视角对准了极端事件,深入探讨了其成因、对策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产生极端事件现象的原因
(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极端事件的经济背景
有学者指出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担加工、装配等非关键技术的生产环节,而生产环节处于国际分工垂直网络格局价值链的最低端,是整个价值链中低附加值部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代工模式”盛行。而“代工模式”那种放弃品牌与自主创新,仅仅依靠成本下降来提高公司利润率的特征决定了代工企业要想创造更多利润,只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成本。而这种压缩工人成本来提高利润的经营模式,加之企业严格的管理体制(甚至是军事化管理)只能使劳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企业利润的获得是建立在员工超负荷且丧失尊严的劳动上,这为极端行为的出现滋生了土壤。
(二)收入分配制度偏失、社会贫富悬殊是发生极端事件的经济原因
“代工模式”的粗放型特征导致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是中国经济的顽疾。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会导致消费结构失衡,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失衡,最终引起经济结构失衡,而经济结构失衡必然引发社会矛盾。某企业员工连续自杀事件正是社会矛盾长期累积、无法得到合理宣泄的一种必然结果。
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上长期奉行“追求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但由于衡量指标难以把握、片面追求政绩等原因,上述原则往往异化为“效率唯一”,在实际经济领域就表现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政府只注重把蛋糕做大,却没有把蛋糕分好。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局面。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获得的利润主要流向了政府、企业和富人手里,老百姓手里所剩寥寥。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特别容易导致社会分化,引起社会逆反心理。贫富落差的鲜明对比,容易导致社会底层人群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从而激发自残、自杀,甚至暴力报复社会的行为。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及所处社会环境也是诱发极端行为的催化剂
截止2009年,在全国农民工中,年龄在16岁至30岁的占61.6%,总数高达1.41亿,这些“80”“90”后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成为新一代农民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它是指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一特征就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有明显不同。比起父辈,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城市长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生活怀抱着更多的梦想,但生活中的困惑与压力,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得他们比上一辈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期望与失望并存。
有学者认为,一个情感支持网丰富、嵌入在社区生活的人是不容易自杀的。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生活但难以融入,同时对农村、土地的感情很淡,乡土关系也不深,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处境就是“没有前途、没有后路”的孤立状态,社会网络断裂,缺乏归属感,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四)企业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尊严生活”的渴求
泰勒制的管理模式在中国南方的制造业工厂运用普遍,许多代工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来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高强度、军事化、精确细分的管理方式,把人当成机器,“见物不见人”。尽可能压低工资,降低企业文化方面的成本,忽视工人情感需求、情绪排泄和人际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幸福感、归属感等精神生活有着强烈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是难以适应的。如果一个企业只把员工当成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认为他们只是出卖劳动力的下等人,只有赤裸裸的管理条例和上下级关系,缺乏人文关怀,没有沟通渠道和氛围,使这些年轻人的苦闷、彷徨、压抑等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和排解,就有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五)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
有学者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员工在校期间就有很多心理问题或者潜在的心理问题,但是在学校这座大温室里这些问题都被掩盖甚至是压制住了,没有显现出来。当这部分学生离开校园、走进社会,一旦遇到恶劣的社会环境,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学生阶段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现有教育体系、制度存在缺陷,比如教育改革步伐太慢、学校等级分化严重等,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极易产生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部分是缺失的,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差,遇到事情很容易从个人主观角度出发,想不通了,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因此,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对困难的免疫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勇敢、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的人也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社会信仰缺失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房价飞涨、贫富悬殊等社会现象导致社会情绪中弥漫着焦虑和浮躁,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与日俱增。部分地方政府基于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精神领域的引导,造成了社会信仰的普遍缺失。在没有信仰的社会环境中,所有人的追求只有一个,那就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造成大多数人的挫败感。在追逐私欲的过程中找不到方向,特别容易使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青年人变得浮躁、迷茫,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七)物质至上的舆论导向是导致系列极端事件的外部原因之一
当前,社会及舆论导向广泛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推崇物质享受,宣扬物质主义、个人主义。部分媒体赤裸裸地宣传拜金,炫耀富有,追求享乐,把金钱作为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些不良做法严重剥夺了青年一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幸福感,扭曲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新生代农民工向往财富上的成功,也希望像城市人一样赚高工资、买房、买车。但巨大的贫富直观对比落差,使得他们在面临高工资、高财富、高消费群体时,特别容易产生自卑感,出现心理问题。
(八)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片面重视经济发展,轻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服务配套极不健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作为城市外来人口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理应与城市居民一样分享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种种益处。但现实是他们得不到社会保障,无法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农民工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流水线上的简单环节,他们也有生活困难、生理疾患、情感困惑等等,理应得到企业和社会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体面地劳动,尊严地生活。给农民工更多情感关怀,应该引起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对策
学者们的对策建议大致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强化政府监管服务责任
首先,政府要承担起对企业的监管责任。收入分配不均衡是市场经济的内生缺陷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收入分配不均衡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劳资矛盾,这时就需要政府这只手在适当的时候,站在相对弱势一方,即劳动方,增加劳动方针对资本的博弈能力。政府要积极推动、严格监督新《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保证产业工人基本的人格尊严。对此,有学者提出加强对企业社会性监管的观点。社会性监管不同于政府性监管,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监管模式;社会性监管也不同于经济性监管,它主要是对环境、卫生、健康、劳动保障、员工权益、社会公平的监管。认为应该尽快建立起社会性监管体制,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公共管理价值选择的转型。
其次,政府应承担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改变只注重GDP的政绩观,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提高中国企业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再次,政府责任还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不仅要为本地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还应该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外来农民工群体:为他们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加大公共设施建设,让员工在劳动之余感到快乐,填补精神空虚。此外,要尽快建立起社会心理健康防御体系,组建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为员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倡导企业在人权、劳动、环保和反腐败等方面应当遵循九条原则,并且列出实行企业责任的路线图。之后,对内保障职工权益、对外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风靡全球。依照联合国的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工作和收入待遇的责任,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这就要求企业除了要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外,还要针对新生代员工特点,改革传统的机械性、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激励,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构筑“关爱圈”,防范“社会疏离感”。
(三)强化工会的代言维权责任
当前工会部分职能缺位、丧失是无法有效抑制悲剧连续发生的一个原因,因此重塑企业工会是当务之急。工会要成为保护员工利益的组织、团结互助的组织、情感疏导的组织,尤其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工会要通过谈判,制定与企业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制度。通过让员工分享企业经济成果,提高员工工作成就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外,还有学者从教育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要使教育和产业发展速度相平衡,使得高素质劳动力对应技术型岗位,避免产生心理落差;其次,加快教育体制内部改革转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再次,要加强学校、家庭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提高青年一代的抗挫折能力。
为了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合理、和谐的社会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深圳市委党校,林祥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